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早前舉辦大中華區首個完全利用AI技術創作的100%「AI電影節」,吸引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研究助理教授徐嫻於《自由風自由Phone》中指出,AI在電影創作中主要是輔助工具,協助創作者更高效地完成創作過程,尤其在視覺創作領域發揮輔助作用。她強調,當前階段AI只是工具,創作的靈魂仍在於創作者的思想內涵與情感表達。AI雖降低了電影創作的技術門檻,負責重複性、機械性的執行環節,但作品的思想主題、情感氛圍,始終取決於人類創作者的主觀設計。AI 現階段更不可能做到情感傳達,尤其是透過演員微表情的變化和動作去傳達情感,因此,現時AI 電影通常用全景或中景,少有用特寫表達情感。
未來是否可能出現「AI梁朝偉」、「AI周潤發」等能通過眼神傳遞細膩情感的AI演員?徐嫻指出,儘管當前仍處於技術探索階段,但隨著數據積累與模型訓練的進步,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訓練AI模型,可能有一日可以做出「AI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