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覽網上廣播新潮流

1998-06-15

  互聯網的普及,帶動了一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九十年代冒起的互聯網,至今已急速發展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新媒體,「網上數碼影音廣播」 (Realaudio/video streaming) 技術的日趨成熟,傳統電子媒介的紛紛上網,更開啟了網上廣播 (Internet Broadcasting) 的新里程。

  四月底,專門開拓網上廣播技術的 RealNetwork,在美國三藩市舉辦了「第二屆國際互聯網廣播會議」,除進一步探討網上廣播的最新發展,展示最新產品外,更在全球芸芸眾多的網站中,選出十個傑出網站,頒發「網上影音廣播大獎」(Streamers Awards),以嘉許及表揚在網上廣播技術應用方面有傑出表現的網站。香港電台和香港中文大學於去年合作的「一九九七香港政權交接網上四十八小時實時直播」,讓全球上網人士一起見證回歸,獲頒「最佳網上數碼影音直播項目大獎」(Streamer Award for Best Live Event),其他得獎的九個網站分別是:Sonicnet, Boeing, KING-FM, NetRadio, CourtTV Online, AudioNet, iMusic, ABCnews 及 Free Speech Internet Television。

  一直以來,對於這個「互聯網」新生媒體,媒介擁有者和從業員都抱著欲拒還迎的姿態。究竟互聯網可以為傳統媒介帶來甚麼?是衝擊、威脅、搶走觀眾聽眾的時間?還是可以帶來經濟收益,開拓成另一個全球性的網絡?傳統媒介可以如何運用「互聯網」?甚麼內容才可以吸引用戶?本文以這十個得獎的傑出網站為基礎,嘗試透過分析這些網站的內容結構與特色,從而探討網上廣播網站內容的發展趨勢。

新聞資訊最受網友歡迎

  目前,雖然大多數的電子傳媒已經紛紛上網,但環顧他們的網頁內容,大部分只把「互聯網」當作一個宣傳工具,網頁充塞著大量冗長的宣傳稿、主席的話、節目宣傳片及公司產品資料等。但過濫的硬銷資訊只會徒勞無功,上網用戶真正尋找的是對自己有用和有興趣的資訊。

  根據美國「廣播及有線電視雜誌」今年一月份的一個調查顯示,有關新聞和體育的資訊內容最受網友歡迎。在十五個全美最高瀏覽量的網站中,有六個是新聞網站,兩個是體育網站。在 Streamer Award 內獲得「最佳新聞大獎」(Newsroom Award) 的 ABCnews.com 在這個龍虎榜上亦排列第十,可見其網站絕對有其過人之處。ABC 這個新聞網站除了提供二十四小時每分鐘更新的新聞撮要、新聞故事的詳盡文字報導,以至有關世界新聞、商業經濟、科技、旅遊、體育和天氣的資訊外,更重要的特色是那些極富互動性 Interactivity 和其「附增價值」Added Value 的內容設計。進入這個網頁,你可以查詢即時的股票價格、球賽的最新結果、任何一個地區的天氣狀況,甚至根據興趣,度身定做自己喜歡收看的新聞內容範圍。閱讀新聞的同時,你又可以隨意翻查事件的過往紀錄,甚至收看舊的新聞片段,以至查看「當年今日」發生的新聞事件;有時間的話又可以參加「每週十大新聞選舉」,做時事問卷調查表達意見,或者玩時事問答比賽,考考自己的時事智慧。


ABC 新聞網站除了內容豐富外,網友更可依據自己興趣提取新聞資訊。


  今天,越來越多人只為了看新聞而上網。近期美國總統克林頓性醜聞震驚全球,但率先披露這新聞的並非何任傳統媒體,而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新聞網站。網絡新聞擊敗了傳統媒體,反映當今新聞消費趨勢的轉變。網路媒體在速度、容量、成本、互動性及永不止息幾方面均佔優勢,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網上電台雨後春筍

  網上影音廣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透過國際電腦網絡傳送聲音和影像已經是可行的事實。根據美國 Intervox 傳訊公司今年初的資料,目前美國最少有七百多個電台電視台已經上網,並在網上傳送節目。基於聲音廣播軟件的發展迅速,網上電台更是如雨後春筍地出現。在十個傑出的網站中,便有六個是以聲音或音樂廣播的電台網站,內容更是百花齊放,各自各精彩。

  位於美國西雅圖,有五十多年歷史的 KING FM (king.org) 古典音樂電台,基本上只是利用互聯網二十四小時直播本台節目,播放現場音樂演奏及轉播歌劇。網頁內容方面,資料豐富,提供大量古典音樂資訊、買 CD 指南和精選推介;較突出的是那個度身定做的資料傳送服務,只要預填下喜愛作曲家的名字,日後有關資料將會源源不絕自動送上,有關活動更可用電子郵件一日前提醒你!


iMusic 這個網上唱片舖除提供大量音樂資訊外,更有不少特價優惠,吸引音樂發燒友。


  至於 Sonicnet.com 這個屬於 TCI 音樂集團的網站,則利用集團旗下一條二十四小時音樂錄像有線頻道 THE BOX 組成「Stream Land」,為網友提供 MTV 自選點播服務;另一條 DMX 衛星數碼音樂電台頻道,則發展為一個可提供二十七種不同類型音樂的網上電台。另外,還有一個儲存超過三千個歌手和音樂人資料的檔案室,為網友提供無限的音樂資訊。另一個類似網上唱片鋪的網站 iMusic.com,更提供大量特賣價和優惠以吸引網友,兩者都務求為音樂發燒友提供一個「一站購物」的園地。

拓闊自由言論空間

  以上所談及的三個網上電台網頁,無疑也只是為電台或唱片企業開拓了發展空間。但筆者覺得,網上廣播的更重要意義在於開創了全球性的自由言論空間,突破了傳統主流媒介的壟斷性,為另類音樂和聲音提供廣播機會。近一兩年間,「一人電台」、「地下音樂電台」、「同性戀電台」、「性電台」紛紛成立,各自在網絡間爭取聽眾。

  另外,專門為網友製作節目的「純網上電台」亦開始出現,正如今次獲獎的 Netradio.com 網站,便是美國首個純網上電台,每日提供超過一百五十個完全為網上廣播而製作的音樂及新聞資訊節目,其中更有兒童電台,報道有關兒童的新聞及推介售賣兒歌唱片。除此之外,音樂人Quincy Jones 新近成立的Qradio.com 網上電台,目的亦是希望用經濟的方法,向全球推銷被忽視、另類的第三世界音樂及歌手。

網絡與電視結合

  至於影像的網上廣播方面,由於軟件仍未算成熟,因此發展較為緩慢,但在應用方面,卻有令人驁喜之處。得獎的 CourtTV 和 Free SpeechTV,兩個網站分別將網上影像廣播,應用於法庭和推動言論自由兩個範疇上。CourtTV 是美國一條二十四小時運作的有線電視頻道的網頁,它將攝錄機放在美國的法庭上,完完本本地直播整個案件的審判過程。網友除可以翻查法庭過往的個案文件和文字紀錄,更可參與討論和進行模擬式的法律遊戲。至於 Free SpeechTV 網站,則鼓勵網友自行拍攝錄像作品,透過作品表達自己對政治、文化、民生的看法和感受。網頁除提供錄像製作的自學貼士外,更收集了超過五百名獨立人士的製作,題材多元化,涉及性教育、人權、流浪漢、同性戀、愛滋病和女性主義等內容,可以說是一條網上公眾頻道 Public Access Channel。

  縱觀電視台的網頁內容,則比較著重節目的流傳推廣以強化觀眾的觀看經驗,當中不少以節目內容為基礎去發展網上的內容。如 BBC 的 「Crime Watch」警訊節目,為節目在網上發展了一個罪犯檔案庫,大大提高了破案機會。霍士電視台的「X 檔案」,則為網友提供大量 FBI 檔案資料,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電視晚間清談節目「Late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的支持者,可隨時翻查主持講笑話的節錄金句。

  網絡與電視結合運用可能是未來的廣告趨勢。創作人努力度橋,希望將電視觀眾變為即時消費者。如 NBC 互動網絡便容許觀眾在收看「Tonight Show」的同時,用遙控購買正在表演中樂隊的唱片。又或許是邊看汽車廣告,隨即進入汽車網頁尋找有關資料及定購。

公營廣播多元發展

  英國公營廣播機構 BBC 的網站負責人 Edward Briffa 曾經公開表示過,要把 BBC online 網站發展成電視電台以外的第三個廣播頻道,這正好為公營廣播機構提供另一大發展空間。

  事實上,目前不少傳媒機構在一些突發性或歷史性的時刻,也紛紛提供網上直播服務。如 BBC、ABC、FOX 新聞及環球新聞等二十個廣播機構便曾透過電腦網絡傳送戴安娜皇妃喪禮的錄像;香港電台網站 (rthk.org.hk) 則四十八小時實時直播了九七香港政權交接的歷史時刻,讓全球人士一起見證歷史。

  某些網上電台則發展繳費式 (Pay Per View) 的直播音樂會。傑出網頁 audio.net 就曾經先後直播超過一萬多場音樂會和體育比賽。

  不單只直播, 網上廣播更有潛力發展成另一個全球性的發行網絡。Audio.net 最近改名為 Broadcast.com,顧名思義是清楚地把自已定位為一個網上電台電視節目發行網。這個網絡共提供超過三百個電台和十七個電視台及有線電視的網上直播服務,依據節目類型分類,網友可更自由地隨時隨地選擇節目。英國網頁 Work House 更利用網絡發行展覽獨立製作人的作品,就仿如一個網上的推廣銷售站一樣,獨立製作更可透過網站聽取意見,尋找投資者及找尋演員。

迎接資訊新年代

  踏入二十一世紀資訊新紀元,網上電台、網絡電視、NetChannel、互動電視相繼出現,為傳統電子媒介開拓更廣闊的空間。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正在改變大眾的傳媒經驗,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服務商 America Online 的最新調查顯示:其百分之三十七的客戶使用互聯網後,減少了收看電視的時間,但在收聽電台和報章閱讀方面則未有改變。

  要迎接資訊新年代,傳媒工作者不應抗拒科技大潮,反之應好好武裝自己,學習這個新媒體,設計有吸引力的內容,為傳統媒體增加價值!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