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京、穗三地互聯網使用技能之比較

2002-11-15
(圖一) 港、京、穗三地網民技能從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一年的增長。
(圖二 )港、京、穗三地網民從互聯網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的比例。
港、京、穗三地網民的上網技能差距明顯在縮小.
目前很多國家將資訊產業看成了其經濟發展中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僅在過去的四年中,全世界上網的總人數就達到了4.5億。歷史上,很少有其他科技的傳播速度可以與之比肩。同時,人們也開始關注互聯網的普及所帶給社會的影響。美國學者P.J.Tichenor等人的「知識溝」理論曾指出:傳播媒介的普及不但會增加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知識差距,而且會因此進一步擴大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不平等。這種知識溝在互聯網時代是否存在?我們從二零零零年起,對互聯網在香港、北京和廣州三地的擴散、使用和影響的追蹤研究中,專門考察了兩地網民的互聯網使用技能。

網民的互聯網使用技能 (Online Skills,本文其後簡稱「網民技能」)指網民使用各種相關硬體和軟體在互聯網上完成特定任務的熟練程度。類似的名詞還包括:互聯網的使用能力(Web Literacy)、用戶的成熟度 (User Sophistication)等。本文主要從兩個角度考察網民技能的發展過程。第一,比較從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一年之間,港、京、穗三地網民各自網絡技能的縱向變化;第二,比較三地網民,在不同政治、經濟、媒體環境下,網民技能的橫向差異。


研究方法及調查指標

本研究由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CityU1152/00H)。我們於二零零零年底在香港、北京和廣州三地,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十八至七十四歲的成年人中分別抽取並調查了一千至一千五百人;在二零零一年底對他們作了回訪。香港的調查是通過電話進行的,成功率為38%;北京和廣州的調查均通過入戶面訪進行,成必v分別為60%和40%。

本次調查所包括的網民技能包括八項指標:在電子郵件中加發附件、儲存互聯網網頁、在互聯網上查閱找尋需要的資訊、參加互聯網上的對話或討論(如留言板、聊天室、ICQ等)、由互聯網上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製作個人網頁、使用代理伺服器(proxy server),和使用網絡電話。從指標的可靠性(reliability)上看,這八項技能的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在兩年、三地的六個樣本中均高於0.7,說明這八項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同一個概念,即互聯網的使用技能。從指標的有效性(validity)上看,這八項技能與網民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包括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以及用於互聯網上的相關活動時間,都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說明該指標所代表的概念可以用於區別不同的人群,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用戶的網上行為。


研究結果分析

總體來看,中港三地網民的上網技能相當熟練,已經部份或全部掌握了這八項互聯網的使用技能。在三個城市,網民幾乎全部(超過90%)掌握了在互聯網上查閱找尋需要的資訊和由互聯網上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的技能;大部份人(超過75%)掌握了儲存互聯網網頁、在電子郵件中加發附件和參加互聯網上的對話或討論的技能;然而只有三份之一左右的人可以使用網絡電話、製作個人網頁和使用代理伺服器。

根據我們於二零零零年底在香港與內地的抽樣調查結果,香港的互聯網用戶已達到成年人口的40%,北京和廣州的互聯網用戶也分別達到30%和24%。香港互聯網用戶在人口中的比例明顯高於內地兩個大城市;但是香港網民的技能,在二零零零年底時,除了使用代理伺服器的水平,其他七項技能均低於北京和廣州網民,尤其表現在查閱找尋需要的網上資訊(相差18%)、使用網絡電話(相差17%)和由互聯網上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相差10%)的技能上。我們覺得,造成香港網民技能低於內地城市網民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個因素:社會、個人和時間。

在社會層面上,不同的媒體環境決定了香港與內地城市的網民,對互聯網有不同的需求和依賴。例如,香港資訊極其發達,資訊環境多元化和供過於求,因此香港網民從互聯網上獲取資訊的需求會小於內地網民,他們尋找和下載網上資訊的水平也會低於內地網民。再如,網絡電話具有免費的特點,經濟收入相對較低的內地網民,使用的需求也自然大於香港。

在個人層面上,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直接影響到網民技能。一般來說,高學歷的男性年輕人更善於使用各種互聯網技能。在香港,由於互聯網更普及,女性、中年和中學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中,網民的比例顯著高於北京和廣州,因此,香港網民的平均網上技能,表現也低於內地兩個城市的網民。與此相反,我們的數據表明,網民技能與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關係很小,因此,經濟收入相對較高的香港網民,在網上技能上則不具優勢。事實上,我們的發現間接地打破了一個廣泛流傳的觀念:互聯網使用技能的普及,從高收入的富裕階層開始。

在時間層面上,香港從一九九七年起進入互聯網的增長期,至二零零零年已有四年,有跡象表明其增長率已開始下降;而北京和廣州則分別在一九九八年進入增長期,至今尚方興未艾,是所謂的「起飛」狀態。香港相對較高的網絡普及率,使其網民的特徵更代表整個人口的特徵(例如教育程度、性別和年齡的分佈),而在北京和廣州,互聯網的普及還處於起飛階段,上網的人被稱為:「先驅者」和「早期採納者」,他們一般是指文化水平較高、喜歡學習新技術的年輕人。但香港和內地網民的這種差別會隨著京、穗兩地的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而逐漸縮小。

二零零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上,三地網民在二零零一年,使用互聯網的技能,相對於二零零零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香港網民的提高幅度最大,北京網民其次,廣州網民最小(見圖一)。香港網民技能的提高,主要在互聯網上查黎峓銧M需要的資訊(增加22.3%)、在電子郵件中加發附件(增加18.5%)、由互聯網上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增加16.4%)、儲存互聯網網頁(增加16.0%)、參加互聯網上的對話或討論(如留言板、聊天室、ICQ)(增加15.6%)。其他技能包括製作個人網頁、使用代理伺服器和使用網絡電話,雖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增長幅度不顯著。製作個人網頁和使用代理伺服器的共同特徵是:操作水平比較複雜。而使用網絡電話,很可能是由於近一年來香港長途電話費的大幅降價,使其價格優勢明顯下降。

這一年間,北京和廣州兩地的網民在所有的技能上都沒有顯著的提高,甚至對於那些操作比較複雜的技能(如使用網絡電話和使用代理伺服器)還有退步。原因可能是不使用造成了遺忘。近一年來,內地網站內容的迅速發展,以及中央政府對內地資訊輸入的放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地網民使用代理伺服器的需求。網絡電話也隨著IP電話的迅速發展逐漸失色。


總結與討論

總之,三地網民技能的差距在明顯縮小。香港網民的技能在二零零零年顯著低於其他兩地網民,而在二零零一年,已超過廣州網民,位居第二,並接近於北京網民。對於調查的八項技能,三地網民的差距都縮小到7%以內。以由互聯網上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的技能為例,三地網民的差距由10%縮小到了3%(見圖二)。這種差距縮小的現象一方面挑戰了「知識溝」理論,又為三地網民對網絡技能的使用和需求,提供了參考根據。

值得注意的是,本調查的結果,對於網絡內容和服務供應商的設計和內容,也有直接的借鑒意義。首先,由於在互聯網上查閱找尋需要的資訊和由互聯網上下載軟體、圖像、音樂等已經成為了網民普遍掌握的技能,所以網站的搜索和下載弁遄A已經成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在設計上也可以採用簡單的共識性標誌。同時,大部份網民(超過75%)已經會使用存儲互聯網網頁,在電子郵件中加發附件和參加互聯網上的對話或討論的技能,所以,轉發E-mail附件、留言板、聊天室、ICQ等功能也會日益成為網民習慣使用的服務,但網民在使用時仍需要簡單的幫助功能。另外,只有三份之一左右的人可以使用網絡電話、製作個人網頁和使用代理伺服器,這表明,網民使用這種和時機並不十分成熟。雖有潛力可掘,但是至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知識傳播過程,尤其是在提供這類服務的同時,對網民的使用需要有配套引導和幫助程序。可見,只有當網民具備了相應的上網技能,免費網絡、互動和自由的特點才能得到充份實現。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