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的呼聲」的興起與沒落,以至「商業電台」的崛起,都沒有為「港台」帶來太大的衝擊,特別是在當時作風極保守的中文台台長周迺揚的領導下,求變之聲很快就被壓抑下去;其實當時「港台」有不少人才,譬如張漢彪、歐陽義德、陳衛民等,但是礙於當時的格局,都難作任何突破性的改變,這一直要等到七十年代初,周迺揚退休、張漢彪上場後,才有所改變。
商台對港台的衝擊
令「港台」感受到「商台」最大衝擊的,反而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的暴動。當時的新聞由「拱北行」的「政府新聞處」編纂,然後發給各電台播出,易言之,三個台的新聞內容都是完全一樣,甚至由「港台」根據內容製作兩、三個十五分鐘的新聞採訪錄音節目,給其他電台播放;可是「港台」後來發現,同一段聲帶,在「商台」播出就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就像現在的「無線」與「亞視」兩個電視台收視率的懸殊一樣,有不少人戲言,「無線」即使是播映「色板」(COLOUR BAR),收視率都會高過「亞視」者,當年「港台」與「商台」的情況,正是如此。
當時的電台都是一面倒的支持政府,對付暴動者,「商台」更加不遺餘力,在他們的廣播劇《大丈夫日記》內大力鞭撻暴動者,「商台」當時的收聽率很高,《大丈夫日記》故事更是深入民心,對一般市民影響很大,終於導致暴動者要策劃一項暴行,殺掉飾演劇中男主角的林彬,足見「商台」當時在收聽率方面的威力。
另一方面,「商台」在稍後時間,在「商業二台」推出了一個下午四時至六時播出的節目《年青人時間》,聽眾以年青人為主,由鄧拱壁、李安求與何儉航監製,吸納了一批年青主持,譬如陳任、陳凱詩、俞琤、樂仕與戎子江等,節目以播放歐西流行曲為主,亦由此開創出中文電台的DJ潮流,孕育了影響深遠的DJ文化。
面對「商台」這兩大衝擊,「港台」內部求變之聲日響,周迺揚因病被迫提早退休,更加速了它的轉變步伐。
節目改革招攬人才
一九七二年,第二任廣播處長何國棟(J.B.HAWTHORNE)走馬上任,之前他已經成立了一個公共事務電視部,使「港台」除了在電台節目之外,亦開始製作電視節目,供給電視台播映;於是,在一九七六年四月,「香港電台」的英文台名正式由RADIO HONG KONG易名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簡稱亦由RHK改為RTHK矣。
何國棟為人十分開通,他清楚「港台」中文台必須改革,始能與「商台」抗衡,在周迺揚因病提早退休時,便擢升了張漢彪出任中文台長;那時候,「港台」只有一個中文台與一個英文台,而「商台」則早已有兩個中文台,「商業一台」與「商業二台」各有不同聽眾對象,特別是「商業二台」,所有年青聽眾差不多都被它吸納去了。
張漢彪上台之後,先把朱培慶送到「英國廣播公司」受訓,跟著又聘請了一位年青人吳錫輝,再加上從「商台」過檔、《年青人時間》的始創監製李安求,他計劃要把「港台」年青化;但是因為「港台」只有一個中文台,所以他效法早年「商業二台」的做法,把下午四時至六時這段時間,闢為特別為年輕人而設的時間,另外也打算在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闢為DJ音樂節目。
可是當時「港台」中文台並沒有任何DJ,只有節目主持人,作風落後,自己不懂「一腳踢」放唱片,與控制員合拍亦有問題,節目中經常在歌與說話之間有「死寂」(DEAD AIR)情況,與「商業電台」的DJ如俞琤與陳任等,水準相去甚遠。
於是,張漢彪就開始動腦筋,向「商台」挖角,可是由於經費有限,他也不能挖太多人過來,當時「商業二台」DJ音樂節目氣勢正盛,即使挖角,人家也未必肯來一個「弱台」,唯一的殺手?便是優厚的條件,但經費所限,無力開出太多優厚條件也。
經過反覆考慮,張漢彪「鎖定」了一個對象:當時「商業二台」最受歡迎的男DJ陳任。他知道「港台」英文台的郭利民(RAY CORDEIRO)與陳任很熟,遂派他展開游說行動;待陳任有點意動時,他就親自出馬,除付給較「商台」更高的薪酬外,在不影響電台工作的情況,還容許陳任兼任其他工作,包括電視台的工作在內。經過了幾個月的商討,陳任終於在一九七三年末,決定跳槽「港台」。
陳任在「港台」主持節目三個月後,據一項聽眾調查報告顯示,他的節目收聽率在下午時段已經超越了「商台」的《年青人時間》的同一時段,這對剛剛「坐正」不久的張漢彪來說,是目的已達;六個月後,朱培慶在英國受訓完畢返港,就密鑼緊鼓籌備一個全新的下午時段年青人節目,由下午四時至六時,實行與「商台」的《年青人時間》對著幹,節目總稱《青春交響曲》。
朱培慶是「香港大學」文學士,主修數學,他最初的《青春交響曲》的班底除了他自己之外,還有吳錫輝與陳任;吳錫輝亦是「港大」文學士,主修英國文學,在朱培慶把他找來一起籌劃《青春交響曲》之前,他還是戲劇組的一名監製,幫助李安求等錄播音劇節目。
始創學院派年青人節目
如果我們說六十年代末期「商台」的《東西南北》是名士派清談節目的始祖的話(主持有當年的名人包括:簡而清、黃霑、依達、林燕妮、翁月華等),則《青春交響曲》早期應該是學院派年青人節目的始創者。
因為朱培慶與吳錫輝的背景,他們尋找節目主持人或者DJ時,多數會找他們的「港大」校友,或者是在其他大學畢業者,所以,早期的《青春交響曲》,與「商台」的《年青人時間》相比,是多了一點點「蛋頭」氣者。
《青春交響曲》的第一代DJ,除了朱、吳、陳這個鐵三角之外,還有「港大」畢業的車文郁與梁健馨、「台大」的劉群璋、「浸會」的伍家廉等幾位(的確是寥寥幾位);節目內亦有接聽眾電話的時間,「港台」接聽電話是先由專人接電話,抄下打電話來的聽眾的電話號碼,然後再由專人回電給聽眾,安排播出,這做法一路至今仍如是。
所謂接電話與回電話的同一位專人,就是一些節目助理之類,不過別少看這些助理,其中有些今天已坐上了高位,又或者成了紅DJ,譬如張文新(「港台」教育電視台台長)、李再唐(「港台」第五台台長)、車淑梅(當今最受歡迎女DJ)等。
*節錄自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論文「香港中文播音史1928-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