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大流行,本港亦無法獨善其身,逾千宗個案確診。
面對疫情,港人生活驟變。有人長留家中,有人失去居所。有人重拾天倫時光,有人失去經濟收入。有人失去健康,換來更深刻人生體會。有人面對行業困境,用智慧化解求存。
回首本港這段抗疫日子,香港人集體努力抗疫。我們將疫情下的香港人日常記錄下來,分享小市民背後的故事。
1.序
新型肺炎大流行,本港亦無法獨善其身,逾千宗個案確診。面對疫情,港人生活驟變。有人長留家中,有人失去居所。有人重拾天倫時光,有人失去經濟收入。有人失去健康,換來更深刻人生體會。有人面對行業困境,用智慧化解求存。回首本港這段抗疫日子,香港人努力抗疫。我們將疫情下的香港人日常記錄下來,分享小市民背後的故事。
「是他也是你和我」——《狂潮》
製作:王磊、梁家樂
2. 留家
新型肺炎在今年年初入侵本港,幼稚園K1及K2班不能在本學年復課,各區康樂設施盡封。在家工作的媽媽,為留家近百日的子女費煞思量。小朋友在停課初期如獲悠長假期,停課時間漸長,卻又想念腦海中面容開始模糊的同學和老師,想念在公園跑跑跳跳的日子。
「哪兒讓我找老樹來依傍,那麼空矌那麼廣闊那麼清朗」——《哪兒》
製作:黃佩珊
3. 無家
新型肺炎肆虐,本港經濟重創,本港失業率攀升至近十年高位。有自僱人士因而收入大減,亦有人工作數十載突然被裁,他們輾轉淪落街頭。疫情之下,人人回家後務必徹底清潔,對無家者而言連洗澡都是奢侈;人人用盡辦法避疫,有無家者甚至想過,不如直接染疫以換來短暫居所。
「昂然踏著前路去,追趕理想旅途上」——《誰能明白我》
製作:蕭洛汶、張家進
4. 確診
新型肺炎來勢洶洶,確診者無分年齡、階級、職業,連本港的精英運動員都未能倖免。香港首名確診新型肺炎的運動員李振豪,即使有強健的體魄,仍與其他確診者一樣,切切實實感受到病毒為身體帶來的痛楚。他回憶染疫的日子,學習如何活在當下,以正面的態度面對逆境。
「我願能,我願能進完退退完又進又前行」——《還要去過生活》
製作:王磊
5. 抗疫
新型肺炎來勢洶洶,醫護一直站在疫情的最前線,在隔離病房當值的Dirty Team更是首當其衝。身為Dirty Team的其中一份子,鄭醫生回想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每日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兼顧眾多確診個案,以及背負家人的憂慮,感觸良多。
「我只想,身體健康,我害怕你要照顧我」——《身體健康》
製作:陳伽泓
6. 隔絕
醫管局於一月尾宣布將本港應變級別由「嚴重」提升至「緊急」,所有公立醫院會暫停探訪安排。醫院成為高危區,惟院內除了確診者和醫護之外,還有一群長期病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他們與病毒的距離比任何人都近。他們的家屬在疫情下未能探病,即使無比擔心也只能隔著電子屏幕接觸。
「我只能獨處,背後全沒有支柱」——《絕》
製作:蕭洛汶、張家進
7. 轉職
市民為避疫而減少外出,百業蕭條之際,外賣平台生意反而意外彈起。有當空中服務員及項目策劃的年青人在疫情下成為失業大軍一員,毅然決定投入「外賣仔」行列,見盡香港的人生百態;但有人即使想應徵,都須等待近一個月才能加入。
「我小眾並不等於我廢」——《香港傑出廢青》
製作:王磊、陳伽泓
8. 求存
政府推出多項限制飲食業措施,而今年首季食肆總收益價值臨時數字更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有中菜館第三代傳人,為緊守爺爺留下的祖業,虧蝕下仍堅持營業;有經營小餐館的創業者,為保住自己的心血,擺脫負面情緒重新振作。
「還未到投降的日期,憑著最頑強的士氣」——《硬仗》
製作:黃佩珊
9. 求學
疫情持續,各級學校在農曆年假起停課數月,教育局到5月初宣布分階段復課安排。正為明年文憑試衝刺的中五學生,停課期間需要使用遙距學習軟件上堂、「操卷」,身旁雖缺少了並肩作戰的同學,不過亦發現過程中有憂也有喜。
「命運總會讓我們分開,確信有一天,緣份定會在某處等待」——《有你有我》
製作:陳伽泓、梁家樂
10. 守護
抗疫走過百日,香港人亦由寒冬走到炎夏。17年前的深刻經歷再上心頭。17年後,香港人戴上口罩,互相守護。香港人既感謝醫護的付出,也感恩港人的團結。
「暑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春夏秋冬》
製作:陳家怡、黃佩珊
活在香港 之 抗疫有時
編導: 蕭洛汶
監製: 林嘉瑜
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