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及手機的崛起和普及,讓人深刻地感受到:互聯網和手機不僅僅是新聞資訊的傳播者、不同意見的表達者,而且也成為集體行動的組織者。這一點在四月中國內地多個城市的反日遊行示威中得到充份體現,其集結之快、人數之眾、主題之明確、形式之鬆散、組織者之隱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互聯網和手機發揮的作用。
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的輿論預熱
二月廿八日,美國多個華人團體率先發動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百萬人全球簽名」活動。隨著三月中旬內地眾多網站加入,才真正成為一場聲勢浩大的簽名活動,人數很快突破一千萬、二千萬,截至四月四日,已徵集到逾二千八百萬個簽名(包括手機短信簽名)。而此前規模最大的一次網上簽名是二零零三年八、九月間「愛國者同盟」等七家網站發起的「對日索賠百萬網民簽名活動」,即侵華日軍遺留化學武器在齊齊哈爾泄露事件所導致。
伴隨網上簽名活動在三月底至四月初多個城市出現的街頭簽名活動,進一步凝聚了民意。它顯示出網上網下活動的結合與互動在今天已十分活躍。在涉日的網上宣傳動員活動中,像中國「918」愛國網、愛國者同盟網、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網等專門網站,長久以來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月遊行的一個主題是抵制日貨,相關動員的手機短信在四月初已廣為轉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條為:「捍衛民族大義,堅決抵制日貨。中國人一天不買日貨,日本有上千公司破產;六個月不買,一半日本人下崗;一年不買,日本經濟將面臨瓦解!請轉發給所有中國人。不用上戰場,我們照樣可以消滅鬼子!」
時至四月初,各種因素已造成部份民眾的情緒處在「箭在弦上」的狀態,一旦有人號召和帶頭便會走上街頭。
組織動員迅速傳遞
內地的反日遊行示威在四月接連掀起了三波,時間均是每周六、日。第一波是四月二日成都、四月三日深圳的遊行;第二波是四月九日北京等城市的遊行;第三波是四月十六日上海等城市的遊行。這些遊行具有多個城市連續爆發的特點,已形成自一九八九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活動。大概事先誰也沒有想到,互聯網和手機短信會成為遊行組織的最重要手段。
互聯網的功能使得網民能夠迅速獲取各類資訊,同時也能夠發佈自己的資訊。如有關各地遊行的情況,內地的新聞媒體沒有進行報導,但在網上可以及時看到網友提供的文字報導、照片,甚至鏈接外地電視台的視頻新聞,這些資訊自然會對尚未舉行遊行的城市起到刺激作用。
再如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四月十七日訪華前夕,網上刊出了十七個城市將發動大規模反日遊行的集合時間和地點的預告。有的預告十分細緻,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地區抗議日本右翼的詳細說明書》,其中預告了集合時間、地點,並對活動注意事項進行了一一提示,說明書還附有專門繪製的遊行路線圖。
又如,進行網上串聯的一個功能是QQ群組。這是內地應用最廣泛的類似ICQ的網上即時通訊工具。如今,大批的內地年輕人都有自己的QQ號,在溝通方面,形成手機、電子郵件、QQ一個都不能少的景觀。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六日,QQ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了一千萬,比四年前快速增長了一百倍。這一工具原本是點對點的通訊工具,但形成QQ群組後,便演變成點對多點的群體傳播。
在各地遊行中,手機短信更是快速傳遞資訊的便捷手段。如在四月九日北京遊行的前兩三天,這樣一條短信就被廣為轉發:「所有愛國的中國人,請在四月九日上午十點到海龍門口集合,抗議日本修改教科書和爭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抵制日貨。」這類資訊往往都會在最後寫道:「請無條件地轉發給你的朋友」、「無論參加與否,請轉發」。
組織作用不斷加強
如果回顧一下內地由涉外因素而造成的遊行事件,可以看到傳播手段的發展和普及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九九年五月,印尼發生政治危機和國內騷亂,華人的權益在這場騷亂中遭到嚴重侵害,尤其是不少華人婦女遭到強暴。七月消息披露後,當時北美著名的中文網站華淵網(SINANet)發起了「請支援慘遭凌虐的印尼華婦」的「黃絲帶」運動。互聯網的強大功能迅速地將「黃絲帶」這一標誌傳到了世界各地。各地的華人舉行抗議集會遊行時,參加者無不佩戴黃絲帶。八月十七日,有二百多名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學生不顧勸阻到印尼駐華大使館進行抗議,他們每人胸前均佩戴了黃絲帶。
二零零三年在美國發起伊拉克戰爭前後,全球的反戰人士利用互聯網大串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示威遊行。三月廿九日,內地的一些反戰人士幾經努力申請,獲准在三十日舉行反戰集會後,立即通過專設的網站並通過電子郵件將資訊廣為傳播,內容包括集會目的、集合時間、地點及集會所用的反戰口號以及宣傳畫。
截至零三年十二月底,內地互聯網的用戶已達九千四百萬。截至零四年三月底,內地電話用戶已逾6.74億戶,其中手機用戶超過3.49億戶。因此,今年四月多個城市舉行的反日遊行,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的資訊傳播和組織作用,與前些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互聯網網站、論壇(BBS)、QQ群組、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手段的複合使用,使點對點、點對多點的通訊及資訊傳送能夠迅速擴展為多點對多點、多點到面的資訊傳播,產生出一呼百應的動員組織效果。
新媒體「暗傳播」形態
四月廿一日,公安部就部份地區發生涉日遊行示威活動發表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未經公安機關批准,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發起組織遊行示威的,也是違法行為。希望廣大群眾和學生依法辦事,不要參加未經批准的遊行示威活動,也不要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短信傳播鼓動遊行示威的資訊」。一些地方的警方也隨即發出同樣正告。四月廿五日,上海《文匯報》刊發評論員文章《堅決查處利用網絡短信非法傳播》。儘管有些城市已出現五月一日、五月四日遊行的預告資訊,但在政府明確表態下,相信不會出現新一波的遊行浪潮。
或許這一次內地民眾對日的強烈反應事件,已經告一段落,但上網計算機和手機已經成為民眾手中普遍的媒體工具,如何進行管理是政府面臨的挑戰,同時其資訊傳播的作用也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考點。
由於互聯網和手機同時集通訊與傳播功能於一身,因此其資訊傳播具有與大眾媒體「明傳播」不同的「暗傳播」的特點。在常態下,其動員組織作用並不顯露,但在社會發生重大事件和危機時,它便會「發力」。這種情況可能在內地的新聞體制下,表現得更為明顯。新媒體「暗傳播」的形態、作用、形成機制等,應是我們今天觀察、研究的一個重點。
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的輿論預熱
二月廿八日,美國多個華人團體率先發動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百萬人全球簽名」活動。隨著三月中旬內地眾多網站加入,才真正成為一場聲勢浩大的簽名活動,人數很快突破一千萬、二千萬,截至四月四日,已徵集到逾二千八百萬個簽名(包括手機短信簽名)。而此前規模最大的一次網上簽名是二零零三年八、九月間「愛國者同盟」等七家網站發起的「對日索賠百萬網民簽名活動」,即侵華日軍遺留化學武器在齊齊哈爾泄露事件所導致。
伴隨網上簽名活動在三月底至四月初多個城市出現的街頭簽名活動,進一步凝聚了民意。它顯示出網上網下活動的結合與互動在今天已十分活躍。在涉日的網上宣傳動員活動中,像中國「918」愛國網、愛國者同盟網、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網等專門網站,長久以來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月遊行的一個主題是抵制日貨,相關動員的手機短信在四月初已廣為轉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條為:「捍衛民族大義,堅決抵制日貨。中國人一天不買日貨,日本有上千公司破產;六個月不買,一半日本人下崗;一年不買,日本經濟將面臨瓦解!請轉發給所有中國人。不用上戰場,我們照樣可以消滅鬼子!」
時至四月初,各種因素已造成部份民眾的情緒處在「箭在弦上」的狀態,一旦有人號召和帶頭便會走上街頭。
組織動員迅速傳遞
內地的反日遊行示威在四月接連掀起了三波,時間均是每周六、日。第一波是四月二日成都、四月三日深圳的遊行;第二波是四月九日北京等城市的遊行;第三波是四月十六日上海等城市的遊行。這些遊行具有多個城市連續爆發的特點,已形成自一九八九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活動。大概事先誰也沒有想到,互聯網和手機短信會成為遊行組織的最重要手段。
互聯網的功能使得網民能夠迅速獲取各類資訊,同時也能夠發佈自己的資訊。如有關各地遊行的情況,內地的新聞媒體沒有進行報導,但在網上可以及時看到網友提供的文字報導、照片,甚至鏈接外地電視台的視頻新聞,這些資訊自然會對尚未舉行遊行的城市起到刺激作用。
再如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四月十七日訪華前夕,網上刊出了十七個城市將發動大規模反日遊行的集合時間和地點的預告。有的預告十分細緻,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地區抗議日本右翼的詳細說明書》,其中預告了集合時間、地點,並對活動注意事項進行了一一提示,說明書還附有專門繪製的遊行路線圖。
又如,進行網上串聯的一個功能是QQ群組。這是內地應用最廣泛的類似ICQ的網上即時通訊工具。如今,大批的內地年輕人都有自己的QQ號,在溝通方面,形成手機、電子郵件、QQ一個都不能少的景觀。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六日,QQ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了一千萬,比四年前快速增長了一百倍。這一工具原本是點對點的通訊工具,但形成QQ群組後,便演變成點對多點的群體傳播。
在各地遊行中,手機短信更是快速傳遞資訊的便捷手段。如在四月九日北京遊行的前兩三天,這樣一條短信就被廣為轉發:「所有愛國的中國人,請在四月九日上午十點到海龍門口集合,抗議日本修改教科書和爭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抵制日貨。」這類資訊往往都會在最後寫道:「請無條件地轉發給你的朋友」、「無論參加與否,請轉發」。
組織作用不斷加強
如果回顧一下內地由涉外因素而造成的遊行事件,可以看到傳播手段的發展和普及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九九年五月,印尼發生政治危機和國內騷亂,華人的權益在這場騷亂中遭到嚴重侵害,尤其是不少華人婦女遭到強暴。七月消息披露後,當時北美著名的中文網站華淵網(SINANet)發起了「請支援慘遭凌虐的印尼華婦」的「黃絲帶」運動。互聯網的強大功能迅速地將「黃絲帶」這一標誌傳到了世界各地。各地的華人舉行抗議集會遊行時,參加者無不佩戴黃絲帶。八月十七日,有二百多名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學生不顧勸阻到印尼駐華大使館進行抗議,他們每人胸前均佩戴了黃絲帶。
二零零三年在美國發起伊拉克戰爭前後,全球的反戰人士利用互聯網大串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示威遊行。三月廿九日,內地的一些反戰人士幾經努力申請,獲准在三十日舉行反戰集會後,立即通過專設的網站並通過電子郵件將資訊廣為傳播,內容包括集會目的、集合時間、地點及集會所用的反戰口號以及宣傳畫。
截至零三年十二月底,內地互聯網的用戶已達九千四百萬。截至零四年三月底,內地電話用戶已逾6.74億戶,其中手機用戶超過3.49億戶。因此,今年四月多個城市舉行的反日遊行,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的資訊傳播和組織作用,與前些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互聯網網站、論壇(BBS)、QQ群組、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手段的複合使用,使點對點、點對多點的通訊及資訊傳送能夠迅速擴展為多點對多點、多點到面的資訊傳播,產生出一呼百應的動員組織效果。
新媒體「暗傳播」形態
四月廿一日,公安部就部份地區發生涉日遊行示威活動發表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未經公安機關批准,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發起組織遊行示威的,也是違法行為。希望廣大群眾和學生依法辦事,不要參加未經批准的遊行示威活動,也不要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短信傳播鼓動遊行示威的資訊」。一些地方的警方也隨即發出同樣正告。四月廿五日,上海《文匯報》刊發評論員文章《堅決查處利用網絡短信非法傳播》。儘管有些城市已出現五月一日、五月四日遊行的預告資訊,但在政府明確表態下,相信不會出現新一波的遊行浪潮。
或許這一次內地民眾對日的強烈反應事件,已經告一段落,但上網計算機和手機已經成為民眾手中普遍的媒體工具,如何進行管理是政府面臨的挑戰,同時其資訊傳播的作用也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考點。
由於互聯網和手機同時集通訊與傳播功能於一身,因此其資訊傳播具有與大眾媒體「明傳播」不同的「暗傳播」的特點。在常態下,其動員組織作用並不顯露,但在社會發生重大事件和危機時,它便會「發力」。這種情況可能在內地的新聞體制下,表現得更為明顯。新媒體「暗傳播」的形態、作用、形成機制等,應是我們今天觀察、研究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