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風自由Phone】 香港氫能發展潛力
2024-06-20

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提出4大策略,並於明年修例規管氫能發展。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在《自由風自由Phone》中形容現時的發展策略為務實,並指現時全球發展灰氫為主,由化石燃料提煉而成,因此香港不可能一開始便追求發展綠氫。

綠氫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以電解技術製氫,灰氫則以化石燃料透過蒸氣重組而成。他指出全球綠氫供應量不足,根據最新數據,綠氫只佔全球氫氣供應量0.7%,2030 年有望達致25%,而且綠氫因生產量低,價格比灰氫貴4-5倍。縱觀全球,中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是先發展灰氫,再慢慢過渡至綠氫。 

姚俊業強調一旦為灰氫建立基建,當綠氫成為市場主流,可以在一夜間由灰氫轉為綠氫。只要基建網絡做得好,萬一未來綠氫供應出現問題,也可以轉回灰氫。 姚俊業認為香港可向內地學習,「唔好淨係將氫能睇做單一產業,而係睇成個產業鏈。」未來除了向內地輸入氫能,他認為本地製造氫氣的空間大,因為這能降低運輸成本,尤其是香港擁有完善的煤氣網絡,可以透過現有管道運輸。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暨中電高級顧問陳紹雄,指出氫能發電有兩大應用。第一,為偏遠地區和建築工地提供臨時電力。第二,電力公司主要以燃煤、天然氣、核能發電,現有某些天然氣的發電機組可以在改裝下用氫發電。   
  
至於香港自行製氫能否滿足能源需求,姚俊業強調「唔好預測未來需要幾多產能,反而需要知道邊啲重點行業可以利用氫氣,如果清晰知道,好快可以計算到需求,從而吸引到本地同國際投資者投資氫能。」政府計劃以新能源運輸基金資助試驗項目,不過他認為比起補貼業界,政府更應利用市場機制,提升行業的競爭力,令氫能價格更快降低。「政府應該更加著力將氫能經濟發展到唔止係香港,而係變成區域經濟。」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

星期一至五 17:00-20:00

主持:陸宇光、陳燕萍、梁家永、李家文、李文、楊立門、戴希立、林緻茵、何鉅業、潘永祥、林雲峯、李立峯、麥嘉晉、何建宗、蘇偉文

監製:陳燕萍

專題分類:新聞熱話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