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0403】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 劉宇隆
2021-04-03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自由選擇接種是不能妥協的原則

*編題由編輯所加

致2021 港大醫科畢業生:

轉眼又到你們結業大考的日子。過去一年多, 你們200多位同學,分7組到兒科實習,最初的頭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你們只能透過zoom學習,不能到病房及門診和老師一起問症、做體檢、討論病情,從實踐中學醫。我也只能跟大家一起求變,使你們的臨床學習不能中斷。所以我也錄影了五位兒科病人到我自己門診看病的過程,前後我也描述了病人的背景,示範怎樣問症、做體檢及治療。雖然聊勝於無,但感覺總是不能代替面授的經歷,尤其是和病童直接的溝通。到下半年,你們終於能回醫院學習,我們才能夠一起和病童及其家人面對面的交流,學習行醫之道。這些經歷使我深信虛擬科技不能完全代替面授的經驗。當然新冠疫情確實令整個教育界加速翻天覆地的改變,接受使用科技,豐富了學習的模式及途徑,也確實改變了我自己在門診施教的流程,務求你們有真正落手的經驗。我自己心裏也有不少由此引起的觸動,在災難中,總有些正面的事情可以催生,都是一念之間;希望同學們亦有同感,只要面對疫境,能保持正面態度,靈活變通,自能逆境求生。

 

在過去一年教學中,我當然也為你們加插了新冠疫苗的討論,使你們明白今次疫苗的研發,集結了全球的科研人員、醫生及疫苗公司才能在一年之內迅速開展臨床研究,並批准緊急使用。但可惜在推動全民疫苗接種的過程中,卻暴露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富國可以囤積多達自己人口數倍的疫苗,亦不願意捐贈予貧窮地區。疫苗公司在成功研發疫苗之後,亦從利潤考慮,不願共享專利權,從而使窮國也能有疫苗。有些公司更正在部署,以爭奪市場份額為目標。大家似乎都忘記疫苗接種是要煞停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如果只有幾個富國才能達至所謂群體免疫,全球大流行是不會消失的。而我們香港又如何?

香港地方細,人口集中,又有充足疫苗,理應很快達至群體免疫,可惜市民對疫苗心存疑慮,加上社會存在矛盾,互相猜疑,我們的接種速度遠遠落後於新加坡等地。要改變這現況並不容易,只能堅守自由接種與否,自由選擇疫苗這些原則。並且公開透明疫苗及其接種過程所發生的事宜,包括接種的不良事件;尤其是死亡個案並沒有和疫苗有直接因果關係。我們需要精準解說避免以訛傳訛,務求市民明白,才有希望。

第7組的同學們,我在上星期最後一課詢問你們接種疫苗的意願,大部份都表示願意接種,使我大感欣慰。其實如果連醫護都不明白疫苗接種的需要及目標,我們又怎能期望市民接種呢?當然,我已反覆強調,自由選擇接種是不能妥協的原則,我們只能不斷解說,增加接種的誘因,讓市民自行理性選擇,才是上策。

至於接種誘因,則因人而異,對我個人而言,就是能夠全面重開所有面授的教學。習醫其中最關鍵是學懂與病人溝通,明白病人的需要,向他們解說病情、如何處理。如果沒有面授,幾乎無可能讓醫科生達至理想水平。而我認為面授教學對中小學生一樣重要。故我們香港大學會盡快展開中學生接種新冠疫苗接種的科研計劃,務求政府及市民都能盡快接受,所有青少年都能夠安全有效地接種新冠疫苗。如果全校有百分之七十師生有接種,我個人認為可以安全地全面恢復面授教學。如果社區只有零星輸入個案,沒有本地傳播,連口罩也可能不需要。

對我而言的另外一個誘因,就是能夠和家人去旅行,我相信只要打足兩針,在不遠的將來,泰國,日本等香港市民的熱門度假勝地,都會容許不用落地檢疫14天就可以去浸溫泉、食榴槤。當然前提是香港基本上已經無人染疫,再加上達至百分之七十接種率。如果能成功達至群體免疫,我們不只能全面復課,恢復通商旅遊,社會也能恢復元氣。

我認為新冠疫情是上天給人類的中期考試,看看我們能否同心協力,在逆境中互諒互勉,共渡難關;還是各自盤算,不能達至全球群體免疫,使到全世界痛苦傷亡延續數年,大流行才結束。但是如果上天隨之要人類考大考,即是怎樣應對全球暖化引致極端氣候的惡果,而如果人類未能同舟共濟及時扭轉暖化,那麽便不是只痛苦數年,終局極可能是人類如恐龍般遭滅頂之災,絕跡世上。

同學們, 希望大家可以在中期試和大考都能合格,互勉之。

 

劉宇隆

2021年4月3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