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0102】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 蘇彰德
2021-01-09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昐主教山配水庫保育激發創意 提升香港保育工作

*標題由編輯所加

 

各位熱愛文物保育的朋友: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為了防疫,喜愛去旅行的香港人都無法外遊,而留在香港。縱使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但卻讓大家放慢腳步,留意及欣賞在香港鬧市中的歷史建築。

 

許多歷史建築也成為旅遊熱點,例如在港島的大館、PMQ 和 藍屋,九龍的美荷樓青年旅舍,新界的綠匯學苑、the Mills,離島的大澳文物酒店等。大家欣賞這些歷史建築物之餘,又可以認識它們的故事,還可以「打咭」和家人朋友分享。

 

近期市民大眾對文物保育工作的焦點定必是深水埗主教山的配水庫。我作為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非常感謝大家對文物保育的關心和支持。不少傳媒朋友問我對保育配水庫的意見、文物愛好者跟我分享他們收集到的寶貴資料及看法,我認為這絕對是好事,為我們日後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啓示。

 

古諮會很清楚聽到公眾對文物保育的意見,政府也很迅速回應訴求,承諾保育配水庫。水務署亦已開展加固工程,確保它的結構安全;古物古蹟辦事處亦正深入研究配水庫及其他水務設施的文物價值,稍後會將研究報告提交古諮會委員討論,希望在今年度的會議為主教山配水庫及其他水務設施進行評級和建議保育方向。

 

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再次提醒我們保育和活化的重要性,須一同考慮,當建築物已完成了他們的原有使命後,若能加以活化及再利用,就可以延續它們的歷史和生命,還可以激發社會創意、豐富社區色彩、惠澤市民,並提升香港的保育工作。

 

作為一個保育歷史建築的過來人,我明白要成功活化歷史建築物的困難和挑戰。我會用跑馬拉松來形容保育活化歷史建築。決定保育只是一個開始,要成功活化需要決心、毅力、勇氣和承擔,絕非一件容易的事。三分鐘熱度絕對不足夠。主教山配水庫在保育後怎樣活化而能夠為香港市民和深水埗社區增值和帶來正面影響,希望各界朋友繼續關心,和提供可行而有創意的新思維,令香港保育活化歷史建築可以開展新的一頁!

 

在未來的時間,古諮會將加快處理1950年前的歷史建築物的評級工作,確保有文物價值的建築能獲得評級和保護。

 

古諮會也希望盡快可以有系統地研究1950年後落成的建築的文物價值。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除了因為戰後出現了大量的高樓大廈,他們的設計、用料及業權等帶來複雜的問題。大家可能不知道,在1950至1969年這二十年間落成的建築物已經有近一萬幢!要保育、評級同時又要得到社會共識和主要持份者的支持,絕非易事。但我們希望能盡快開展準備工作,一步一步去研究這個課題,向政府提出務實可行的保育評級建議。

 

另一方面,我期盼古諮會和政府繼續攜手推動公眾參與和教育工作,善用社會創意和社交媒體,除加強溝通外,還介紹古蹟背後的故事,增加社會對文化遺產及歷史建築的認識和欣賞。

 

我鼓勵市民向古諮會和政府提供歷史建築的資料,推動建築評級、保育和活化工作;我深信古諮會會積極及務實地回應社會對文物保育的訴求,我相信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城市在發展的同時,亦可以保留珍貴的歷史和文物。

 

新的一年,我在此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香港的歷史建築保育活化的工作可以更上一層樓,期待在遍佈香港的古蹟和歷史建築遇見你們,與您們交流!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

 

蘇彰德

2021年1月9日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