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似」的結果— 《大長今》熱潮席捲香港

2005-06-14
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結局篇則連續一星期七天,甚至在星期六、日加長為二小時播放,二零零五年五月一日大結局當晚,平均收視為四十七點,觀眾人數為三百廿九萬,壓倒了TVB自製的《男親女愛》平均四十四點收視,更比二零零一年現場直播西班牙足球隊皇家馬德里對香港隊賽事多了一萬五千人次觀眾(最高收視亦為五十點,觀眾人次為三百廿七萬五千人),打破TVB自己節目的最高收視紀錄。《大長今》大結局最高收視為五十點,有三百三十三萬人次收看,創下了香港電視收視的神話,也寫下了香港電視史上新的篇章。

香港電視史上的收視神話

在《大長今》熱播期間,劇中大小演員、正派與反派都相繼來香港宣傳,包括閔大人、韓尚宮、崔尚宮、鄭尚宮、連生、中宗、小長今等,他們的出現莫不掀起萬人空巷場面,更為各人帶來不少商機利益,如連生已接下一套港劇,閔大人也將接拍一部香港電影。而在《大長今》播完後的一個月,即五月二十日,女主角長今(李英愛)亦應TVB的邀請,來港與觀眾見面,為TVB旗下的「新電視」台開幕剪綵,受到約廿萬觀眾的歡迎,更吸引了超過一百家海內外傳媒機構採訪,使《大長今》在香港引起的「韓流」達到了頂點。

韓流襲港

香港的韓劇熱潮可說是承接九十年代一系列的日劇,如《東京愛的故事》、《愛情白皮書》、《悠長假期》與《戀愛世紀》等所引起的「哈日」風;九十年代,韓國的大眾娛樂產品首先在國內和台灣發酵萌芽。而商業電台在香港首先推出由劉偉恆主持的《韓流襲港》,播放韓國味道的R&B歌曲。韓國影片《八月照相館》與《生死諜變》等相繼在香港和亞洲取得不錯的票房紀錄。到了二零零零年韓國音樂亦開始流行,於是本地音樂人紛紛改編韓歌,如張智霖的《祝君好》、鄭秀文的《煞科》等。

二零零一年,韓國流行文化在港已漸漸成風氣,香港有線電視看到韓風的勢頭已來臨,製作了《大韓風》介紹韓國流行文化,又不惜以一百萬元購買《藍色生死戀》在第一頻道播放,開創了韓劇熱潮,加上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我老婆係大佬》等引發城中話題,韓風、韓流逐形成,韓國文化正式為港人討論和接受。

而《大長今》創下香港電視史上最高的收視紀錄,意味著韓劇在香港已經到了頂峰。今日《大長今》有如此驕人的成績,如此為香港觀眾所受落和追捧,可用「文化相似論」來探討。史特勞伯(Straubhaar J.D. )提出的超越傳媒帝國主義觀點,即是說輸出和輸入產品國之間的權力對比,如果主權操之在我,輸入甚麼產品(或節目)?何時輸入?輸入多少?輸入國完全有主動權。很多時候多選擇與自己文化相似(同)的產品,而且在開放和對等的情況下進行。

文化產品----電視節目是建構文化身份的重要因素,文化本身就具有複雜性。電視節目往往能夠將複雜、多元與相似的文化身份綜合融和,這當然涉及到政治、經濟與社會等範疇,而減低了國家之間的身份。電視在全球性和本土性的互動下,本土性的身份與價值豐富了全球性的內容,拉近了地區之間的差異。

從韓劇《大長今》在香港播出後產生的效應,印證了港(中)韓兩種文化的相似性,而中、韓兩國文化淵源悠長,下面將就與《大長今》有關的數點作分析:x事方式、官制與考試制度、宮廷鬥爭、宮廷飲食與醫療、儒家思想及港人精神等,說明該劇在香港大熱的原因。

----《大長今》的敘事方式

《大長今》故事發生背景為中古高麗時期,李氏皇朝中宗(1506-1544),時為中國明代正德年間。劇情講述宮廷御膳房和內醫院一批宮女、尚宮、醫女、官僚和巨賈鬥爭不斷。其中女主角長今為義禁府軍官和御膳房宮女所生,她自小在母親身亡、父親被追捕下落不明的困境下,以自己的聰明、好學、勤奮和永不放棄的精神,逆境求生,最後成為皇上主治醫師 -- 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御醫,獲頒三品堂上官,賜號「大長今」。

劇集的第一集,長今父親徐天壽在逃避追捕時,碰到一位道士,道士告訴徐,他的命運由三個女人所支配。第一個女人,他要殺她,但她並沒有死。第二個女人,他救了她一命,但,她卻為他而死。第三個女人會殺了他,但,卻因此而救活無數人。道士的三句話,概括了徐天壽的一生。這些預言性的序幕,是中國典型章回小說的開場,譬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大長今》一開始已展現了許多中國章回小說的敘事方式,更與港人熟悉的民間故事契合,毫無疑問,會拉近港人的距離,倍覺有親切感。

----官制與考試制度

韓國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繼承儒家思想方面,比中國尤甚,而且發揚光大。李氏皇朝更是徹底,以漢文化為借鏡實行的目標,沿用漢字、明朝(儒家)典章制度。為了維持政權、明君的千秋地位,實施廣開言路,容納大臣就皇上的施政決策進諫,制衡皇權,也就是說君主必須聽取大臣儒士的忠告。就這一點而言,韓國比中國更為開明,他們有勇氣敢於向皇上說「不」,如長今在中宗任命她為主治醫官時,也敢說「不」。李怡認為這是「諤諤儒士」的傳統、知識份子的精神,展示在韓國一向以「學術領政」上;反觀中國,從古到今,有誰敢向皇上和絕對掌權者說個「不」字?而敢說「不」是人民對國家有認同感和責任感的表現。而韓國當時的官制乃仿照明朝的「九品中正制」,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十八品。

在劇中長今與其他宮女與醫女的升遷,都必須通過無數考試和比賽,這些都是仿照中國古代以科舉取士的層層考試制度。古代中國儒生要參加「童試」、「鄉試」、「會試」及「殿試」等考驗,才有望在官場取得一官半職。劇中李氏皇朝中宗亦在「殿試」裡,才對閔政浩這位最年輕的應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宮廷鬥爭

TVB自製的《金枝慾孽》,金枝倒看不到,慾孽則佈滿全劇,這是一點不誇張。四個女主角如妃、爾淳、玉瑩和安茜為求生存,為保前途及地位,不惜你虞我詐,盡顯人性最醜惡的一面。於是,內鬥成為宮幃片常見的題旨。而《大長今》寫的同樣是宮廷的故事,宮廷內鬥當然是必不可少了,聖上更替少不免流血,官員罷免也可釀成禍亂。

長今自小進宮為宮女,又遇上巨賈崔判述勾結權臣,與崔尚宮設計陷害韓尚宮,長今被迫代師父參加比賽,從此被崔尚宮視為眼中釘,屢遭迫害。在一次皇帝中宗洗過溫泉浴後昏迷,崔判述及崔尚宮更誣告韓尚宮以硫磺鴨子予皇上服用所造成,結果是韓尚宮與長今被定性為逆黨,雙雙被放逐到濟洲為宮婢,韓尚宮則在途中身亡。這些無日無之的宮廷鬥爭,與《金枝慾孽》何其相似。

《大長今》開始時是奸人得逞,好人受盡冤枉,受盡屈辱,但,觀眾都同情弱者、受害人,特別是心地善良的長今,她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最終得到好報,以自己實力出人頭地,一方面維護了社會的公義,另一方面,則滿足了萬千觀眾的期待。

----宮廷飲食與醫療

韓國古代不單政治沿用中土(中國)體制,一般人的文化(如用漢字)生活,亦深受中原的影響,特別是飲食和醫學,更是亦步亦趨,非常貼近。劇中由明朝入口的珍禽金雞和一些名貴藥材,本來就稀少,祗供皇帝享用。而長今為中宗特別烹調補身、補氣的人蔘雞湯,不正是中土飲食與醫療結合的中醫常見處方嗎?

而李氏皇朝時期編纂的醫學書籍《中國醫學概要》、《鄉藥集成方》、《東醫寶鑑》與《醫方類聚》等,在源於中醫理論與療法,如參照《本草綱目》等。在拍此劇之前,女主角李英愛受教於一位韓國國寶級女中醫,學習了十天。另外,又請了一位針灸老師教她針灸。平時,李英愛愛閱讀《明心寶鑑》和《菜根譚》,兩書皆由明朝時洪應明所著,前者是儒家作品,倡仁道,導向善的經典。所有這些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對李英愛瞭解自己所演的角色、角色的職業知識等,都有深入的瞭解和掌握,演戲的時候才能溶入角色中,達到「做個樣,像個樣」,在豐富劇情的同時,更加增加劇集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儒家思想

《大長今》的內容,亦深入淺出闡述儒家思想的影響,如長今當上醫女最高位子,亦不忘母親遺願,警惕後人不要藉控制食物而爭權奪利。長今侍母至孝,乃儒家傳統的孝道也,亦是該劇的主線。韓人家庭,喜幾代同堂,注重生活繁文禮節。當然,長幼有序、尊敬父母,為典型的儒家思想,價值觀的篤行者,相對於中國人而言,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難怪該劇受到無數香港人的認同和追捧了。

香港人精神

香港介乎英國後殖民與中國後九七回歸的文化論述中,其間身份不斷轉變,當然這跟沒有建立一個完整自足的體系表述香港文化有關。《大長今》的出現無疑提供了一個平台,將「香港精神」逐一展現在港人眼前,令大家重新回憶或許已失去昔日拼搏、互助、互諒、互融的精神,使觀眾產生共鳴。

「長今效應」在二月至四月間席捲全港,有政黨以民意方式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錢。四月初,民建聯就《大長今》進行調查,瞭解港人對該劇標榜價值的看法,七成受訪者表示該正面宣揚人性善德,對港人有正面作用;五成人最欣賞劇集帶出「堅忍、不易放棄」的精神;近三成人欣賞其「積極、勇敢」。觀眾親自目睹長今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波又一波的苦難,卻能從容面對,和「沒有人可以令我放棄」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共鳴悠然而生。《大長今》喚醒香港人,雖然經歷九七後七年的不安、憂慮和困難,但祗要能咬緊牙關,重現「港人精神」,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

《大長今》令香港人有機會重新檢視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其積極的意義。該劇受到港人的認同,除了以上諸種文化相近因素,製作認真、細節盡顯之外,它更承接了宮廷劇《金枝慾孽》的氣勢,以及TVB的精良包裝,包括配音突出、主題曲本地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