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聲音廣播誰勝誰負

1998-08-15

  無可置疑,數碼科技將帶領人類進入廿一世紀。繼黑膠唱片變成 CD 、開盤帶變成 DAT 之後,傳統的 AM 和 FM 廣播,也面臨數碼化的挑戰。改革經已開始,但誰勝誰負,要拭目以待。

DAB 的發展

  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在香港和中國均翻譯為「數碼聲音廣播」,但筆者認為台灣的譯名「數位音訊廣播」,更能表達 DAB 的功能;廣播由早期的 AM 單聲道,進展到 FM 立體聲,技術上未能追上多媒體的需求,因此有 DAB 的興起。

  廣播數碼化這構思,在八十年代由英國 BBC 提出,八八年在瑞士日內瓦的電訊展覽會上作試播,已獲好評。九四年歐洲工業聯盟訂定 Eureka147 這套標準,世界多國都開始跟隨;可惜這套制式未被美國接受,反而在九零年另立工作小組,開發另一套數碼廣播技術,稱為帶內系統 In Band DAB ,簡稱 IBOC/IBAC 。其實兩套系統都是採用類似的數碼科技,最主要分別是 IBOC 是在現行的 AM 和 FM 頻帶內,再加上 DAB 的訊號,這樣雖可善用大氣電波,電台的投資亦較少,但技術上是較為困難,運作仍有待改善,固未被廣泛採用;而 Eureka147 是使用新開發的頻帶,技術上的限制較少,系統性能亦較佳。

  香港亦即將安裝 Eureka147 系統,這項測試工程是由香港電訊管理局統籌,香港電台、商台和新城電台負責贊助,其中港台更承接了計劃中的安裝和測試工程,在港島的歌賦山和九龍的畢架山,安裝兩個發射站,覆蓋範圍遍及港島、九龍和沙田。根據測試的情況,電訊管理局會決定日後的發展策略。

FM 和 DAB 的比較

  在未進一步解釋 DAB 之前,且先和 FM 比較。在音質、流動接收和覆蓋範圍各方面,DAB 都有較佳表現,另外 DAB 的單頻網技術,即使用一個無線電頻道,便可覆蓋整個香港,而 FM 系統卻要用七個頻道,這些空間足以讓 DAB 播放六個節目。另一個 DAB 較佳的因素是可以傳送數據、文字和影像,變成多媒體廣播。雖然如此,FM 也有其長處,由於技術比較簡單,所以 FM 收音機的價格十分便宜,而且 FM 是實時廣播,但 DAB 則有少於一秒的延遲,因其須作多重訊息處理。

音訊編碼器—
  DAB 系統的兩大特點:音訊編碼器 (MUSICAM Encoder) 和訊道編碼器 (COFDM) ;聲音經數碼化後,再用 MUSICAM 將音頻訊號壓縮。MUSICAM 是 MPEG 制式之一,它是針對人類聽覺的兩種特性,第一,人耳對音量的反應是不平均的,在可收聽的頻帶內 (20Hz 20kHz) ,低音和高音的反應是比較差,中頻的靈敏度則較高,MUSICAM 利用了這個特性,除去那些音量未達到人耳可聽到的聲音;第二,如果有多個頻率接近的聲音同時出現,而其中一個的音量又大過其他相當多之情況下,人耳就祇會聽到那音量較大的,其他就被掩蓋 (masking) 了,因此 MUSICAM 又將被掩蓋的消除,最後輸入的訊號便被壓縮為原來的七份之一。

訊道編碼器—
  COFDM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al Multiplex) 功能是消除收音機在被多徑干擾時所產生的錯誤,傳統的 AM 和 FM 制式是採用一個載波,假若用作傳送數碼訊息,一旦頻帶內某段被干擾,會導致整個頻帶的訊息出錯,COFDM 則把高速的數碼訊息分散為五百至一千組慢速訊息,並用相同數目的載波將它們傳送,雖然同樣會受干擾,但因訊息已加了密碼,且各載波是獨立的,COFDM 是容許小量干擾和錯誤,甚至可訓練收音機,辨別錯誤訊息,和將部份的干擾化成有用的訊號。

DAB 系統的功能和應用

  DAB 的基本功能是播放聲音和數據。聲音廣播包括單聲道、立體聲和多聲道這三個模式,還可因應節目內容,隨時改變某台的聲道頻寬和模式,例如當第一台轉播足球時,可以選擇用單聲道和比正常較窄的頻寬,那餘下的頻寬就可以轉給其他需要較大頻寬的台,如給第四台播古典音樂。

  數碼廣播其中一項功能,是用作控制收音機,調校聲道的模式和頻寬,和檢查聽眾有無權收聽某一節目,這是收費廣播的必要功能。數碼廣播也可傳送文字和圖像,如歌名、歌手的名字和樣貌等。

  各位或會發覺 DAB 的介紹,多數是強調改善接收和音質,筆者認為這並不足以推廣 DAB ,應多發展其他增值功能的應用,例如:

*利用多媒體功能來改善節目—香港在開始有電台廣播時,廣播劇盛行,當時的 AM 單聲道廣播,已能滿足節目和聽眾的要求;後來年青人的音樂性節目興起,相應有 FM 的較佳音質所配合;到現今雜誌式節目和「烽煙」節目為主導,主持人和聽眾是需要互動的渠道,聽眾可以打電話到電台、可以傳真到電台,但主持只能用聲音回應,如能將文字或圖片傳給聽眾,相信會事半功倍。

*發展收費廣播—配合「收聽權」這項功能,電台可以和演唱會主辦機構合作,向已繳費的聽眾即時轉播演唱會。

*配合頻寬可作動態劃分和多聲道的功能—將來可以成立多個小型電台,或以地域為界,作分區的窄播,或以小眾為目標,播放另類節目。

*電台可以製作多媒體廣告,開拓另一個空間給廣告商,藉此改善收音機在廣告界和市民心中的地位。

*發展資訊服務—利用 DAB 的單頻網絡和廣闊的覆蓋範圍,可提供傳呼服務、金融價格和其他資訊的服務。

引發問題亟待解決

  隨著 DAB 的誕生,會引發連串的問題。首先,由誰去推動 DAB 的發展和市場呢?由電台、聽眾或生產商?對於生產商,市場前境不明朗,投資成本高,產品定價必然高昂。聽眾除了衡量價格之外,還會考慮電台有沒有 DAB 廣播,又或廣播是否如宣傳般吸引。電台方面可能又觀望聽眾的需求,等待廣播器材的價格下降。這三角關係就像雞與雞蛋的問題一樣。筆者認為生產商和電台兩方應採取主動,因為兩者都是要盡量爭取市場的機構,在這商業社會,不進則退。

  第二個問題是電台的定位。由於 DAB 是可作多媒體廣播,電台除了製作聲音節目外,其他的製作和管理應如何取捨?如果「一腳踢」,電台將擔當節目製作者、廣告商、資訊提供者和廣播器材操作者的角色,這個決定足以改變整個電台的架構,甚至改變「電台」這名稱。

  第三個問題是政府的監管。政府的科技政策和法例,經已遠遠落後於科技發展,希望新近成立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能急起直追,訂定廣播界的發展策略,界定電台、廣告商和資訊提供者因參與 DAB 而衍生的角色衝突。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