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20709】港大經管學院名譽副教授 侯道光
2022-07-09

港大經管學院名譽副教授侯道光——建議擠塞徵費應按小客車單位計算

*標題由編輯所加

頌恩、頌基: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放緩,社會漸漸回復正常,之前一直困擾香港的「老大難」問題又再出現。我指的是紅磡海底隧道塞車問題。你們應該記得,我以前有時開車送你們上學,都會使用紅隧過海;因為當時西區海底隧道收費比紅隧收費高出差不多一倍,只要出門及時,用紅隧就不成問題。不過,如果出門遲了,也唯有西隧,才可以保證你們能夠趕及在早會之前到達學校。

 

我今次給你們帶來一個好消息:為了優化有限道路空間的用途,運輸署在2019年7月展開「擠塞徵費」研究。政府重申,西隧專營權將在明年8月1日屆滿,隨後由政府接收。換句話說,現在西隧收費高出紅隧超過三倍這個收費結構失衡現象,理應剷除,而換上較為合乎理性的收費。由於紅隧地點最適中,需求自然最大。因此,主張三條過海隧道劃一收費的建議並不恰當,試想下,如果三條隧道的收費水平一樣高,紅隧以外的兩條隧道就會變得用量過低,最終在經濟上得不償失。相對地,如果只是需求最大的紅隧收費定價夠高,這樣紅隧附近的車龍和交通黑點都能從此消失。

             

基於全港三條過海隧道在明年將會全部屬於政府所有,大大有利於因應不同時段而調節隧道費的新策向。按目前全日固定的收費結構,過海交通與市民上班、下班模式一樣,都在早上以及黃昏時段最為繁忙。如果按繁忙時段和非繁忙時段劃分收費,應能誘導市民早出門或改用其他過海隧道,又或者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即使紅隧車流只是減少一成,對其他駕駛者來說,也會大大減低塞車之苦。

 

在按時徵費和按隧道徵費選擇得以落實推出之後,如果經由紅隧能較快過海,即使要付出較高的繁忙時段費用,仍會被視為值得。因此,大家或會寧可早上多睡一會,較遲出門;或許一大清早出門過紅隧,又或者使用位置並非適中但在繁忙時段收費大概較低的東隧。

 

             你們會問:既然繁忙時段出行,其中牽涉的車程較長,汽油及時間成本亦較高,為什麼還要再加擠塞徵費?原因是:原則上,擠塞徵費按每人加諸尾隨出行者的交通擠塞計算,因為每人每出行一次,會導致其他車輛減慢。除了應急車輛,包括救護車、消防車、警車之外,任何車輛都應接受擠塞徵費。有意見認為,只應向私家車徵收擠塞費,若是如此,就須訂定更高徵費才足以收效。

           

根據客觀、科學的準則,我建議擠塞徵費應按小客車單位計算;這是交通工程學的量度單位,一個小客車單位等於每輛車在交通流量中所佔道路空間,例如每輛私家車等於1個小客車單位,每輛中型貨車等於兩個單位,每輛巴士等於3個單位。這些數字出自運輸署1984年出版的《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

             

            有人或會質疑,為什麼巴士徵費相當於私家車三倍。我的回應是:因為巴士和貨車造成的交通擠塞程度比私家車高。按巴士乘客量平均攤分之後,人均擠塞徵費會變得微不足道,但益處就非常大了。從此巴士就不會因困在路面車龍中,而未能靠站上落客。巴士過海時間將會縮短,巴士公司就毋需再購置那麼多巴士,可以縮小車隊,並且減少車廠;乘客則會受惠於巴士班次加密和車費下調。

 

事實上,每當有一名私家車乘客過海,同時過海的巴士乘客就有四倍之多。公共交通乘客既然屬於大多數一群,因節省過海時間的得益,自然較私家車乘客為大。

 

至於商用車輛應享有使用道路優先權這一論調,恐怕難以說得過去。原因是:政府在設計及興建道路時,爲承托重型車輛已投入大量資源,以服務不同類型的車,已經惠及了商用車使用者和巴士。

             

            隧道按時收費,怎樣才能行之有效呢?不妨採用以下的收費結構,就是每半小時漸進式收費,而在每兩個收費時段之間加入5分鐘過渡環節,這個小環節的隧道費是該兩個時段的平均收費,駕車者就不必因為避免支付較高收費,而故意加速或減速行車。新加坡在這方面安排穩當,可資借鏡。每日不同時段、不同隧道,以及車輛等級的收費結構資料,應詳列於運輸署網頁上,每季加以檢討,並且有必要時作出調整。

           

            為每輛私家車的小客車單位釐訂擠塞徵費時,應先著眼於消除三條過海隧道的所有車龍和通道的交通黑點。假使如此重大的收費調整被視為過度壓抑過海交通流量,則可在容許出現少量車龍的情況下,將徵費稍為降低。長遠而言,或有必要考慮建造第四條過海隧道。

             

            實施擠塞徵費的過程中,亦可把所得收入善加運用,以改善隧道和公共交通服務。這與人人受困於惡劣交通擠塞而費時失事,以至在大塞車的隧道口苦候巴士時,被迫吸入污濁空氣的情景,可謂有天壤之別。我曾經就有關海外經驗進行研究,發現若要擠塞徵費在政治上順利過關,就必須預留可作上述用途的收入。畢竟財政司司長在《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表明,運輸署對擠塞徵費的研究目標,在於優化使用道路空間和舒緩交通擠塞。       

 

            上屆政府提出三條過海隧道擠塞徵費,勇於打破傳統官僚思維,再加上講求實際成效的新特首剛剛上任,可見隧道盡頭曙光初露!

 

            頌恩、頌基,相信你們也會同意,在歷年來為解決香港交通問題的迂迴曲折道路上,或者終於能夠開展令人鼓舞的新章。

 

 

爸爸

2022年7月9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