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0612】醫學會前會長 方津生
2021-06-12

醫學會前會長方津生——政府不應向特別註冊委員會發出指令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親愛的欣碩、欣顥、 欣國,

 

你們在醫管局服務多年, 總算能謹守崗位,並且會繼續留任作出你們應有的貢獻。

 

政府已刊憲修例,容許香港居民在海外認可醫學院畢業,來港於公營醫療機構服務最少5年後,可豁免執業資格試,獲正式註冊並私人執業。

 

很多市民還不知自97年,所有海外及大陸醫生一直可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在醫管局、衛生署、及兩所大學行醫,無須考任何執業試。有效期為三年,並可一直延續。

 

醫務委員會舉辦的醫生執業試,目的是確保醫生質素,但其程度受外界批評過於嚴謹,合格率低。

 

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對是次政府修例公開表達非常遺憾和擔憂。該會302名非本地培訓醫生認為,執業試確保所有非本地畢業生均符合香港的專業標準,有助於維護病人的安全。會方強調,公正、公平的執照考試是獲得在香港執業資格的最合適途徑,對於醫生的長期質素至為重要。

 

本港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早為人所詬病,問題當然不僅限於專業人手短缺。面對人口急劇老化,醫療服務需求、成本和公眾期望不斷攀升,公營醫療系統早到了不能持續發展的地步。

 

最近楊永強醫生已公開承認醫療專業人手統籌並非一門精準科學,而政府引用的中文大學醫生人手報告,正是此次修例的重要原因,可靠性則值得質疑。公立醫生現缺709人,到2030年 缺851,而2040年增至1011人, 我都相信。但私營醫生的短缺, 即2030年759位,2040年938 位,卻不知從哪裡來。

 

單靠增加醫生數目並不能有效舒緩公營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你們在門診診斷病人患腫瘤要求核磁共振掃描,掃描儀輪候時間兩年。需病人及早入院治療,很多週內沒有床位。患者需非緊急手術,輪候手術室時間又是兩年。你們年輕醫生由於對工作環境和前景感到沮喪而離開醫管局,但你們不要以為轉向私人執業就是玫瑰園。一般的私家醫生,現時有很多不夠工作和病人,原因是15000多西醫中55%在私家執業,但私家病床只得12%,私營醫生對有經濟能力的市民比率遠超公立醫生對普遍市民的比率。保守估算,公立是1比1000,而私營是6.3比1000。加上市民很多有先看中醫的習慣,他們可從一萬多名中醫任由選擇。

 

為了縮短輪候時間和充分利用並保留現有公立醫生人手資源,政府必須額外撥款增聘護士、其他醫療輔助人員,並增設病床、手術室、醫學掃描儀、辦公空間、門診設施等等。這說來容易,但始終離不開公私營醫療融資嚴重失衡的根本問題。沒有可持續的有效融資方案,又怎能一時間解決呢?

 

在港外醫學院畢業的香港公民,根據其背景,自會選擇是否回港工作。可惜當整體醫生在本地的社會地位面臨嚴重壓抑, 在立法會以及選舉委員會的醫學界代表齊被削減之環境下,若是你們,你會選擇回來服務嗎?

 

 

目前防止公立醫生流失是首要任務,因此我十分贊成政府提出的4項措施:

  1. 挽留醫管局醫生 (包括退休後重聘、聘用兼職醫生、提供更多培訓和晉升機會等);
  2. 促進公私營協作,利用私營界別的容量來減輕公營界別的壓力;
  3. 通過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提供 額外病床 和提升所有硬件;
  4. 大力推動基層醫療,有效地減輕所有醫院的使用率。

 

政府修例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審查非本地醫學院以批准其畢業生在港執業豁免考試,名單不設上限。成員包括衛生署署長、醫管局行政總裁、醫務委員會主席、醫專主席、兩間醫學院院長,以及由行政長官委任三名醫委會委員及一名其他人士。特別註冊委員會雖然名義在醫務委員會轄下,但無需向該會問責, 而且食物衛生局局長可直接向它的工作發出指令。

 

我很歡迎香港人在外地醫學院畢業後回港服務,但我認為政府既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應該信任它會審慎客觀工作, 不應向它發出指令。此舉是外界指令醫學界確定執業水準,使醫學界失去專業自主,並侵犯《基本法》(第142條) 所保障的專業自主權,這是踐踏香港核心價值。最終,香港人付出的代價會是自己的健康。

 

爸爸

2021年6月12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