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起的公民新聞學,強調公民的參與,每位公民皆是記者,可以參與公共事務製作新聞,它顛覆了傳統新聞只由新聞從業人員製播新聞的作為。
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在其合著的《We Media》書中強調,公民新聞是指一群公民「在新聞及資訊的蒐集、報導、分析、及傳送過程中扮演主動角色」的行為,這種參與目的在提供民主社會所需的獨立、可信、正確、廣泛且相關的資訊。
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體現了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ory democracy),甚至是新興的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它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社會真實之呈現,可以小自平民百姓生活細節的報導,也可以大至影響國家社會政策的新聞事件。
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層面來看公民記者:
一、從傳播媒體層面,公民記者是主流傳媒的從業人員之外,以獨立身份發聲的人,其最大的價值是具備多元文化和源自草根的聲音。
二、由對事件的參與度來看,相較於對事件的貼近性和融入的程度,專業記者不如公民記者。
三、由資訊傳達的過程觀之,公民記者激發民眾主動報導公共領域事務的動機與意願,在傳遞之外,有時候還要求實踐、溝通或透過部落格串連、發聲,在與廣大的網友互動中,集合民意或凝聚共識,這是傳統單向傳播的媒體無法達致的效果。
媒體革命實踐公民新聞學
公共新聞學是199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新聞改革運動,美國有線電視公司(CNN)「I-Reports」單元,在網站上播出觀眾所提供的畫面。例如南亞大海嘯、倫敦地鐵爆炸案等,顛覆了過去只有新聞從業人員才有可能採訪或製播新聞的傳統。
德國世界足球賽期間,觀眾紛紛自各地拍攝的慶祝狂歡場面,並傳到CNN,CNN也首度挑選精彩片段,與相關新聞一併發送。
從下列例子可以看到公民新聞在新傳播科技的發展下,平民百姓隨時都可以當公民記者,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效果:
一、2010年3月25日香港導遊李巧珍(阿珍)罵大陸遊客購物不夠多,口不擇言辱罵旅客不購物很丟臉,足足叫囂七分鐘,被遊客以手機拍下謾罵的現況。7月14日廣東衛視率先披露此一事件,之後在香港電視台連續播放,大陸最少也有十多個電視台跟進報導,包括遠至黑龍江、安徽、貴州及遼寧等地的電視台。7月27日李巧珍終於向香港市民及內地同胞致歉。
二、2010年8月8日凌晨3時23分,一個名叫「Kayne」大陸甘肅19歲少年王凱的網友,在新浪微博(微型部落格)上發出了一條訊息,這個開端持續數百則的微博,向外界傳遞救災情形及自己受災的心情。
在無遠弗屆的網路時代,媒體自網路擷取網路討論區、社群分享、部落格(博客)等資訊便成為新聞的做法,已經是沛然無可抵擋的趨勢。
公民新聞學引發的爭議:媒體的新生命?還是飲酖止渴?
公民新聞學造成許多國家媒體大革命,也引發了各方的爭議與激辯,最主要的是唯恐維持新聞價值的專業和使命遭受折損與挑戰。緣此我們不禁要思考下列的議題:
一、公民記者是否受過訓練、是否遵守新聞報導原則?公民記者沒有傳統新聞常規的客觀專業,其滲入主觀所提供的資訊,是否有所偏頗?能否反應社會的真實?又有誰在乎專業意理?
二、誰來把關新聞的「真實」?公民新聞學所提供的是「新聞」?還是「民意論述」?是媒體的新生命?還是毒藥?對於恐怖組織或特殊團體所提供的新聞該不該使用?是否會為其宣傳?
三、如何處理匿名消息來源與匿名新聞提供者?公民記者賦予媒體新的內涵與影響力,還是可能掉入提供假新聞的陷阱?新聞造假,誰該負責?媒體又有什麼機制過濾、鑑定新聞的真偽?
四、媒體的立場:是資訊平台?是報導者?是詮釋者?還是鼓吹者?媒體接獲傳來的公民新聞到底是真正的新聞?還是主觀意見的論述?是否象徵著人民的心聲能上達天聽?還是媒體見獵心喜,甚至為了獨家,飲酖止渴,反而被利用?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民新聞反應社會現象和問題,也許是很小的一件事,也許是見微知著的大事。在台灣,苗栗縣竹南鎮大埔里24戶農地徵收事件,卻引發了政治旋風,甚至影響整個台灣的土地開發政策與規劃。
至於南韓Oh!MyNews的案例更可以看出,Oh!MyNews刊載南韓百萬人民燭光晚會,抗議政府在盧武鉉秘密彈劾案的黑箱作業,有效讓公民在南韓政治中發揮其影響力,甚至有足夠的力量造成「政治革命」(political revolution),正所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過歷史的軌跡:發揮草根媒體的社會力量
台灣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社區報刊和政論雜誌的興起,強調「人人都是記者」的公民新聞,或可作為台灣公民新聞的濫觴,近年來在人民意識日益抬頭的推波助瀾下,公民新聞也趁勢崛起。
2007年4月,公共電視為了要鼓勵「公民近用」(public access)媒體,將此一理念落實於「PeoPo公民新聞平台」(www.peopo.org)。Peopo公民新聞網包括公民記者提供的文字和影音報導,結合了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旗下的公視、華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宏觀衛視等媒體,都可以自PeoPo公民新聞網取材。
PeoPo是台灣第一個聚焦在公民新聞的新媒體應用,也成為國際媒體組織詢問度最高的台灣媒體經驗。如大英國協電視年會(CBA)、世界公視年會(PBI)、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日本放送協會(NHK)、國際通訊傳媒學會(IIC)等,都主動邀請公共電視前往交流研討台灣公民新聞的經驗。2008 PBI年會,法國媒體普羅旺斯年報(La Provence)撰文報導公視在公民新聞的發展,也為PeoPo打開了國際知名度。
PeoPo在2008年入圍「NHK日本賞(JAPAN PRIZE)」,更榮獲台灣「網際營活獎」首獎、金手指網路獎的殊榮。公視PEOPO公民新聞報2010年2月正式登上iTunes Podcasting,向全球千萬觀眾播送。這都是所有公民記者努力的成果
PeoPo深化了台灣民主社會的發展,「2008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公民提問」活動,就以PeoPo為平台,由公視、中央社、《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合作舉辦,邀請公民提問上傳到PeoPo平台,甚至安排公民進入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直接詢答,這是台灣民主的一大進步,讓台灣不僅走在國際先端,更開創網路和民意結合的無限可能與影響力。
「2010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5日至8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1館展出,有來自全球60個國家地區,超過1200個攤位參與,旅展請PC home、新浪、Xuite等聯合徵選公民記者,加上歷屆5位資深達人,共約12至16名,根據U Paper報導,入選者可在旅展期間自由進出展場採訪報導並使用記者室,任期至2011年10月底,這期間,各旅遊單位有參訪邀請,公民記者都有優先採訪機會。
這一切都說明公民記者已受到社會的矚目,全民記者時代的來臨,每一位公民都能發揮無冕王的力量。
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在其合著的《We Media》書中強調,公民新聞是指一群公民「在新聞及資訊的蒐集、報導、分析、及傳送過程中扮演主動角色」的行為,這種參與目的在提供民主社會所需的獨立、可信、正確、廣泛且相關的資訊。
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體現了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ory democracy),甚至是新興的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它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社會真實之呈現,可以小自平民百姓生活細節的報導,也可以大至影響國家社會政策的新聞事件。
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層面來看公民記者:
一、從傳播媒體層面,公民記者是主流傳媒的從業人員之外,以獨立身份發聲的人,其最大的價值是具備多元文化和源自草根的聲音。
二、由對事件的參與度來看,相較於對事件的貼近性和融入的程度,專業記者不如公民記者。
三、由資訊傳達的過程觀之,公民記者激發民眾主動報導公共領域事務的動機與意願,在傳遞之外,有時候還要求實踐、溝通或透過部落格串連、發聲,在與廣大的網友互動中,集合民意或凝聚共識,這是傳統單向傳播的媒體無法達致的效果。
媒體革命實踐公民新聞學
公共新聞學是199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新聞改革運動,美國有線電視公司(CNN)「I-Reports」單元,在網站上播出觀眾所提供的畫面。例如南亞大海嘯、倫敦地鐵爆炸案等,顛覆了過去只有新聞從業人員才有可能採訪或製播新聞的傳統。
德國世界足球賽期間,觀眾紛紛自各地拍攝的慶祝狂歡場面,並傳到CNN,CNN也首度挑選精彩片段,與相關新聞一併發送。
從下列例子可以看到公民新聞在新傳播科技的發展下,平民百姓隨時都可以當公民記者,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效果:
一、2010年3月25日香港導遊李巧珍(阿珍)罵大陸遊客購物不夠多,口不擇言辱罵旅客不購物很丟臉,足足叫囂七分鐘,被遊客以手機拍下謾罵的現況。7月14日廣東衛視率先披露此一事件,之後在香港電視台連續播放,大陸最少也有十多個電視台跟進報導,包括遠至黑龍江、安徽、貴州及遼寧等地的電視台。7月27日李巧珍終於向香港市民及內地同胞致歉。
二、2010年8月8日凌晨3時23分,一個名叫「Kayne」大陸甘肅19歲少年王凱的網友,在新浪微博(微型部落格)上發出了一條訊息,這個開端持續數百則的微博,向外界傳遞救災情形及自己受災的心情。
在無遠弗屆的網路時代,媒體自網路擷取網路討論區、社群分享、部落格(博客)等資訊便成為新聞的做法,已經是沛然無可抵擋的趨勢。
公民新聞學引發的爭議:媒體的新生命?還是飲酖止渴?
公民新聞學造成許多國家媒體大革命,也引發了各方的爭議與激辯,最主要的是唯恐維持新聞價值的專業和使命遭受折損與挑戰。緣此我們不禁要思考下列的議題:
一、公民記者是否受過訓練、是否遵守新聞報導原則?公民記者沒有傳統新聞常規的客觀專業,其滲入主觀所提供的資訊,是否有所偏頗?能否反應社會的真實?又有誰在乎專業意理?
二、誰來把關新聞的「真實」?公民新聞學所提供的是「新聞」?還是「民意論述」?是媒體的新生命?還是毒藥?對於恐怖組織或特殊團體所提供的新聞該不該使用?是否會為其宣傳?
三、如何處理匿名消息來源與匿名新聞提供者?公民記者賦予媒體新的內涵與影響力,還是可能掉入提供假新聞的陷阱?新聞造假,誰該負責?媒體又有什麼機制過濾、鑑定新聞的真偽?
四、媒體的立場:是資訊平台?是報導者?是詮釋者?還是鼓吹者?媒體接獲傳來的公民新聞到底是真正的新聞?還是主觀意見的論述?是否象徵著人民的心聲能上達天聽?還是媒體見獵心喜,甚至為了獨家,飲酖止渴,反而被利用?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民新聞反應社會現象和問題,也許是很小的一件事,也許是見微知著的大事。在台灣,苗栗縣竹南鎮大埔里24戶農地徵收事件,卻引發了政治旋風,甚至影響整個台灣的土地開發政策與規劃。
至於南韓Oh!MyNews的案例更可以看出,Oh!MyNews刊載南韓百萬人民燭光晚會,抗議政府在盧武鉉秘密彈劾案的黑箱作業,有效讓公民在南韓政治中發揮其影響力,甚至有足夠的力量造成「政治革命」(political revolution),正所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過歷史的軌跡:發揮草根媒體的社會力量
台灣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社區報刊和政論雜誌的興起,強調「人人都是記者」的公民新聞,或可作為台灣公民新聞的濫觴,近年來在人民意識日益抬頭的推波助瀾下,公民新聞也趁勢崛起。
2007年4月,公共電視為了要鼓勵「公民近用」(public access)媒體,將此一理念落實於「PeoPo公民新聞平台」(www.peopo.org)。Peopo公民新聞網包括公民記者提供的文字和影音報導,結合了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旗下的公視、華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宏觀衛視等媒體,都可以自PeoPo公民新聞網取材。
PeoPo是台灣第一個聚焦在公民新聞的新媒體應用,也成為國際媒體組織詢問度最高的台灣媒體經驗。如大英國協電視年會(CBA)、世界公視年會(PBI)、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日本放送協會(NHK)、國際通訊傳媒學會(IIC)等,都主動邀請公共電視前往交流研討台灣公民新聞的經驗。2008 PBI年會,法國媒體普羅旺斯年報(La Provence)撰文報導公視在公民新聞的發展,也為PeoPo打開了國際知名度。
PeoPo在2008年入圍「NHK日本賞(JAPAN PRIZE)」,更榮獲台灣「網際營活獎」首獎、金手指網路獎的殊榮。公視PEOPO公民新聞報2010年2月正式登上iTunes Podcasting,向全球千萬觀眾播送。這都是所有公民記者努力的成果
PeoPo深化了台灣民主社會的發展,「2008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公民提問」活動,就以PeoPo為平台,由公視、中央社、《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合作舉辦,邀請公民提問上傳到PeoPo平台,甚至安排公民進入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直接詢答,這是台灣民主的一大進步,讓台灣不僅走在國際先端,更開創網路和民意結合的無限可能與影響力。
「2010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5日至8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1館展出,有來自全球60個國家地區,超過1200個攤位參與,旅展請PC home、新浪、Xuite等聯合徵選公民記者,加上歷屆5位資深達人,共約12至16名,根據U Paper報導,入選者可在旅展期間自由進出展場採訪報導並使用記者室,任期至2011年10月底,這期間,各旅遊單位有參訪邀請,公民記者都有優先採訪機會。
這一切都說明公民記者已受到社會的矚目,全民記者時代的來臨,每一位公民都能發揮無冕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