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與資訊保安

2011-01-13
  洩密、侵犯私隱及資訊保安事故頻生,轟動國際的維基洩密,25萬份美國政府絕密文件被揭露,令美國和各國蒙羞;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被指不安全,有可能洩漏客戶資料;香港八達通被揭發出售約200萬名「日日賞」客戶的資料,獲利4,400萬元,香港市民咆吼,私隱專員和立法會也介入調查;這些事故令市民忐忑不安,筆者藉此分享一些觀點,讓大家多些思考。   

  發生這些事件,有多種原因:系統漏洞、程序問題、人為疏忽、惡意行為、利益引誘等,影響商譽、私隱條例、管治威信等,各方都誓言檢討及改善,堵塞漏洞,事件接踵而至,始終仍未能杜絕,更突顯了資訊系統在保安上的結構性問題。筆者不是保安專家,可用常理及淺易的角度探討資訊保安問題。   

  洩密和侵犯私隱不單在現今才發生,遠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都常有發生,相信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互聯網時代由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短短二十年,發展迅速,資料的傳送以接近光速來實施,95%的市民對新科技一知半解,就算天天在用,只知其言,而不知其所矣焉,將問題全部歸究現今的資訊科技,好像有點不公道。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每種科技都為人們帶來方便和價值,可能也有副作用,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去不復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傳真機,除了傳送文字,更可傳送圖像,但互聯網和電子郵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更快更便宜,重覆轉發都保持真跡,漸漸取代傳真機。擁有五億用戶的Facebook,其行政總裁Mark Zuckerberg揚言Facebook將取代電子郵件,因為電郵太慢。今年初,他曾說「隱私權的時代已經結束」。他的言行,會令有些人覺得震驚和失望。  

  儘管人人在大聲疾呼保障私隱,要求政府立法和加強執法,保護自己的秘密,但對他人的私隱及瘡疤,卻有濃厚興趣,千方百計去窺探和揭露。這正是針不拮到自己,怎知痛!在現實生活中, 2008年藝人艷照風波,報刊、雜誌、光碟和在網上流傳多時,很多人搜尋、下載和保存,直至警察拉人才收斂。近日流行的蘋果iPhone手提電話,機內有保護密碼,限制一些功能,但十居其九都被破解(Jail break),這也侵犯了版權,政府有無執法?所以,不要「喊賊捉賊,五十步笑百步」。   

  香港特首曾蔭權於2010年10月13日在立法會發表2010-11年的施政報告,勾劃出明年的施政方針。報告罕有地提到尖端資訊科技,例如:雲端運算和下一代互聯網等。自始,雲端運算成為熱門話題,這不是什麼嶄新科技,只是一個新名詞,將所有互聯網的應用,給予一個統稱,讓用戶更清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