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光輝歲月話當年

1998-07-15

  香港廣播自香港電台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卅日成立開始,時光飛逝,轉瞬已屆七十週年矣!當年香港人口稀少,電台廣播時間每天只有三數小時,供應聽眾精神食糧,節目只有新聞、歌曲及音樂等;規模未具,但已揭開香港傳播界嶄新一頁,僅次於當時英國另一屬地肯雅設有的無線電廣播電台。

  香港電台數十年來,茁壯成長,每日俱進,斬棘披荊,為傳播界之先驅。廣播時間不斷增長,時至今日已全日廿四小時為聽眾服務,節目林林總總,多采多姿,其中廣播劇廣為聽眾喜愛,五十年來未有改變。

現場播演廣播劇

  回溯四十年代之廣播劇,多採用舞台名劇,如「雷雨」、「日出」、「原野」、「家、春、秋三部曲」等;音響效果亦沿用舞台上的方法,例如播演「雷雨」一劇時,雷聲是用作健身運動之「啞鈴」在長長的木板上滾動發出隆隆聲響,而雨聲則篩動豆粒而成,雨勢大小,由負責音響效果之工作人員或快或慢的動作去控制,辦法雖然古老,但效果奇佳。當年在香港中環告羅士打行(即現今之置地廣場原址)三樓,香港電台播音室播演廣播劇時之熱鬧、有趣情況,至今仍歷歷在目,回味無窮。

  當時因為未有錄音設備,所有廣播節目都是現場播出,廣播劇亦如是。雖然事前經過多次排練及預播,準備工作充足,但到正式播演時,仍難免會出錯,演員因緊張在講對白時吃螺絲經常出現。

  當年市民大眾之娛樂,除了看電影和粵劇之外,便是收聽電台的節目,特別是廣播劇,凡有廣播劇播出的當日,報章便刊登該劇之詳細資料,如擔任播演之劇社或團體名稱、劇名、劇情、播演者及工作人員名單、播出時間等等,應有盡有,圖文並茂,方便市民大眾按時收聽。

  播演廣播劇似易實難,各種戲劇都是滿足觀眾的視覺,而廣播劇則滿足聽眾之聽覺,劇情的發展以及劇中人的表情、動作,都靠演員的對話去表達,再加以與劇情有關之音響效果和配樂,使聽眾可以感受到和在舞台上演出並無多大分別。

  藝術原有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刻、建築、戲劇、電影等八種,廣播劇因為綜合了廣播的一切技巧,故當時被譽為「第九藝術」。

光輝歲月話當年

  一九四九年三月廿二日,在灣仔軍器廠街和軒尼詩道交界(即現今之熙信樓原址)之香港麗的呼聲(REDIFFUSION)有線廣播,在港督葛量洪爵士宣佈開幕及按動電鈕後,麗的呼聲銀色中文台及藍色英文台便開始每日由晨早七時起至午夜十二時廣播。聽眾祗要付十元安裝費及十元上期月費,便可享受服務,牌照、用電及修理費用全免,聲音清晰,絕無雜聲吵擾,不需裝置天線,又不怕雷雨潮濕影響。

  同時為了迎合聽眾口味,除李我單人講述之天空小說、方榮之通俗故事及鄧寄塵之諧劇外,大量推出廣播劇節目。劇中人名字深入聽眾腦海中,掀起聽眾收聽長篇廣播之熱潮。


「播音皇帝」鍾偉明縱橫廣播界逾半世紀,演繹廣播劇栩栩如生。


  由此廣播劇之劇種越來越多,有「人海傳奇」、「文藝小說」、「社會小說」、「偵探故事」、「夜半奇談」、「武俠小說」、「神秘故事」、「星下談」、「香江夜話」、「週末趣劇」、「科幻小說」等等;瘋魔一時的有「魚雁曲」、「慈母淚」、「家教」、「彩虹灣之戀」、「漓江河畔血海仇」、「琴挑誤」、「長相憶」等劇,因為大受聽眾歡迎,所以很多都被電影製片商購買版權,拍成電影,公映時亦非常賣座。

  引人入勝的「偵探故事」,是由「郭林探案」開始。每次一案,案情曲折離奇,郭林探長與助手阿梁大顯神通,兇手難逃法網,大快人心。此探案和其他劇集之錄音後來送到星馬之麗的呼聲播出,大受彼邦聽眾歡迎。據說當地有些聽眾收聽港製之廣播劇時,他們會關上舖門,那半小時內暫停營業,以免打擾他們欣賞以及學習廣東話,這個情形是星加坡電台一位高級人員說出來的。

  另外值得一談的是呂啟文編劇、專談鬼故事的「夜半奇談」,播演時配上恐怖駭人的音樂和音響效果,令聽眾不寒而慄。一把低沉而充滿神秘的聲音,叫出「夜半奇談」劇名後,聽眾便隨之而進入驚恐境界。寒冷天時,很多聽眾都躲在被窩裡收聽這個節目,正是「又驚又要聽」,這種有趣的感受,不少當年聽眾至今仍津津樂道。

三大電台鼎足而立

  一九五九年八月廿六日,香港商業廣播電台有限公司(簡稱商業電台)繼麗的呼聲有線廣播後,第一家商辦的無線廣播機構,亦是唯一靠廣告收入經營的電台,中、英文台各一。其中推出不少聽眾喜愛的廣播劇節目,豐富精采,加上原子粒收音機面世之助,收聽商台方便,廣告收入與日俱增。為了容納更多廣告需求,爭取更多的節目播放時間,於一九六三年六月增闢了第二個中文台。播音陣容鼎盛。受歡迎之戲劇節目有「藍燈小說」、「大丈夫日記」、「戲劇化倫理小說」、「武俠小說」、「電影小說」、「鐵面無私」、「儆惡懲奸」、「薔薇之戀」及「十八樓C座」等。

  踏入七十年代,香港電台、商業電台及麗的呼聲三大電台鼎足而立,競爭非常激烈。為了爭取聽眾,香港電台每星期推出半小時之廣播劇節目五十二個及一小時之世界名劇一個,這個紀錄,真是空前,可以收入世界健力士大全。為了應付這龐大數目的製作,廣播劇組人數亦增加不少。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五日,香港電台開始以FM立體聲廣播,香港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擁有立體聲廣播地區。立體聲廣播劇亦從那時開始孕育。

  一九八一年八月,立體聲廣播劇終於蒂熟瓜落,先後推出「避難所」,都是一小時的獨立創作故事,每月播出一個。繼後則有改編自名作家倪匡之科幻小說「老貓」。

  立體聲廣播劇充份利用廣播之新技巧,為聽眾提供聽覺新享受,使廣播劇脫離了平面感覺,進入一個嶄新多層次及具有深度感的新領域。

歷盡滄桑半世紀

  時代不斷進步,繼後電台踏入資訊年代,廣播劇節目日漸減縮,到今天各電台播出廣播劇之時間只有全盛時期百份之二、三十左右,愛好廣播劇的聽眾都大感失望!

  廣播劇這在半個世紀以來,可算歷盡滄桑,由微而興,由興至盛,又由盛而衰,真是令人慨嘆!其實戲劇有震醒人生迷夢的力量,亦是推進社會進步的一種工作,廣播劇更能發揮它的威力,達致廣播之報導、教育、娛樂三大目標。電台不應忽視廣播劇節目。但願廣播劇有日捲土重來,再顯昔日光輝,則聽眾幸甚,電台幸甚矣!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