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當前傳媒不容有失

1997-05-15

  香港回歸就像一場籌備經年的好戲,由這蕞薾小島的六百萬人演給全世界觀看。香港成了世界舞台。全體市民—無論願意或不願意,自覺與否—都已經在戲中獲得分派一個角色。還有個多月時間,這場舉世矚目的好戲即將開鑼。

  香港傳媒在這歷史盛事正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參與炮製整齣好戲,向全世界展示回歸如何歌舞昇平;另一方面本地傳媒又被國際傳媒視為戲中主角,本地傳媒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可以被理解為戲中一些重要情節。

海外不同目光視回歸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刻,從來傳媒處理社會大事,只需向公眾或讀者交代。但在這台大戲中,公眾豈止香港社會六百萬人。回歸雖然只是香港的事,但在旁邊搖旗吶喊的還有中國十多億同胞,與及隔岸觀火,抱著將信將疑目光的國際社會輿論。

  而這些旁觀者對回歸這齣好戲表現的「肉緊」程度,可能還遠比廁身舞台中央的香港人強烈。例如中國內地近期就有大批以香港回歸為題材的電視劇、特備節目、音樂電視等相繼出爐,像《香港的故事》、《大命運》、《中英街》、《九七部隊》、《世紀約會》、《香港滄桑》壓卷篇等等,將國內的回歸熱推上高峰;當然這些重頭戲都是從中國人的觀點看這段殖民地歷史,所側重的事件或有關香港的紀錄難免有其偏狹性及不全面。

  但另一方面又如何,無疑海外各大傳媒機構,早已在香港囤駐重兵,並密切留意香港在這回歸最後階段的變化,但西方人的觀點亦未必能為香港市民說話。英國廣播公司攝製有關香港回歸的紀錄片只顧往自己臉上貼金,讚揚英國人如何將香港管理得有聲有色,而海外傳媒對香港回歸多抱著負面角度,測度主權移交後,香港形勢會迅速轉壞。

香港傳媒肩負重任

  一邊盲目唱好,一邊在缺乏了解下唱衰,雙方都不能正確反映香港目前身處的微妙處境,與及香港市民複雜的心路歷程。香港現存的局面,固然有很多變數,但亦不是缺乏樂觀的因素,要維繫香港繼續繁榮安定,仍須有賴各方面的努力。但要期望別人了解香港的狀況,認同港人特殊的處境,香港傳媒有責任為香港人說話,以港人的觀點反映香港實況,分擔港人的疑慮。香港不能期望別人能道出你的心聲,香港傳媒在此責無旁貸。

  香港傳媒作為回歸這齣好戲的幕後英雄,有責任向全世界說出港人觀點;同樣本地傳媒的表現作為回歸劇目的一部份,特別被國際傳媒所審視,本地傳媒亦有責任不在國際傳媒面前失禮。特別在這敏感時刻,傳媒如何處理政治新聞、選取什麼角度、是否有迴避敏感課題等等,都會被國際傳媒以放大鏡審視。香港傳媒雖然沒有必要迎合國際傳媒要求,但至少要「行得正,企得正」,就不怕國際輿論指指點點。當然香港傳媒在回歸路上亦曾為捍護新聞自由多番努力,而箇中的掙扎,祇有香港新聞工作者第一身的說法最有代表性。

  台前台後香港傳媒都肩負如此重任,而面向的觀眾又如斯龐大,香港傳播機構可有意識自己肩負的使命?他們又計劃拿出什麼戲碼?以饗這次盛會?

百花齊放各有各做

  可惜,本地傳媒在這齣回歸好戲中的表現就像一群缺乏協調的演員,大部份只顧各有各做,既對所負重任沒有任何共識,亦似乎沒有什麼合作火花。

  就像六月卅晚的慶祝回歸晚會,無線與亞視也只是各有各做,以往一些大型活動,例如《民主歌聲獻中華》等也有四台聯播,但這次由亞視獨挑大樑,若只能維持慣性收視,則不能達到全港同歡的目的。

  至於各台其他特備節目亦是百花齊放,缺乏明確主題。無線的主力放在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製作的《九七透視》,較全面探討香港社會在後過渡期的轉變,其中不乏用心之作。除此以外,就只有《回歸快訊》和以回顧香港歷史為主的《香港傳奇》,節目方針路向不一,未能有效營造回歸氣候。

  亞視過往以弱台之利,曾製作出像《龍門陣》一樣備受爭議的節目;但處理九七特備節目,亞視則迴避一切敏感性,無論《九七會係點》、《九七備忘錄》等都缺乏火花,且看《成長話香江》、《97新里程》會否添點新意。
有線的回歸節目類別較多,亦較有氣勢,可能與頻道眾多有關,但有線始終接觸觀眾有限,即使節目如何特別,亦不過是小眾頻道。

  眾多電視台中,祗有香港電台九七回歸的特備節目較為旗幟鮮明,完全站在香港人角度為香港說話,例如《香港精神》便是不折不扣的港人看法。較早前的《九七倒數》,及備受歡迎的《藍圖2000》等,除了回顧以外,還有較為開闊的跨世紀視野。《五稜鏡》之「一國兩制」邀請各界專家評論,介紹香港及內地在一國兩制下不同範疇制度的異同及內容;而即將推出的《九七衝擊》亦會剖折「九七」對亞太其他地區所帶來之經濟政策和發展的影響。較可惜是港台節目一向貴精不貴多,且時段有限,稍為建立節目知名度就要結束,這也許是港台有心推動但無力意成之難處。

  至於報紙傳媒,不少亦已乘時推出回歸專頁,但大多數都不外選取趣味角度,報導過去殖民地歷史的人物、老字號或小故事,感性有餘,資料充足,但對面向回歸,卻似乎缺乏積極意義。

留下公允見證

  對大部份傳媒來說,也許處理回歸節目不是一種政治姿態,投入多少資源、採取什麼角度,卻在在反映個別機構面對回歸的心態。難免有部份傳媒為求政治中立,對九七特輯的處理較為低調及採取冷眼旁觀的守勢。

  除了政治考慮外,傳媒間互相競爭的壓力亦影響對九七新聞或特輯的部署與處理手法。但無論如何,在這重要的歷史環節,但願香港傳媒在追求政治正確、平衡商業利益之餘,也為香港社會多走一步,為回歸大事做一齣好戲,為這段即將過去的歷史,留下真實公允的見証。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從報章報導看近年香港大學生形象的變化

黃浿沂
王碩禧
鄭梓峰
鄭曉怡
莫浩廷
蘇鑰機
2019-03-0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