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與政治傳播

2008-08-15
  京奧運會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政治傳播平臺:八十餘名國家元首參加開幕式、約三萬名中外記者參與報導、五千四百個小時實況轉播,預計在高峰期全球將有四十億觀眾觀看比賽、首次向新媒體出售了轉播權,實現了奧運會史上首次全球網路覆蓋。北京奧運會也是中國政治傳播的轉捩點,中國的政治傳播理念和傳播策略,都將發生質的進化。

良好的開端
  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先生(Jacques Rogge)多次表示,「我堅信北京奧運會將產生積極的作用。」他相信,「奧運會將改變中國。」 事實上,為順利舉辦奧運會,北京當局已遵照國際規則,在政治傳播方面取得了諸多可喜的進步。

* 二零零八年八月一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大洲二十五家外國媒體的聯合採訪。這是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接受眾多外國記者的聯合採訪,是中國進行國際公關的一次有益嘗試。

* 二零零八年八月一日,中國國防部在北京軍區第三十八集團軍裝甲六師舉行新聞發佈會。這是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自五月份首次亮相以來舉行的第三次新聞發佈會,也是首次在軍營面對數量如此之多的外國記者。

* 二零零八年八月一日,BBC中文網、維基百科(wikipedia)等遭中國封鎖的網站開禁。這雖是中國政府迫於國際壓力做出的讓步,但勢必對中國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 二零零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說,「中國對外媒開放的大門不會在奧運會後關閉。」這是中國官員首次做出媒體永久開放承諾。八月一日,胡錦濤在接受中外記者聯合採訪時,再次做出對外媒開放承諾。

* 二零零八年七月二十四日,《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和《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適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臺。這是中國第一次就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做出規定,有助於保障民意管道的暢通。

* 二零零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北京宣佈將在奧運期間開闢三個遊行示威區。遊行示威申請逾期未答覆視為許可。《紐約時報》對此評論說:這「是中國政治常態的一次突破。」

* 二零零八年七月十日,中國主管媒體新聞工作的李長春表示,不擔心負面報導,將以透明開放的心態迎接國際輿論,也希望媒體把真實的中國傳遞給世界。這說明中國的執政者對輿論的多元化有了更切合實際的認識。

* 二零零八年七月九日,CCTV宣佈將打破慣例,實現不延時直播奧運賽事實況。這是CCTV直播史上的第一次。

*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卡塔爾談到了奧運會火炬境外傳遞風波。他說:「對這些雜音,應該抱著平常心對待,關鍵是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人民網強國論壇網友線上交流。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與網民線上交流。他說,我們「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胡錦濤要求,新聞媒體要「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

*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表示,北京奧組委將對採訪要求實行零拒絕政策。也就是說,奧組委會回應所有的採訪要求,實現新聞自由。

* 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北京奧運會籌備期間外國在華記者採訪規定》和《北京奧運會籌備期間港澳臺記者採訪規定》正式生效,承諾境外記者只需經得被採訪單位和個人同意就可以進行。

持續的壓力
  雖然飽受國際輿論批評,北京奧運會的自由度之高已成為歷史之最。儘管如此,這與國內外的期望仍相去甚遠。主要原因是,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偏見太深,對中國的改進願望缺乏信任;加之,中國的政治文明起點太低,與普世的民主標準距離較大,對民意與人權的尊重亟待加強,而且,中國的對外傳播理念和水準相對落後。

  另一方面,在不少中國精英看來,西方國家雖然對內實行民主,對外卻是地道的霸權思維。他們蠻橫地輸出其民主理念,對拒不接受其價值觀念的國家動輒譴責、制裁。這是典型的帝國主義行徑,是對民主精神的肆意踐踏。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June T. Dreyer注意到,中國的「新傳統主義」人士反對全盤西化;他們當中許多人曾在國外留學,對西方社會並不完全認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對國內的政治與社會生態滿意。相反,中國的矛盾積壓已達致「臨界點」。中國民政部官員王金華八月三日坦承,中國人的民主意識、能力正在提高。有人甚至說,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權利意識與落後的體制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發展的主要矛盾。

  辯證法說,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西方的壓力必須和中國公眾的利益訴求相吻合,否則就會於事無補甚至事與願違。西方對西藏政策和北京奧運會的批評,招致中國的愛國主義情緒強烈反彈就是一個明證。

  由於能夠全面把握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的中央決策者似乎比部門官員和地方官員更懂得尊重民意、尊重人權的重要性。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陳日君評論說,相信中國政府有誠意開放採訪自由,但有關意願未能落實到基層。在筆者看來,北京奧運會對中國政治的重要貢獻就是,促使中國的各界精英在與西方的接觸和對抗中反省、改進中國的管治理念。以近期中國政府對境外部分網站解禁為例,國際輿論的強烈批評、國際奧組委的明確要求、國內各界的共同呼籲,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合力。 胡錦濤、溫家寶都反覆強調,要把奧運會辦成讓國際社會滿意、運動員滿意、人民群眾滿意的國際盛會。胡、溫都把讓國際社會滿意作為衡量北京奧運會成功與否的第一標準。在這樣的語境下,國際壓力對中國政府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傳統的政治慣性嚴重制約著中國前進的步伐。中國政府在奧運期間要求關閉網路互動區,嚴密監視「異議人士」的網路舉動,努力消除可能會「抹黑」中國的潛在因素。這一切仍然與普世的民主觀不相吻合,仍然需要國內外持續不斷地施加壓力。從傳播力學角度考量,只有當尊重民意成為執政黨生存、發展的唯一選擇時,中共才能真正成為人民的政黨。

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前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 Toriello)曾說,「媒體是奧運會的最終裁判」。筆者希望,中外媒體對北京奧運的報導能夠深入中國的普通民眾,能夠促使中國的精英階層更加深入地反省。事實上,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柳斌傑透露,有關方面正在檢討在四川地震和北京奧運中所推行的媒體開放政策,探索在奧運會後形成更加開放、透明的新聞傳播體系。

  胡錦濤在八月一日接受中外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奧運後,中國將繼續深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筆者相信,北京奧運會必將給中國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