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30408】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博士
2023-04-08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博士——疫情下「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發掘百年歸老的危與機、喜與悲

 

給2086年的我:

你好嗎?如果你尚在人間,又如果「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這個十年一回的項目持續下去,你可能已是第八期的受訪長者了。

自古以來,無數皇帝渴望長生不老,不惜煉丹修仙;又有無數科學家窮盡一生,研發抗老逆齡的藥物。不知道百歲的你有沒有受惠於這些研究呢?長壽對各界學者而言,都是個引人入勝的研究題目。因為這滿足了人類對壽命疆界的好奇,更重要的是,理解老化能促進藥物研發,推動社會科學研究,令社會更能包容每個生命階段的需要。

每兩名2000年後出世的孩童就有一名會活過百歲。「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自2011年起,以跨學科角度探討香港95歲或以上長者的生活及長壽之道。開展第二期研究的2021年,全球正值嚴峻的新冠疫情。你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你的團隊因無法和長者進行面談訪問,徬徨之際唯有改以電話形式,訪問151位正在照顧95歲或以上、在社區生活長者的家屬。有危必有機,這個改變意外把「金齡照顧高齡」的課題帶到長壽研究中。

目前世上最長壽的人——法國的Jeanne Calment女士活到122歲,她的認知能力及內臟機能維持八、九十歲的水平,卻面對一定程度的視力、聽覺及行動問題,日常生活亦需他人協助。  要活到百歲仍如六、七十歲般健壯,醫學界對此暫時並不樂觀;而「香港百歲老人研究」二期的訪問對象都是「有福有壽」的長者:「有福」,是因為他們仍能在社區生活,得到家人照顧;「有壽」,是因為他們年屆95至106歲,比港人平均壽命,即男性83歲、女性88歲,  還要高出十幾年。

這次的研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長者出現三種或以上長期疾病,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最為普遍;亦有近半長者出現視覺或聽覺障礙,約四成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而恐怕尚未確診的長者更多。另外,只有五分之一的長者在日常生活,包括進食、沐浴、穿衣、如廁等方面能完全自理。健康問題及行動不便導致自理困難,固然有損長者的尊嚴,但對六、七十歲的金齡子女而言,肩負照顧者這重任何嘗不是一個挑戰?要每天貼身照顧父母,他們實在力有不逮,這亦是他們選擇把長者送到安老院舍的最大原因。現時,香港長者入住院舍比例達百分之八,比許多已發展地區高。理性上,讓長者入住安老院舍平衡了照顧者的能力及長者的需要,有時是最理想的選擇;但在感性上,對我及很多家庭而言,要長者「大屋搬細房」,由熟悉的家搬到安老院舍,仍難以接受。

我怕老,更怕老了生活枯燥乏味,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鑽進老年學的領域研究,也算是為老後的自己作準備吧。訪問中,我最喜歡「八卦」長者帶著怎樣的人生故事走到百歲。這期的研究對象有不少由內地逃難來港,經歷戰爭和窮困,在人生交差點上擇善固執。我還記得那個獨自帶著一家六口逃往香港的婆婆,還有為了學習獨自上廣州,站在大學講堂外「上課」的那個婆婆。 照顧者大多都描述這群長者有著硬朗自律的性格,而他們年少時對家人朋友誠懇關懷的「善因」,也許種下今天有親人陪伴左右的「善果」。

這次研究的第一個訪問個案,是一名年輕時去南美「行船」的104歲伯伯,我問他知不知道為何人們要戴口罩,伯伯答:「瘟疫呀!別出門了!」本港新冠疫情中,90歲或以上長者的死亡率高達三成。  2021年開始,我們收集訪問數據,發現疫情期間有超過七成照顧者留意到長者的認知能力明顯下降,更有超過四分之一長者出現抑鬱情緒,常感到孤獨、緊張、害怕。

活了百年,卻遇上世紀疫情,要長期留在室內,不能共聚天倫,社交活動大幅減少,不但令長者缺乏運動,導致活動能力下降;他們的認知能力、情緒,甚至人生意義感也大受影響;與此同時,照顧者出門怕疫情,留在家又怕目睹長者悶悶不樂,同樣感到無助。環顧全球,不少老年學家警告疫情間的社交貧乏嚴重影響長者的精神健康,故此提倡疫後必須提供適切的身、心、社、靈支援。

你還記得2023年3月解除「口罩令」的那一天嗎?沒戴口罩上班的第一個早晨,你驚歎香港街上氣味之複雜,又開始重新辨認畢業論文指導學生的樣子。一切復常,也是重新思考疫情的時機。新冠疫情令醫療、社福等界別意識到健康生活、妥善管理長期疾病對老齡化社會的重要性。故此,政府於2022年底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倡縱向整合基層及專科或醫院間的雙向協作,橫向整合社區內醫療及社區服務,為數量不斷增加的長期病患者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全面化健康管理。

直至2022年中,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三 65歲或以上人士擁有智能手機,  這也是把樂齡科技推廣至社區長者照護的好時機。可是不少照顧者覺得科技難以負擔,擔心買錯產品,又擔心長者無法善用科技,造成浪費。為解決這些憂慮,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的計劃為本地家庭提供一站式教育、評估、租賃及跟進服務,好讓長者和照顧者都能安心使用合宜的科技產品。

或許現年一百歲的你已見證上述建議開花結果,甚至進化了好幾回。我無法完整想像六十多年後的世界,畢竟世事無常,一個新冠疫情足以打亂一切計劃。人難以逆轉時間,對生物學知識匱乏的我而言,抗衰老、逆齡研究也有如天方夜譚。不過,我們為何要長生不老?意識到時間有限,才會令我們有無限動力,作出更合適的人生決定。在百歲長者研究中,我們遇見不少快樂的人瑞。快樂,並不代表他們身壯力健,而是他們身上帶著百年滄桑,仍對生活有熱忱,對人生經歷感驕傲。

因此,我祝一百歲的你生活快樂、逍遙自在,現在的我也會為未來的你努力「儲人、儲錢、儲健康」。

 

2023年的我上

2023年4月8日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發表評論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