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綠壩」軟體風波始末:從官方到民眾—七大主角的網路媒介話語博弈

2009-07-15
圖(一):「綠壩」事件一個月內百度指數上的關注度走勢
網民塑造「綠壩娘」,以惡搞調侃表達不滿。
  二零零九年六月九日,中國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簡稱「工信部」)出臺《關於電腦預裝綠色上網過濾軟體的通知》,要求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所有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的電腦出廠前將強行預裝一款名為「綠壩|花季護航」的過濾軟體,其核心功能是「攔截色情內容、過濾不良網站、控制上網時間,每三分鐘對網頁截一次屏,軟體使用者打開就可以知道其他使用者登錄過哪些網站。」

  此舉一出,社會各界反應熱烈,討論不斷。質疑、反對、辯論、贊同、澄清之聲四起。其間,工信部曾於六月二十三號日一度回應:「網過濾軟體綠壩原定的七月一日的裝機時間不會更改」。然而,在更為強烈的討論下,工信部在六月三十日晚間刊發《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就綠色上網過濾軟體問題答記者問》稱,由於「一些企業提出工作量大、時間倉促、準備不足,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推遲預裝綠壩軟體」。

對「綠壩」新聞的關注
  從《通知》發佈至本文寫作之時,剛好一個月。此次風波引人關注之處,就是非官方群體以各種管道(尤其網路媒體)就此話題進行討論,從而導致政府決策的改變。儘管該事件還在發展中,且就在七月二日,《中國日報》引述工信部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官員稱,「綠壩」計劃一定會實施,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過去一個月內話語交織喧嘩,實為國內媒介一大景觀。基本上,對「綠壩」新聞的關注是從六月九號「通知」出臺開始的(J點),經歷了持續的跌幅後(I點 - C點),在六月底七月初,即工信部延期安裝聲明之後,又形成一個高峰(B點),隨即一度下跌至本文寫就之時(A點)。全過程如圖(一):

  在這場討論中,有七方面的「主角」值得我們留意,筆者劃分為:官方(各級政府官員)、業界(主要是軟體生產商)、市場反應(電腦市場的情況)、學者、境外集團(不再區分該集團屬政府、還是生廠商)、技術精英與民眾。再次運用百度新聞功能,涉及「綠壩」事件的新聞有四千三百多條。

多元話語博弈
  官方話語一度聲明,「綠壩」的主要功能是過濾不良資訊。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曾在記者招待會上反問BBC記者:「你有孩子嗎?」以強調該軟體是服務於廣大擔心子女沉溺網路的家長。對於民眾質疑,工信部發言人一再強調「這一軟體不強制安裝、可關閉、可卸載、不控制線民,不搜集個人用戶資訊」。

  直至六月底,工信部提出暫緩該軟體的安裝。作為軟體開發商的業界,在事件開始時主要發佈關於該軟體功能的資訊,不乏對軟體功能的正面宣傳。而當被質疑該軟體是否涉嫌抄襲國外某相似的過濾軟體、是否涉嫌部門貪污的問題,雖有一定程度的澄清,但在後期則一度沉默,有媒體甚至揣測開發商是否「受命封口」。市場方面的反應則不是非常強烈,銷售商稱「主要的功能由政府決定」,且根據記者的回饋,市面上「綠壩」的銷量一度走低。

  學者(法律界、文化界、評論員等)的討論貫穿事件始末。主要圍繞的議題有四點:
  一、政府強制預裝軟體是否合法、合辦事程式?

  二、「綠壩」的安裝是否真的可以減少網路成癮現象?

  三、「綠壩」是否真的一款「過濾」色情和不良資訊的軟體?

  四、其他議題,比如政府行為是否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是否有損「中國人的尊嚴」、是否侵犯公民的隱私權?

  筆者注意到,有體制內學者支持政府的作為,認為政府的做法是為廣大民眾考慮,並指責國外媒體的不實報導(如懷疑該軟體監控線民)。但是大部份的學者觀點可以歸納為:政府強制安裝軟體在行政程式上確有不妥之處;強制安裝過濾軟體不一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減少網路不良資訊,教育線民和懲治不良網站才是良策,「綠壩」的安裝有「一刀切」的嫌疑。還有學者認為,此次事件中,政府未能瞭解民眾的切實需求;而民眾的熱烈討論,彰顯消費者的自主意識增強,更體現出中國民主的進步。

  技術精英的話語則集中在兩方面:一為從客觀上發佈「綠壩」的軟體使用測評,指出該軟體存在漏洞可能導致駭客攻擊,網友個人隱私資訊可能外泄,軟體攔截技術不高(加菲貓、「肉」多的照片甚至色調發黃的照片均會被攔截,一些政治敏感語彙亦會被過濾);另一則公佈「逃避」「綠壩」攔截的技巧、卸載程式等。
  
  民眾的反應則以反對為主。一些商業網站的民調顯示,八成以上民眾不願安裝「綠壩」。

  同時,該事件還以各種方式被惡搞。國產卡通漫畫形象「綠壩娘」的誕生是其高峰。網友將綠壩軟體塑造成一個「手戴風紀袖章、懷抱赤兔、戰鬥力四千萬(綠壩的價格)、外貌傲驕實則一推就倒大小姐」,與之相關的原創小遊戲「綠壩娘的河月蟹日」、改編自日本動漫歌曲的「綠壩娘之歌」也在網路上盛行,極盡惡搞調侃之能事。然而從六月十六日開始,該卡通形象在國內互聯網上遭封殺:用百度搜索引擎直接搜索「綠壩娘」關鍵字會被提示「搜索結果可能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未予顯示」,只能在三個字之間加空格後即可返回搜索結果;七月一日下午二時左右,Google中國的網頁、圖片、視頻等相關搜索亦被遮罩。此外,該事件的討論過程中,境外的利益集團、企業和學者也從中國民主問題、隱私權、言論自由的監控、軟體的版權等問題參與到了討論。

後續研究
  總體而言,「綠壩」事件中,各方的討論對政府的決策和公眾議題的設置產生了重要影響。政府的決策因之而改變,由強硬的態度轉為折中的讓步。學者不再是政治話語的依附,對議題的論述更為深入,辯論也十分激烈。技術精英和廣大民眾充份結合,對政府的不妥做法提出了異議,並通過技術共用、論壇討論、惡搞等方式表達了多元化的觀點。
最後,本文未能從更為細微的角度檢視幾大媒介在議題上的互動關係。對一個公共事件的起源、熱點形成、網上討論、最終解決的一系列內在機制,也是後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