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息影」及離開「新塵」之後──由新聞工作過渡至專業顧問的反思

2001-09-15

  新聞工作者的基本任務是透過他的眼、耳、口、鼻、心及手去把他所觀察到的新聞現象,適當、不偏不倚地在第一時間內表達出來。這種「你觀察人;別人亦觀察你」的工作,正好是一台戲,給世上每一個人去彼此觀摩、諷刺、批評與詮釋,從而建構著這個時代的每一點滴。

  我在九六年九月底正式離開了《星島日報》撰述編輯之位置,之後,做了一年電台與報章之自由撰稿人,直至香港回歸後數月,便自我創業,以Paradigm Shift Consultancy名義,開設了專業顧問公司,從事政治傳訊與游說、策略顧問及資深行政人員培訓的「蚊型」公司。培訓內容包括了如何面對媒介及危機處理、轉變管理、隊工建立及一些為客戶度身訂做的培訓課程。目前客戶包括大中華區內政府、跨國油公司及從事市區重建的機構等。

  基本上,目前我像一個「個體戶小商人」,那裡有商業機會,我便「膽搏膽」闖進去與那機構行政總裁及政府裡的當權派去推銷產品與服務。當然,適當之含蓄、老練、世故與對他們困難有透澈了解是邁向顧問生意成功之第一步。

  這四年的生命經歷,正是人生一段刻骨銘心的歷程。是好是壞、是成是敗,目前仍是言之過早。不過,由從事政治及外交新聞記者,「鋌而走險」去從事這些專業顧問工作,相信會隨著香港傳媒生態之劇變,也會後繼有人地踏上這條道路。

範式轉移心態衝擊

  自從由新聞界崗位「息影」與離開這個叫人永遠難以忘懷的「紅塵」後,在個人心態調整或範式轉移上,經常碰到以下障礙及困難,有待克服。

  第一,「三份之一」與「三份之二」世界的矛盾與適應。以前任職政治記者時,最常碰到是你可以隨意運用手中的「第四權力」接觸不少達官貴人。在這花花碌碌,你爭我奪及彼此喧鬧世界裡,記者心態是以新聞及評論作主導(News & Commentary Driven);但當你離開這個圈後,昔日的彼此利用關係,也往往告一段落。「三份之一」世界內的昔日消息來源,會繼續在公在私與亦師亦友地與你保持接觸;反之,「三份之二」世界內的人,則會把你看作透明。

  此外,從事專業顧問,是以客戶的困難及他所面對市場劇烈競爭為己任,這即是Market & Solutions Driven。因此在我轉業後第一項告誡自己的工作,就是局面如何困難及艱巨,也要虛心向學及虛懷若谷,尤其是在一些全新領域內,如資訊科技、人事資源、現代企業管治與管理課題上,緊貼最新全球走勢,透過多看、多閱讀及多與有關人士對話去提升自己的水準。

  當然,我要感謝在「三份之一」與「三份之二」世界裡帶給我無限衝擊與生命啟迪的人物與事件。例如,有某數次在飯局碰見港府極權威人物,我說:「這蚊型檔口叫Paradigm Shift Consultancy。」他面上流露笑容地說:「嘻、嘻、嘻,好嘢」。事實上,生意亦未上軌道,仍然好像黎明之前的黝黑,那有這樣捧,這正是有苦自己知的「硬道理」。

  第二,個人Paradigm Shift之必須與如實執行的重要性。事實上,在我從事專業顧問的第二年開始,有一句話經常在腦中徘徊,這就是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及往後全球化把香港與中國進行整合,我們本身需要不斷重新找尋新出路、新思維及新觀點去進行最低層次的「搵食工作」,繼而把這種「範式轉移」帶進來高層次。我的公司在一句使命宣言:《Synergy is our strength, Shift is your key》。我們經常提醒自己、工作伙伴及客戶,需要把過去競爭心態轉化成合作伙伴心態,繼而產生所謂協同效應。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目前香港所經歷陣痛及結構轉型,至少起碼五至七年;長期可能是十年,我們才可以平穩過渡。另一方面,在過去五年之間,由於香港新聞媒介的生態及從業員之感覺,可以說是徹底改變,尤其是從事政治新聞這狹窄行頭,由於政治人物、政客開放程度及新聞媒體彼此有著非常密切互動,但往往是因為在目前特區政府未能突破其施政理念與擴大有關政治空間,目前之發展型態,實在令人們非常抱憂。相信不少從事政治新聞的從業員,也正在另謀出路或伺機出擊找新的出路。

  第三,重新整理過去新聞經驗及其他工作經歷,藉以把過去反思串成「一條龍」立體化服務。事實上,在過去從事政治新聞過程,如鎖定採訪對象與故事來源,探訪的針對性、批評性之手法、挑戰對方之既有觀點等技巧訓練,在從事專業顧問過程中,也往往可以用得著。但是,在運用過程中,尤其是需要配合個人成熟程度、對生命、人性及客戶所面對的困難有所明顯「共鳴」,從而才可以跳出客戶有限思維及他的限制,為他提供一些獨立而具創意之顧問服務,這種one page solution,是在我經驗中,最能產生商業價值與盈利能力的。

  這即是說,在過去所學到的新聞技巧,如情勢分析與判斷(scenario analysis)(即吹水靠嚇能力),連同在擔任專業顧問中自我增值項目:如知識經濟、管理嶄新理論及人力資源策略等,其實最終可以形像成一個螺絲型的利器,把客戶問題,由淺至深去剖析,最終,可以把從事新聞工作時所累積人脈網絡及技巧等資產,結合至現時顧問服務。

角色轉換的啟迪

  總括而言,這四年多脫離穩定收入的行列,加入自我掙扎、自力更生及自我決策之專業顧問服務行列,心態上轉變是異常巨大及充滿文化衝擊與典藏轉移的。猶記得去年六月,與昔日大學同窗(他已是某大學管理學系系主任)合作在香港電台主持「策略轉變之道」的收費研討會。在座上的約五十位參加者,全是港台最高管理層及「當扎」的第二梯隊。在最初十五分鐘,內心實在有點恐懼,昔日之同業(甚至是自己筆下曾嚴厲的批評對象),今天便成了研討會之座上客。這些類似經驗,其實也有不少。有時角色轉換及功能調整,往往非常微妙,但也充斥著不少人生智慧與啟迪。

  其實,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難道不是這個道理嗎?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