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是全球最常用的止痛藥之一,傳統製作過程高度依賴石油等化石資源,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不過,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一項突破性成果:他們成功利用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E. coli),將常見塑膠PET的分解物轉化為止痛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原料,同時解決塑膠污染與依賴化石燃料的兩個問題,研究已刊登於《Nature Chemistry》。
愛丁堡大學化學生物技術講座教授、英國研究創新署未來領袖獎學金(UKRI Future Leaders Fellow)得主史蒂芬·華萊士教授(Professor Stephen Wallace)表示,這項技術顯示PET塑膠不再只是廢物,更可轉化為具藥用價值的高附加值產品,有助提升回收誘因與資源再利用效益。
不過,美國班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超越塑膠」(Beyond Plastics)專案負責人梅麗莎·瓦里安特(Melissa Valliant)提醒,真正能大規模應用的案例仍有限。從源頭減少塑膠生產與使用,依然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