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存疑 可信程度下降 香港新聞工作者的疑慮

1997-05-15

  香港將於九七年七月回歸中國,在主權移交的前後,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各方面均有明顯變化。新聞界一向負責監察社會動向,是測量各種變化的重要寒暑表,新聞工作者如何看香港的前景及業內的變化,是了解社會走向的有用指標。

  筆者和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的一些同事,在九六年暑假進行了一項「香港新聞工作者問卷調查」。此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向全港二十二間新聞機構的一些新聞工作者派發了問卷,詢問他們不同範圍的問題,包括工作情況、對新聞及專業道德的看法、香港前景與新聞自由的看法,及如何評價新聞機構的可信程度等。

  我們共收回五百五十三份有效問卷,成功率為百分之六十二。因問卷涉及範圍太廣,調查資料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列出,故首先向大家報告較多人關心的論題。以下就香港新聞工作者對新聞自由及傳媒可信度兩個方面作出交代和討論。

擔心新聞自由前景

  從表(一)可見,九六年的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新聞工作者擔心香港新聞自由在九七後會受到影響,只有少數被訪者(百分之七)認為不會受到影響,而三分之一的人則未有定見。可以說,很多新聞工作者都對新聞自由的前景存疑,但九六年的情況比數年前稍佳。在九零年,我們曾進行類似的新聞工作者調查,結果發現百分之七十二的被訪者認為九七後香港新聞自由會減少,百分之二十八認為不變或很難預料,完全沒有人認為新聞自由會增加。

表(一):香港新聞工作者對新聞自由及香港前途的看法
  同意(%) 中立(%) 不同意(%) 沒有作答(%)
  1. 香港的新聞自由在九七後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8 32 52 8
  1. 香港的前途會愈來愈好
17 56 17 10
  1. 「一國兩制」是行得通的
15 49 22 14
  1. 為了保持香港社會穩定過渡,新聞界不應揭發太多社會的陰暗面
5 9 82 4
  1. 為了大局著想,新聞界放棄一點自由也是應該的
12 22 59 7
  1. 為了堅持理想,新聞界不一定要中立
13 18 58 11
  1. 現在大多數新聞工作者在批評香港政府時會有顧忌
5 14 77 4
  1. 現在大多數新聞工作者在批評香港大財團時會有顧忌
37 28 30 5
  1. 現在大多數新聞工作者在批評中國政府時會有顧忌
50 30 16 4
  1. 你自己現在批評香港政府時會有顧忌
4 12 77 7
  1. 你自己現在批評香港大財團時會有顧忌
13 18 60 9
  1. 你自己現在批評中國政府時會有顧忌
21 20 50 9


  與新聞自由有密切關係的是對香港前途和「一國兩制」的看法。九六年的調查發現半數新聞工作者仍持觀望態度,並未表示看好或看淡。認為香港前途會愈來愈好及「一國兩制」可以行得通的被訪者只佔成半,約兩成人則持相反意見。九零年同類的調查也有問及新聞工作者對「一國兩制」的看法,當時有兩成人表示樂觀,四成人「中立」,兩成半表示悲觀。相對而言,在九六年更多人持觀望態度。

  可幸的是,雖然不少被訪者對香港前景及新聞自由存有疑慮,但他們大部分仍堅持按照新聞原則進行採訪報道。例如只有百分之五的新聞工作者表示,為保持社會穩定過渡,新聞界不應揭發太多社會的陰暗面。超過八成的被訪者反對這種看法,認為不能因遷就現實而放棄原則。

  我們又詢問新聞工作者對於一些看法的意見。有關「為了大局著想,新聞界放棄一點自由也是應該的」這個看法,六成人不同意,一成人贊成,二成則表示未有定論。對於「為了堅持理想,新聞界不一定要中立」這個看法,同樣有近六成被訪者不同意,一成人贊成及二成未有定見。


香港新聞界主要奉行「客觀中立」的專業意理。

  香港與中國接觸日多,雙方的利益有時會不一致。當香港與中國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近半數的新聞工作者認為,香港傳媒應保持「中立」,表示應站在香港一方的人有百分之三十七,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表示應站在中國一方。可見香港新聞界主要奉行「客觀中立」的專業意理,部分業內人士則從本土角度考慮問題。


傳媒工作者對捍衛新聞自由責無旁貸。


批評中方有顧忌

  新聞界的自我審查是在過渡期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我們嘗試詢問新聞工作者是否贊同一些看法,來衡量現時香港新聞界的自我審查情況。結果顯示,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認為「現時大多數新聞工作者在批評香港政府時會有顧忌」,約三分一的人認為「在批評香港大財團時會有顧忌」,一半被訪者同意「在批評中國政府時會有顧忌」。三者比較,新聞工作者認為新聞界對批評中國政府的顧忌較大。

  當詢問被訪者本身的取向時,他們認為自己較其他行家敢言及顧忌較少。同意自己在批評香港政府、香港大財團及中國政府時會有顧忌的比率分別是百分之四、十三和二十一,三者的排列次序和上述整體新聞界的相同。

  香港政府早已是「跛腳鴨」,新聞界也慣於對香港政府提出批評,後者在以前也很少向新聞界有甚麼報復行為,所以新聞界對批評港府未存顧忌。大財團掌握香港經濟命脈,也間接影響到新聞界的廣告收入,所以新聞工作者在批評大財團時會有一定顧慮。中國政府對批評聲音比較在意,新聞界也擔心提出批評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於是不少人心裡都有顧忌。從資料可見,香港的自我審查現象背後的影響因素可分為政治及經濟兩方面,其中以政治影響較大。

傳媒可信度整體下降

  新聞傳媒的可信度是大家都關心的論題,因為它反映了新聞界的表現,同時也顯示社會資訊及意見流通的「健康情況」。我們在九零年及九六年的新聞工作者調查中,均有邀請被訪者對香港各傳媒機構的可信度進行評分,其中一分代表可信度最低,十分最高。

 


調查顯示,無黨派及走高檔路線的報章較一些有明顯政治背景的報章具較高可信度。


  九六年調查結果顯示,前十名可信度最高的新聞機構分別是《信報》、《南華早報》、《明報》、香港電台、香港政府新聞處、《經濟日報》、《星島日報》、商業電台、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參看表(二))

  報紙方面,前十名分別是《信報》、《南華早報》、《明報》、《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虎報》、《東方日報》、《成報》、《星島晚報》和《新報》。無黨派及走高檔路線的報紙擁有較高的可信度,而有明顯政治背景報章的可信度較低。

  廣播電台中,以香港電台最具可信度。電視方面,則以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較具可信度。香港政府新聞處的可信度比香港新華社高出很多,兩份以時事及娛樂為主要內容的刊物《壹週刊》和《東周刊》的可信度都不高。

  如果比較九零年和九六年兩次調查的結果,可發現雖然個別報章的可信度排名略有升跌,但整體的排名格局基本不變。可以說在過去六年,新聞工作者對不同性質與立場的傳媒的評價,有相當高的穩定性。

  整體而言,在九零年及九六年的調查均包括在內的廿三間新聞機構,其中十一間的可信度有統計學意義上顯著的下降,而其餘的則未見顯著的分別。明顯的結論是,香港新聞傳媒的可信度在這幾年間整體來說是下降了。

  電子媒介方面,香港電台、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的可信度均顯著下降。報紙方面,《南華早報》、《東方日報》、《成報》、《星島晚報》、《天天日報》、《新晚報》、《文匯報》及《大公報》的可信度也有顯著下降,其中除《南華早報》屬「精英」報刊外,其餘均為大眾化報紙、親中報紙或晚報。雖然商業電台、《明報》、《經濟日報》及《九十年代》的可信度數字均有輕微上升,但升幅未達統計學上的顯著度。換言之,只可說這四間新聞機構與其他八間未提及的一樣,自九零年代初以來的可信度無大變化。

表(二):九零年與九六年新聞工作者對香港新聞傳媒可信度的評估
傳媒機構 1990 1996 差別
平均分數(評分由 1-10 分)
(1)電子傳媒
香港電台
商業電台
有線電視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亞洲電視
新城電台
7.6
6.7
(尚未啟播)
7.3
7.2
(尚未啟播)
7.07
6.72
6.69
6.60
6.48
5.92
-0.53*
+0.02
--------
-0.70
-0.72
--------
(2)報紙
《信報》
《南華早報》
《明報》
《經濟日報》
《星島日報》
《英文虎報
《東方日報》
《成報》
《星島晚報》
《新報》
《天天日報》
《新晚報》
《蘋果日報》
《香港商報》
《文匯報》
《大公報》
《癲狗日報》
《華僑日報》
《快報》
《香港時報》
《晶報》
7.4
7.7
7.0
6.7
6.9
6.6
6.9
6.5
6.1
5.6
5.5
5.6
(尚未出版)
5.0
5.1
5.1
(尚未出版)
5.8
5.4
5.1
4.7
7.38
7.20
7.16
6.75
6.73
6.55
5.85
5.74
5.61
5.45
5.12
5.04
5.03
4.90
4.69
4.66
3.77
(已停刊)
(暫時停刊)
(已停刊)
(已停刊)
-0.02
-0.50*
+0.16
+0.05
-0.18
-0.05
-0.05*
-0.76*
-0.50*
-0.15
-0.39*
-0.56*
--------
-0.10
-0.42*
-0.44
--------
--------
--------
--------
--------
(3)雜誌
《九十年代》
《廣角鏡》
《壹週刊》
《東周刊》
《亞洲週刊》
《當代》
《百姓半月刊》
《鏡報》
《爭鳴》
6.4
5.9
(尚未出版)
(尚未出版)
7.0
6.3
6.3
5.9
5.4
6.47
5.90
3.97
3.81
(未包括在調查內)
(已停刊)
(已停刊)
(未包括在調查內)
(未包括在調查內)
+0.07
0.00
--------
--------
--------
--------
--------
--------
--------
(4)其他
政府新聞處
新華社(香港)
7.0
4.9
6.81
4.68
-0.19
-0.22

        *九零年及九六年的數字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別

  傳媒可信度下降相信與報業營運環境的惡化及劇烈競爭有關。極端的商業化令一些傳媒機構以滿足讀者或觀眾需要為名,採用煽情的新聞報道手法,甚至不惜偽造新聞。在九五年的報業減價戰,個別報章攻擊對手,不守對讀者的承諾。以上種種做法,都令大家對新聞界產生疑慮,影響了新聞界的可信度。當然,除了市場因素之外,傳媒可信度的下降,相信與一些新聞機構施行的自我審查行為有關。可以說,業內人士對新聞自由的憂慮,以及新聞界在近年的表現,某程度上反映於可信度的下降。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