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檢查陰影未去‧新聞操守問題突顯

1999-01-15

  回歸前,新聞自由的前景是 香港市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回歸一年多,香港新聞體制大致穩定,沒有見到中國大陸對香港媒介的干預,按道理,市民可以暫時舒一口氣。但是,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進行一項調查結果,市民對媒介自我檢查和轉向的憂慮仍然存在,對傳媒操守及公信力的評價也總體下降。

認定媒介已經「轉軚」

  調查在一九九八年八月到九月間進行,對象為十八歲或以上的市民,經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最後成功完成訪問的有六百五十六位,回應率為百分之五十,誤差約百分之四。

  當新聞工作者仍在討論媒介有否轉向的時候,對大多數市民而言,自我檢查已經不是一種憂慮,而是現實,分別只是程度而已。當被問及媒介有否自我檢查時,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市民明確表示媒介有自我檢查的現象,認為有「少少」的佔百分之六十二,認為完全沒有的只佔百分之十三。(見表1)


  跟自我檢查接近的是轉向問題,也是所謂「轉軚」問題。「轉軚」是指新聞媒介因害怕得罪中國政府,或者要刻意討好中國當局,而改變一貫立場。明確認為新聞媒介有「轉軚」的市民佔百分之二十二,表示有「少少」的佔百分之五十七,認為完全沒有的佔百分之二十一。(見表1)

  上述數據顯示,多數市民已認定媒介對中國政府多多少少有自我檢查或者轉向。如果將來有甚麼重大的自我檢查或轉向的個案暴露出來,市民的反應相信會更加強烈。

批評中國政府有顧忌

  監督權力中心是媒介的一項重要功能,這對民主不是很發達的香港更是如此。跟香港有關的權力中心有三個:中國政府、香港政府與香港的財團。問題是回歸後,媒介對這些權力中心的監督有否進步?


  當被問及媒介回歸後在監督中國政府方面有否進步時,有百分之十八表示有「進步」,百分之四十六表示「差不多」,表示有所「退步」的佔百分之三十六。(見表2)同時,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市民認為媒介在批評中國政府時會有顧忌,認為沒有的只佔百分之二十,其餘的不置可否。(見表3)由此可見,中國政府仍然給人「拒絕」監督的印象,以至市民認為媒介在批評時會有更大的顧忌。對於監督香港政府方面,認為媒介在回歸後有「進步」的百分之三十六,認為「差不多」的佔百分之四十五,而認為「退步」了的佔百分之十九。(見表2)換言之,在市民觀感中,香港媒介對香港政府的監督比回歸前的表現好一點。事實上,一年來,香港政府多次犯錯,受到媒介強烈的批評,市民有此改進印象,也屬合理。但是,仍有百分之三十四的市民表示媒介在批評香港政府時有顧忌,過半數(53%)則表示不會。(見表3)

  財團在香港的影響力也很大,市民認為回歸後,媒介在監督財團方面有所進步的(21%)跟有所退步的(20%)的比例相若,認為差不多的則佔百分之五十九。(見表2)至於媒介在批評財團時有否顧忌,表示會的市民佔百分之三十四,表示不會的佔五十二,不置可否的佔百分之十四。(見表3)

傳媒公信力滑落

  一方面市民對自我檢查和轉向的問題未能釋疑,同時對近年來媒介操守下降的問題甚為關注,甚至認為操守問題比因政治而起的問題更嚴重。持有此種意見的市民佔受訪者百分之六十二,不同意的佔百分之二十,不置可否的佔百分之十八。新聞操守衰落的原因,有七成(71%)的市民認為是媒介競爭的結果,不認同這種說法的只佔百分之十九。(見表3)


  過去幾年,香港媒介競爭特別激烈,市場成為新聞的主導力量。在市場衝擊之下,新聞操守節節敗退,在回歸一年中,觸動整個社會的新聞界違反專業規範的事件更接二連三的發生,難免使市民對新聞界有新的評定。我們在回歸前對新聞工作者的調查已經發現,媒介的公信力已有下降的趨勢。這次調查更發現媒介公信力在回歸一年來有全面下降的現象。

  從表4可見,對比一九九七年,傳媒的可信度評分在一九九八年普遍下降,平均跌幅高達零點五三(即百分之五)。當中,報紙的平均跌幅又明顯比電子媒介為高。十四家報章的平均跌幅達十分制中的零點六二(即百分之六),但六間電台及電視機構的平均跌幅僅為零點三二(即百分之三),而其中三間的跌幅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度。電子傳媒一般的可信度評分雖較報紙為高,但彼此排在前面的機構所得則相近,排名較後的報紙則遠遜於電子傳媒。


  其他傳媒方面,兩份暢銷周刊跌幅並不顯著,而政府新聞處及新華社在九七後可能因形勢及角色的改變,市民對它們的看法因而也有所變化。過去一年政府的整體表現欠佳,或許連累了作為港府喉舌的政府新聞處,令後者錄得最高的跌幅。

政治陰影與操守問題並存

  甚麼原因導致傳媒公信力下降?從市民的反應看來,新聞操守的敗壞是一個重要原因,這跟「市場主導新聞學」的興起及其對新聞道德操守的衝擊自是密不可分。若然陳健康事件、鄧家爭產、狗仔隊風波等一系列爭議沒有發生,而媒介又沒有爭相煽情「出位」,傳媒公信力自不會衰落至此。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自我檢察的干擾。上面眾多的數據已經表明市民認為媒介多少已經「轉軚」;我們也同時發現,市民對香港能否保有新聞自由還是存有疑慮。當被問及香港的新聞自由在回歸前後的差異時,同意比以前要好的佔百分之十八,感覺差不多的佔百分之三十二,有一半(50%)的市民則反對轉好的說法。雖然大約三分之一(30%)的市民不同意新聞界最大的危險是自由的縮減,但是同意這種說法的還是超過半數(55%),可見新聞的自由問題並沒有因為操守問題的湧現而淹沒。(見表3)

  總結一句:對市民來說,政治因素對香港新聞自由的不良影響並未消除,新聞操守問題卻因媒介競爭而激化,傳媒公信力因而普遍下降。我們相信,市民對媒介的評價應是有感而發的,香港媒介實在無法迴避有關問題。新聞自由是要努力爭取的,人人有責;但是有了自由,有否新聞操守卻是善用新聞自由的標記,主動權盡在新聞界。媒介公信力的下降已為香港新聞界敲響了警鐘,以監督別人為職志的傳媒那能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