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 —— 一場昂貴的採訪

2003-04-15
伊拉克對新聞採訪諸般限制。
當美英聯軍於三月二十日向巴格達投下第一枚導彈,展開與伊拉克的戰事時,這不但使當地居民陷入惡夢,同時也令到不少外國記者不得不暫時離開此一危險地帶。剩下來的,可說是真真正正的專業戰地記者,見證和記錄一場世紀大戰。

不過,在此之前,巴格達卻擠滿了來自四方八面的記者。在開戰之前,他們還可到處鑽,有講有笑,無視戰爭的威脅,加上大批人肉盾牌前來進行和平工作,巴格達尤如一個嘉年華。

香港傳媒今次也不甘後人,於一月中開始派出採訪隊前往巴格達,而伊拉克駐北京大使館亦因應形勢,向華人記者大開方便之門。簽證官員表示,如果要等巴格達的新聞部批准,記者可能要等上數個月的時間,因此,他運用酌情權,為申請的記者立刻批出簽證,好讓更多華人傳媒能夠有機會忠實報導戰爭實況。

我是於二月初起程前赴伊拉克的,首站為約旦首都安曼。


採訪前仆後繼

經過十七小時的機程,終於抵達安曼。

約旦位於兩個敵對國家伊拉克和以色列之間,地位敏感,一直低調,但安曼是前往伊拉克的主要通道,該地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由於伊拉克在過去十二年來受到聯合國制裁,沒有民航機可以進入巴格達。不過,為應付目前的需要,皇家約旦航空受權准許有限度開辦安曼與巴格達的航線,一星期三班,可惜一早爆滿,我惟有選擇陸路前往巴格達。

事實上,我並不寂寞,有大批外國傳媒也是循此路徑進發的,還有那些西方的人肉盾牌,一部部大型巴士把他們送到伊拉克去。

從安曼通往巴格達的一段路,是我在中東採訪多國中最好的一條高速公路,全程千多公里,非常筆直,共十二小時。可是,這條公路卻有個別稱----「死亡之路」,過去曾遇過美國間遏性襲擊,死傷無數,故此得名。

在旅途上,我並不害怕美國偷襲,反而提防碰上車禍。沿路一排排重型電油大卡車,接載我的司機在公路上奔馳,有車過車,無視危險。

我緊張地提醒他,那些是電油貨車,如果有甚麼碰撞,一定會引起大爆炸,我與他都會葬身於火海中。我這樣一說,司機才收歛一下,這卻已使我一額冷汗。

美國傳媒霸權

到了邊境,那裡出奇地沒有X光檢查儀器,也沒有特別負責檢查旅客行李的官員,他們只靠我們如實報上有否違規物品,以及行李的內容。我竟然也非常誠實,把手提電腦、衛星電話、數碼照相機一併拿出來讓官員登記。怎知他指伊拉克法例不許衛星電話進境,要我留在海關,回程再取回。

同樣在海關滯留的俄羅斯電視台新聞攝影隊,他們不停致電與有關部門聯絡,最後卻打動了海關官員,結果他們的衛星電話沒有被充公。

美國記者最大陣仗,他們理直氣壯指記者有權帶甚麼、做甚麼,嚇得不稔熟英語的伊拉克官員就範。

雖然伊拉克正要面對美國的攻擊,國內一片強烈的反美情緒,但美國記者顯然佔盡優勢。

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傳播公司獨家獲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個人專訪,從中便可知道,伊拉克還是屈服於美國的傳媒霸權。他們的解釋,則是伊拉克曾透過美國傳媒向白宮傳話。

另一方面,位於伊拉克北部與南部的邊境,當時雖已集結了不少美英聯軍,而在巴格達,卻集結了千多名外國記者,其中的美英記者,更是聲勢浩大。


一寸光陰一寸「金」

在巴格達市中心的伊拉克政府新聞中心,特別讓出樓頂的整個天台,給外國電視台放置衛星接收大碟,新聞中心收取衛星碟的租用費用為一周七千美元。

這不但是一場昂貴的戰爭,同時也是一場昂貴的採訪。

現時,伊拉克政府向每一位記者收取的費用,是每天一百二十五美元,沒有甚麼服務,只提供一個翻譯員,但翻譯員一般會向記者要求額外的工資,每天四十美元,另租車也是四十美元,酒店七十五美元,再加上其他開支,一位記者在巴格達採訪的費用,一天非要三百美元不可。

不過,開戰前每天仍然有很多記者前仆後繼前來巴格達採訪。巴格達已成為國際傳媒的焦點,與同行較量地方。作為記者,在這裡,真是一刻都不能錯過,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即使甚麼都不做,也必須付上那昂貴的三百美元。

我和其他記者計算過,伊拉克政府今次在外國記者身上所賺取的,每天高達過百萬美元。

一次,碰上在邊境認識的那位俄羅斯記者,他氣沖沖的告訴我,他想盡辦法拿了許可帶來的衛星電話,原來到了巴格達,新聞處又要向記者收取每天一百美元,作為讓記者用上衛星電話的特權。

此外,每個外國記者在伊拉克採訪的簽證只有十天期限,過期可以續簽,但又是另一筆費用。


嚴峻考驗和挑戰

金錢還是其次,最要命的,就是記者在伊拉克採訪,有不少限制。例如我要求採訪一位巴格達大學的教授,首先要向新聞處提出,再由他們轉到高等教育部,拿到該部門的許可信,我才可以正式訪問那位大學教授。

一來一回,不但精力耗盡,時間也花光,很快便到十天的簽證期限,卻發覺採訪的工作才只能完成一半!

因此,有不少外國記者都不願花時間跑到別處去,就只留在巴格達,盯著薩達姆總統府,還有聯合國武器調查團。

可能,有大部份記者所關心的,就是薩達姆是否擁有大殺傷力武器,還有美軍的部署,他們何時攻陷巴格達?

因此,二月份當我在巴格達期間,同行每天都在盤算,美英聯軍何時開戰,會不會很快就會看到第一枚導彈在空中爆發?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踏入三月中,美國方面警告在巴格達的所有外國人,包括記者在內,必須馬上離開。

留下來的記者,很快便要面對最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巴格達火海一片,在傳媒的攝影鏡頭下變成一種特殊的景觀,但對於來過的記者,心情不無沉重。

別了,巴格達,還有巴格達的朋友,請珍重!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