【香港家書@20200926】社聯業務總監 黃健偉
2020-09-26

Richard

距離我們上次見面,雖然不到兩年,但過去這一年在香港和全球發生的事,就好像過了十年一樣。經歷了劇裂的社會衝突和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市民的生活起了極大的變化。

 

我記得21年前你來香港協助我們進行香港社會發展的研究時,雖然你發現香港社會發展追不上經濟發展,基層市民分享不到經濟成果,但那時我們去北角熟食街市吃飯,看見那些基層市民在熟食檔工作、吃飯,你仍然會讚嘆香港人的動力,生活雖不容易,但仍能靠勤力拼博謀生。

此時此刻,因為疫情關係,食肆生意大受影響,靠這些服務行業謀生的基層市民面臨失業或就業不足。因為由於我現在參與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我即時就可以感受到問題有多嚴重,有些租戶暫時無法交租而要求寛限,也有租戶收入驟降觸發計劃的減租機制,租金降至幾百元,意味著他們的家庭收入,跌至不足四千元。

 

對於這個問題,政府未有對症下藥,一直堅持以綜援制度去處理失業問題。作為一個研究社會政策的教授,你必定明白失業人士不一定長期貧窮,只要能夠幫助他們過渡一時經濟難關,就毋須持續接受政府的經濟援助。

 

綜援的設立是幫助社會上最不能自助的人,申請者須要經過嚴格的資產審查,才可以獲得援助,大部份失業人士根本不合乎申請資格。因此,以綜援來處理失業問題,就等如置他們的困境於不顧,然後待他們把積蓄用盡後再去申請綜援,這無疑是製造更多貧窮人口。

 

要有效保障就業人口收入的穩定性,同時防止他們陷入貧窮的深淵,設立針對失業的援助制度,是一個最為明智的做法。我還記得那年當我說香港沒有失業保險時,你不能相信像我們這種全球化外向型的經濟,竟然沒有任何失業援助制度。我想,如果那時政府設立了失業保險制度,這次疫症來臨,打工仔的收入就可以得到堅實的保障,同時,毋須擔心有天把積蓄吃光,自己會跌入貧窮網。

 

不過,香港人對供款式的社會保險制度有很多誤解,一時三刻要成立一個失業保險制度並不容易,但相信你會認同就算是非供款性的失業援助金計劃,也比依靠綜援為失業人士提供支援,明智得多。因為這種計劃下,只要市民失業,毋須用盡資產,便可以得到現金援助,渡過難關。

 

收入缺乏保障,但基層市民的開支卻不會因此減少,香港人的房屋開支超高,世界聞名。慶幸社聯和社福界三年前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得到公益金支持,試驗由民間供應過渡性社會房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的三年試驗這個月成功完成了,深水埗南昌街的組合社會房屋亦落成入伙,為數以百計的基層住戶大大減輕了租金開支,亦為他們改善居住環境。

 

相對數以十萬計劏房住戶而言,雖然數目不多,但卻促成政府決心定下政策目標,要在三年內提供1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亦預留了50億資金作為發展之用。在公營及私人市場之間開創一條由民間提供社會房屋的路,這條路是走對了,但民間社會始終受制於土地及資源的限制,需要政府幫助。

 

近日,社聯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社區土地信託」,這是一種由民間主導的社房發展機制,透過跨界別民間平台吸納土地,以信託理念推動項目的發展,增加多類型社會房屋的選擇,建設社區以滿足居民需要。期望政府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能夠在失業及房屋問題提出有效措施。

 

據知歐美地方都有不少成功經驗,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可以去探望你,順道去看看你們當地的成功經驗。

 

祝你身體健康!

 

Anthony

2020926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