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鑒定:從毛到習

2019-01-09

  在微信上看到網友傳的兩幅圖:

  《學習實踐論》和《學習進行時》這兩本書的作者,是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在中國,「學習」一詞,從2012年秋習近平上任起已成為雙關語——在固定語義之外加上了「學習習近平」的含義,難怪,封面上那個「習」字被刻意強調,顯得突兀怪異。

  搜索互聯網,發現一封信:這是習近平在2014年寫給一個「大學生村官」的。請注意簽名。

 

 

 

 

 比對一下2016年習近平給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的信:

 

  可以確定,慎海雄用的「習」,是習的筆跡。網上也可以看到同樣的用法:

 

  將領導人的手跡「為我所用」,似乎不嚴肅,但在中共歷史上是有先例的,那就是對毛澤東書法的「集字」。毛是書法家,他為許多報紙題寫過報頭。另有不少報紙,無法請到毛,便從毛的書法作品中選出字來,集成報名。

 

  文革之初,紅衛兵運動興起,毛澤東也戴上了紅衛兵袖章。袖章上的三個字是毛體。

 

毛沒有給紅衛兵題過字。紅袖章也是「集字」而做。「紅」,來自毛給紅旗雜誌所題的刊名:

 

 

「衛」,來自毛的題詞:

「兵」的出處在這兒:

  近年,這種「集字」的風氣,開始在中國媒體蔓延。

2018年,有部洋洋自得的紀錄片,叫做《厲害了,我的國》:

  片名的書法,看去眼熟。後來發現,用同一字體寫的「厲害了,我的國」,也出現在許多報紙的欄目上。筆者曾親歷文革,忽然意識到,這不是毛體嗎?

  留意觀察,發現媒體上的毛體越來越多。比如不久前CCTV播放的一部「致敬改革開放40年」的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

  改革開放,本質是「改毛」,放棄毛的禍國殃民路線(用中共自己的話說叫「糾正錯誤」)。紀念改革開放的紀錄片,用毛體做片名,很不恰當。況且這又是「集字」,毛什麼時候說過「我們一起走過」?

  搜索網絡,我發現,原來中國有了一個毛澤東字體網站,內有「毛體字體轉換器在線生成器」。我試著輸入「厲害了,我的國」,毛體瞬間跳出:

  這確實是那部紀錄片的片名用的字,只是那個「厲害」的「厲」,導演可能怕觀眾看不懂,另造了一個。我又輸入「我們一起走過」,原來請毛主席給改革開放紀錄片題名這麼簡單!

  使用毛體集字,已成為當今一些毛左和不明歷史的青年毛粉(「小粉紅」)的嗜好。毛左網站「紅歌會」的首頁口號,一看就知道是轉換器生成的:

  這個生成器也有缺陷。比如:

    毛澤東寫過《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其中有「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句子。這首詩,毛有書法作品。但不知為什麼,生成器用了毛的「滄桑」原字,卻另找來一個「正」一個「道」。

  看來,這個網站蒐集了大量毛的手跡,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隨意組合。比如鄧小平的這個著名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正好印證毛對他的批判:「走資派還在走」):

  也可以無中生有轉為毛體:

  我試著輸入和毛無關的「習近平思想」:

     再單輸一個「習」字:

和慎海雄用的那個「習」,是不是有點像?

  一個秘密被我們發現:習的簽名,是模仿毛體的。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