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加強STEM教育 舒緩香港創科人才荒
*標題由編輯所加
家恒賢姪:
你好,近來身體可好?
你爸爸告訢我,經過三年的努力,你的科技公司上個月被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睇中,獲得一千多萬美金的投資。恭喜恭喜!你要好好把握這機會,善用這筆基金,把公司做大做強,並爭取盡快上市。
時間飛逝,十年前你爸爸在逼不得已的之下,把你送到美國讀書。你從小熱愛電腦,初中時編程、硬件無一不通,而且當年你經常參加公開電腦比賽,赢過不少獎項。但你卻並不是讀書的材料,每次考試都未能達標。由於家人恐怕你不能考進香港的大學,所以作出艱難的決定,把你送到美國。今天你學業有成,你爸爸必然非常開心,並為你引以為傲。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的話,可能今天你就無需離鄕别井,出國留學了。最近,香港教育局推出「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計劃將於2022-23學年開始實行,提供入大學機會予在個別學科或範疇具有特殊才華及興趣的中六學生。這些由校長推薦的學生將不受DSE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影響,獲大學考慮直接錄取。每間學校最多可以推薦兩名學生,現時全港約有500間中學,因此保守估計約共1000名學生可以從中受惠。據悉,八間資助大學已指定約140個學士課程參與計劃。估計這計劃將會涵蓋運動、文化、電腦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學生。「回到未來」,我相信以你對電腦的興趣和能力,以及當年在公開電腦比賽的卓越成績,今天你必然會被校長垂青,大力推薦你入大學。可惜事與願違,計劃珊珊來遲,令香港教育界走寶,未能挽留你這類的鬼才。
這個計劃有助解決本地創科産業的人才荒問題。香港政府自2015年11月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以來,一直大力推動「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以過去四年為例,政府已投放超過1000億港元,促進創科發展。再者,在「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策略之下,香港創科産業發展將會一片光明,商機處處。雖然如此,香港卻嚴重缺乏創科人才。
自回歸以來香港的教育制度似乎不太鼓勵數理學科,因此培育中小學生創科興趣在過去多年是教育界的一大挑戰。政府為培訓本地創科人才,在2015年開始支援學校STEM教育,例如推出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小學「奇趣IT識多啲」計劃,資助中小學以課外活動型式提升學生對STEM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六叔是這兩個計劃的評審委員會主席,並欣見它們自推出以來,學界的反應非常熱烈。
面對公開考試而至報讀大學,在現時DSE制度之下,高中學生必修的四個「核心科目」。中、英、數及通識(現改為「公民及社會教育科」)決定學生是否達到入讀大學門檻,當中只有數學一科與創科或STEM教育相關。然而,我相信「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再加上「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必然可以舒緩這問題。雖然如此,學校要有效落實「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計劃,它們宜與自身的「重點學科領域」配合,這做法才能令學生達至學以致用。可是一般的中學重點學科老師對STEM卻認識有限,所以難以善用這些政府資助平台。因此,我認為政府必需加碼,加强教師培訓,提升他們對STEM的教件、硬件和軟件各方面的知識。
另外,香港本地欠缺大型創科企業,理工學科的就業前景因此比不上醫科、法律等專科,也令高中學生升學時對理工相關科目卻步,變相減少創科人才,嚴重窒礙香港創科發展。然而,大灣區是香港的後盾,它將會大大擴充香港創科市場,製造就業、創業機會。我認為各大學及中學應該更多安排學生到大灣區内地城市交流及實習,累積多些工作及文化經驗。「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大學生(甚至乎中學生)在求學期間應該多爭取往大灣區落腳。
家恒,以你今天在創科領域的成就大有條件回流,以香港為基地,開拓龐大的大灣區市場。你可以認真考慮,六叔會全力支持你。
祝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六叔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