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的「參與文化」與藝人裸照風波

2008-03-15
 
  藝人裸照風波,是一件經典的Web2.0媒體大事(media spectacle)。它發展成一場社會風暴,跟它所處的Web 2.0傳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Web 2.0的特色是受眾不僅可以製作內容,還可以上載內容及發佈內容,Web 2.0締造了「參與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這篇文章探討在這種新文化氣候之下,傳統媒體怎樣「參與」裸照風波?而大家關心的年青人,又如何「參與」這次事件?

  參與文化是指一個社會的文化環境鼓勵創作和分享,促進公民參與和藝術表達。麻省理工學院媒體比較研究計劃的創辦人和主任詹金斯(Henry Jenkins)近年多次提出,社會中每一個人及每一個機構,都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了「參與文化」之中,大家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以免在參與文化中迷失方向。

傳統媒體的角色
  如果沒有萬千網民的熱烈參與,裸照絕對不會這樣廣泛流傳。不過我們不能夠只注意互聯網的威力而忽略傳統媒體。裸照事件中,傳統媒體不僅報導網民及市民的參與,而且促進了他們的參與,而它們自己甚至也投身其中。那麼,它們發揮了正面抑或負面的社會功能?

  面對Web 2.0時代新媒體的威脅,傳統媒體如報章和雜誌,早已發展了一些競爭策略。當有網上大事發生的時候,他們有一套既定的手法去處理,這讓我們看看它們怎樣運用這些既定手法去報導裸照風波。

  第一、迅速報導和轉載。香港的報章和雜誌大篇幅報導網上裸照的出現,讓不熟悉互聯網的人士也能了解事情的發展。這種手法的原意是協助讀者跨越數碼鴻溝,讓不上網的人士也不會錯過虛擬世界的大事。但在這次事件中,有些報章雜誌不僅報導事件,連裸照也一併轉載,雖然打了格仔,但也引起爭議。

  第二,提供網上搜尋及篩選服務。傳統媒體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紛亂複雜的網絡世界中,挑選一些有價值的網聞,向讀者推介。雖然很多讀者有上網的技巧,但他們沒有這麼多精神時間去搜尋資訊,報章雜誌就代勞。所以在風波期間,不少記者被指派去搜羅最新推出的裸照及綜合報導網上流傳的消息。至於這些裸照和消息是否很有「價值」,真是見仁見智。

  第三, 反映及轉載網民的意見。但網上民意的質素,一直受質疑。

  第四, 將虛擬世界的事件帶回現實世界。當裸照在網上曝光之後,傳統媒體立刻追訪當事人、當事人的朋友及親屬、演藝界名人、議員、政客、學者,將事件「紮根」於現實生活環境,並促使它繼續發展。在上一次YouTube的「巴士阿叔」短片事件,傳媒追訪巴士阿叔及四眼仔,又建議他們握手言和。今次《明報》將裸照送檢,被捕網民鍾亦天因而獲得釋放,介入了事件的發展。

  第五, 為讀者詮釋事件及評論。在裸照風波中,傳媒不僅在社論發表意見,在新聞報導中也主觀地推銷多種解讀方法,例如警方選擇性執法、虛偽論、網民言論自由受打壓等,有評論說讀者容易被誤導。

  第六, 社會補救。當這宗網上事件被視為對社會有負面影響的時候,傳媒就動員網下資源去尋求「補救辦法」。傳媒的教育版及家長版就大篇幅討論對策,令整個社會充滿危機感。

  傳統媒體採用這些策略來參與這件媒體大事,本來沒有問題,可惜的是若干報章和雜誌 (尤其是大眾化報紙)在運用這些策略的時候,將經濟邏輯凌駕於傳媒道德。銷量大的報章不少報道十分煽情,又重複刊登大量裸照,刺激更多讀者參與「偷窺」,市場導向的情況很明顯。在Web 2.0時代,傳統傳媒既要應付互聯網的競爭,又要面對同行的競爭,壓力很大,傳媒道德考量似乎很容易被邊緣化。

兒童及青少年盲目參與
  在裸照事件中,大家特別關心裸照流傳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筆者所屬的香港傳媒教育協會與《星島日報》教育組合作,向全港中小學生進行裸照風波的調查,收回的問卷有二千多份。調查結果顯示56%的中小學生看過裸照,21%更會追看,顯示參與觀看的學生人數絕對不少。

  香港的青少年對互聯網科技的應用技術已經掌握得不錯,所以當裸照一掛到網上,他們就知道去哪些網站及討論區搜尋照片。他們日常已不斷透過MSN、電郵、網誌和手機分享訊息,所以裸照曝光後,他們很自然地在互聯網社區參與裸照的觀賞及流傳。不過,除了在新媒體平台交換裸照,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尤其是小學生,還透過傳統媒體看到裸照,引發討論。

  雖然青少年對裸照充滿好奇心,但調查發現他們的參與其實是很被動。55%的同學表示事件其實跟他們亳無關係,坦言只是湊熱鬧,人看他們又看;而且他們只看裸照,根本無興趣了解事件。另外34%的同學說自己只是普通讀者,被動地從傳媒得悉事態發展。這些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兒童及青少年是盲目地參與裸照事件,隨波逐流,喪失「批判自主」(critical autonomy)能力。他們並沒有想過下載和傳閱這些裸照對受害女藝人有甚麼影響。

  投身這次風波中的青少年,認為自己亦有受到影響。有些說事件警醒他們要妥善儲存個人私隱資料及電腦檔案、讓他們反思性行為的道德價值和令他們對偶像的幻想破滅。不過有少部份的同學(7%)表示,會考慮拍攝同類親密照片。

傳媒教育2.0
  裸照風波令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進一步意識到在Web 2.0的世界,既要教導年青人怎樣和新媒體打交道,又要警惕他們在消費傳統傳媒時要有批判能力,學校及家庭傳媒教育顯得更加重要。而香港的傳媒教育工作者更了解到,舊有那套面向傳統媒體的傳媒教育方式(傳媒教育1.0)已經過時,他們要加快步伐迎接「參與文化」的挑戰,積極發展傳媒教育2.0的課程。

  傳媒教育2.0是「反思參與模式」的傳媒教育,倡議訓練具有反思能力的傳媒使用者,讓年青人既成為精明的傳媒消費者,又是具備責任心及反思能力的傳媒製作人。作為一位Web 2.0時代的公民,年青人更應學懂監察及批判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參與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傳媒教育2.0特別強調「傳媒道德素養」的培育。麻省理工學院詹金斯教授也認為廿一世紀的傳媒教育要處理「參與文化」帶來的道德挑戰,因為在新時代參與媒體製作及發佈的人士很多並無接受過專業操守訓練。事實上,到了Web 2.0時代,當傳播製作權下放到普羅大眾的時候,傳媒道德已由一個「專業概念」演化為一個「公德概念」。因為當人人可以當記者,又人人可以上載及轉載照片及視頻的時候,就必須人人都履行傳媒道德守則,否則我們的傳媒環境就污俗不堪。

  不過,香港有些傳媒機構在Web 2.0時代似乎未能正視自已的社會責任。香港報評會主席陳韜文教授在「裸照風波」中觀察到一個趨勢,就是近年新聞界將新聞道德的觀念簡約化,將合法等同合乎道德操守,即報導只要不違法,相片通過淫審處的檢查,就可以看作乎合了新聞專業操守的要求。這種簡約觀念顯然有問題,看來香港的新聞界成員,也應該重視傳媒道德素養,學習在參與式傳媒環境中,保持「反思自主」(reflexive autonomy)。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ICT Use at Home and Telecommuting Practices in Hong Kong

Louis Leung
Renwen Zhang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