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媒顯微鏡下的香港

1997-05-15

  離開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只 有個半月,「香港回歸」世界矚目。如何「矚目」?我嘗試羅列一些數字,大家便能想象得到:估計回歸當日會有超過八千名外國記者雲集香港,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大大小小愈二百五十家新聞機構,規模小如越南通訊社,到規模大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單看CNN,其駐港新聞主管Mike Chinoy就表示,六月中將會抽調一百二十名記者及工作人員來香港採訪主權移交。

  八千外國記者再加上數目龐大的本地記者,會產生甚麼樣的效應?CNN Mike Chinoy的形容最貼切:「所有人物的舉止言行,會被傳媒有如用顯微鏡般一一檢視。全世界會即時看到,即時回應。」

歷史照妖鏡

  在海外傳媒顯微鏡下,被檢視的除了香港近期的政情變化外,還有正處於洪流中的香港傳媒自己。「九七」是個大時代,「迎接回歸,明天更好」高唱入雲,有不少本地傳媒是加入「唱好」行列。在這見證歷史的時刻,本地傳媒如何自處?在香港採訪的海外傳媒,既是同行,亦是一面鏡子,讓我們能看清楚自己。民主黨立法局議員李柱銘的一番話,一針見血:「一個時代的改變,一個主權的改變,將一個人最好的和最差的都反映出來,一個照妖鏡。」我們正面臨嚴峻考嚴,事實上,香港傳媒經歷好些考驗,美國新聞周刊駐港編輯Dorinda Elliott對香港的細微變化特別敏感。她觀察到「要政治正確」的壓力越來越大,自董建華獲甄選為特區行政首長以來,這個壓力亦越來越明顯。所謂「政治正確」,就是要言論親北京,對中國政府不要太多批判。事實上,中國官方不只一次指責西方傳媒「抹黑」香港,「唱衰」香港。


香港回歸世界矚目,預計將有超過八千名外國記者雲集香港。

  在採訪西方傳媒的過程中,我都必定會問一句「你們的報導是否很負面?」其實也是在問自己「我們的報導是否很負面?」答案很清晰,這不是一個「唱衰」、「唱好」的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如實詳盡地報導真相。 Mike Chinoy八九六四事件時在北京採訪,他的經驗之談值得借鏡:「我在北京採訪八年,有時中國政府認為我的報導無問題,有時中國政府因我的報導而大發雷霆,但我的職責不是去取悅某個政府,我的職責是盡我所能如實詳盡地報導事實。」其實這個觀點,在大學讀新聞學時不是早已耳熟能詳的嗎?


CNN駐港新聞主管Mike Chinoy表示,CNN將抽調一百二十名記者採訪香港主權移交。

如何打擦邊球

  在採訪的過程中,跟本地同行談過現時行業「新聞自由」的狀況。我有個感覺是:大家都認定了壓力的來源,雖然這種壓力很多時是無形的,然後大家都在「想辦法」,引用行內術語,就是如何「打擦邊球」。在訪問英國泰晤士報政治評論編輯Jonathan Mirsky時,我有這樣一個感覺:或許在這個「大時代」下,我們需要的是一點「吉士」(guts)。

  Jonathan Mirsky不諱言自己反共,他甚至認為如實報導的記者都反對共產黨,因為共產黨只會阻礙記者工作。他很清楚中國政府憎恨泰晤士報的言論,他也很清楚報紙大老板傳媒大王梅鐸完全有能力左右他發表言論。事實上,梅鐸曾經為了衛星電視在大陸的發展,而暫停轉播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報導。他說倘若梅鐸跟他說從這刻開始要「唱好」中國政府,他會立即離開報章,這是「新聞自由」的問題。

  我不想令大家以為「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事實上,Jonathan也承認外國記者處境不同。「打擦邊球」對在大陸採訪的香港記者來說,是個無可奈何的辦法,不竟大陸的法制與香港截然不同。問題是:鄧小平不是說「一國兩制」嗎?「香港五十年不變嗎?」當情況還未發展至某某傳媒老板指令屬下記者如何寫、如何報導時,我們便想定方法「打擦邊球」是否言之過早。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陳堅明在訪問中說,「轉軑並不是壞事,倘若「轉軑是因為愈來愈了解中國內地情況之下的結論。我同意,倘若他們內心真相信自己報導的角度。情況是否這樣?只能撫心自問。

  「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在訪問中說現在本地傳媒的情況是巨人站在前面,大家便四圍亂竄,紛紛「揀位」。他們選擇「企硬」,但「企錯」、「企對」未有定論,可能你根本不需要去理他。或許在「大時代」下,我們也需要一點「平常心」。以往我們是這樣報導的,為何九七之後就要擔心這樣不能報導?當我們認定九七回歸之後,「新聞自由」必定會減少,那就會「如願以償」。我同意記者協會執委盧永雄的看法,可能各方對「新聞自由」根本未有底線,可以向前走幾遠,視乎我們如何去爭取。

習非成是的自我審查

  不幸的是,新聞行業早已存在「自我審查」,中大新聞系的調查,令所謂「自我審查」是一種「感覺」、有幾多是事實、如何下結論等等,都不再成立。接著下來的問題是,「自我審查」會否繼續惡化下去?到最後,會否大家都習非成是,習以為常?

  Jonathan Mirsky的一番話很有警醒作用:「若果你要訓練犬隻去做特定的行為,每當牠做不對,你用棒子打牠的鼻子,過了一段日,牠便會做你想要的,但我們不會說犬隻『自律』了,我們會說牠學乖了。我覺得香港記者學乖了。」


英國泰晤士報政治評論編輯Jonathan Mirsky認為,如實報導的傳媒工作者必須爭取新聞自由。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從報章報導看近年香港大學生形象的變化

黃浿沂
王碩禧
鄭梓峰
鄭曉怡
莫浩廷
蘇鑰機
2019-03-0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