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如何報導和塑造黃之鋒

2016-01-28

  黃之鋒是近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政治人物, 2011年他僅15歲,便與同校同學林朗彥成立學生組織「學民思潮」。他在2012年7月時帶領「學民思潮」組織遊行、集會等,反對政府在中、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後又積極參與「和平佔中」的討論、號召及行動。香港近年鮮有未成年的社運人士,黃之鋒因而聲名大噪,成為傳媒焦點。然而,各大報章在報導有關他的新聞時,用詞遣字各異,其描述態度亦大相逕庭。本文分析三份報章在不同時期的報導,並透過「框架理論」看這些報章如何塑造黃之鋒的形象。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內容分析法,以《蘋果日報》、《明報》及《文匯報》為對象,用研究時期內出現過「黃之鋒」三字的報導標題為樣本,新聞報導與評論亦包括在內。最終收集了共296條標題。

  所獲的標題樣本按照發生時間劃分成五個不同時期,各時期的具體日期和相應發生的事件可見於表一:

表一:五個時期的具體日期和相應事件

時期

日期

發生事件

反國教

2011年5月1日至
2012年7月9日

「學民思潮」成立後至「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宣布結束在政府總部的集會

後反國教

2012年7月10日至
2013年1月15日

大聯盟宣布結束在政府總部的集會至戴耀廷提出「和平佔中」概念前

佔中蘊釀

2013年1月16日至
2014年9月27日

戴耀廷提出「和平佔中」概念至「佔領中環」正式啟動前

佔中

2014年9月28日至
2014年12月10日

「佔領中環」正式啟動至所有佔領區均被清場

後佔中

2014年12月11日至
2015年8月31日

所有佔領區均清場至研究樣本結束日


  新聞可以用框架(frame)來分析,而框架是影響受眾理解新聞或者人物的重要因素。框架是記者仰賴它來組織我們日常所看的新聞,它讓傳媒易於組織新聞,也讓新聞事件或人物變得簡單易明,但問題在於它可能將事情的多面性變得簡單化,引導受眾只重視某一方面,理解的角度與真實出現偏差,或者忽視事情的其他方面。

  William Gamson和Andre Modigliani認為框架可理解成為「解讀包裝」(interpretative package),這些包裝的核心即為框架。他們也提出可以看一些主要「框架機制」(framing device)如比喻、例子、代表語句、描述、影像等。


不同時期報章的正負取態

表二:三份報紙在不同時期對黃之鋒的描述態度

 

《蘋果日報》

《明報》

《文匯報》

 

正面:中性:負面

總數

正面:中性:負面

總數

正面:中性:負面

總數

反國教
時期

60%:40%:0%

5 (4.5%)

15.4%:69.2%:15.4%

13 (13.5%)

0%:0%:100%

1 (1.1%)

後反國教
時期

33.3%:66.7%:0%

15 (13.5%)

41.7%:50%:8.3%

12 (12.5%)

14.3%:42.9%:42.9%

7 (7.9%)

佔中
蘊釀期 

17.4%:78.3%:4.3%

46 (41.4%)

4.2%:83.3%:12.5%

24 (25%)

5%:25%:70%

20 (22.5%)

佔中時期

6.7%:86.7%:6.7%

15 (13.5%)

4.5%:72.7%:22.7%

22 (22.9%)

0%:40%:60%

20 (22.5%)

後佔中
時期

10%:83.3%:6.7%

30 (27%)

4%:68%:28%

25 (26%)

0%:41.5%:58.5%

41 (46.1%)

總和

17.1%:79.3%:3.6%

111 (99.9%)

10.4%:70.8%:18.8%

96 (99.9%)

2.2%:36%:61.8%

89 (100.1%)


  從二可見,《蘋果日報》共有111條標題內有「黃之鋒」三字,當中有17.1%的標題對黃之鋒的描述態度為正面,3.6%的是負面形象,而剩下的中性描述標題佔了統計的大部分(79.3%)。《明報》共有96條標題,當中最主要的也是中性描述(70.8%),但較《蘋果日報》的比例為低,而負面描述比正面的更多,分別為18.8%和10.4%。《文匯報》的標題共有89條,負面描述居多(61.8%),中性的標題有36%,而正面的標題最少,只佔總數的2.2%。

  《蘋果日報》最多標題關於黃之鋒的是在佔中醞釀期(41.4%),其次是後佔中時期(27%)。《明報》最多標題的時期是後佔中時期(26%)和佔中醞釀期(25%),兩項的比例相差不大。《文匯報》最多報導的時期是後佔中時期(46.1%),其次是佔中醞釀期和佔中時期(均為22.5%),與上面兩份報紙的相應比例相差不大。總括三份報紙的數據,最多標題的時期是後佔中時期和佔中醞釀期 ,最少的是反國教時期。

  《蘋果日報》的描述態度在反國教時期和後反國教時期比較正面,分別佔該時期的60%和33.3%,但佔中醞釀期開始正面的報導比例下跌,而負面報導開始出現,及至佔中時期略升,並維持此水平到後佔中時期。但整體而言,《蘋果日報》對黃之鋒的報導大多數為中性描述。黃之鋒在《蘋果日報》所呈現的形象,在整個研究時期仍屬略為正面。

  《明報》在後反國教時期時所呈現的黃之鋒是正面形象的,相關的正面報導比例高達41.7%,但自佔中醞釀期開始,其正面報導就大幅減少至大約4%,而負面報導的比例都由後反國教時期的8.3%上升至後佔中時期的28%。可見《明報》所呈現黃之鋒的形象是按照時期有所轉變。

  《文匯報》的報導描述態度在五個時期都比較負面,除了後反國教時期以外,其他時期的負面報導比例都超過一半。稍為正面的時期只有後反國教時期,有14.3%是正面報導,佔中醞釀期也有5%,其他時期均沒有正面報導。總括來說,黃之鋒在《文匯報》所呈現的形象很負面的。


報導黃之鋒的內容分類

表三:三份報章有關黃之鋒標題的內容分類

 

《蘋果日報》

《明報》

《文匯報》

總數

政治行動

26 (23.4%)

22 (22.9%)

18 (20.2%)

66 (22.3%)

政治取態

24 (21.6%)

17 (17.7%)

7 (7.9%)

48 (16.2%)

個人生活

25 (22.5%)

21 (21.9%)

15 (16.9%)

61 (20.6%)

性格特點

0 (0%)

0 (0%)

14 (15.7%)

14 (4.7%)

成就/罪行

15 (13.5%)

17 (17.7%)

13 (14.6%)

45 (15.2%)

其他

21 (18.9%)

19 (19.8%)

22 (24.7%)

62 (20.9%)

總數

111 (99.9%)

96 (100%)

89 (100%)

296 (99.9%)


  關於報紙標題的分類,大致可分成六種(見表三)。第一種是「政治行動」,包括黃之鋒參與的遊行示威、與政府官員對話、衝撃佔領等行動。第二種是「政治取態」,包括黃之鋒發表對政治議題的感受、看法、建議等。第三種是「個人生活」,是有關他升讀大學、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等消息。第四種是「性格特點」,涉及他的性格、處事態度、個人特點等。第五種是「成就/罪行」,分別包括黃之鋒的得獎及被拘捕、涉嫌犯罪等事項。至於第六種是「其他」,包括上述內容以外的事如透過黃之鋒事件評論其他政策,或一些明顯有關於黃之鋒但由於標題所示的資料有限,而未能斷定內容分類的標題。

  《蘋果日報》有關黃之鋒的標題主要是政治行動、個人生活及政治取態。《明報》同樣是以這三項為主,也有關於其成就。《文匯報》的報導以其他較多,內容是他人評論黃之鋒的言論或以其行為言論作討論政策的例子。其他類別也有出現及頗為平均,較少的是有關他的政治取態。

  三份報章都著重於報導黃之鋒的政治行動和個人生活。《蘋果日報》和《明報》沒有報導他的性格特點,但《文匯報》有相當篇幅描述他「博出位」、「霸道」、「抵賴狡辯」等。

表四:三份報章對黃之鋒形象的「解讀包裝」

框架

民意領袖

社運戰士

被質疑的領袖

無賴

漢奸

眾叛親離的領袖

內容

其政治看法深得民心,是民意領袖

成功的社運人物

佔領運動開始前,角色受到民意和盟友質疑

經常推卸責任,發表的言論大多荒謬無理

勾結美國勢力,反對中國,意圖令香港社會混亂

其盟友因為他驕橫跋扈而選擇離開他

報章

《蘋果日報》

《明報》

《明報》

《文匯報》

《文匯報》

《文匯報》

時期

全部時期

 

反國教時期至佔中蘊釀期中段

佔中蘊釀期中段開始

佔中蘊釀期開始

全部時期

 

全部時期

 

比喻

學生情人

未成年的社運戰士

---

跳樑小丑

美國操控的馬前卒、漢奸、乞洋禍港的「三丑」

墮落的政棍、「學民」頭目

例子

獲法新社選為十大人物、獲《財富》選為五十偉大領袖

在頒獎典禮上以反國教手勢「交叉手」領獎、組織反國教黑衣大遊行

金鐘佔領區有示威者與他對質、指雨傘運動「畀黃之鋒班人馬騎劫晒」

《學苑》撰文批評黃之鋒有關「革命」的言論,又稱港人把他奉為領袖是愚蠢墮落

多次接受外國媒體訪問、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與外國勢力有連繫

張秀賢、周庭和劉貳龍等前學民發言人先後退會或退任

代表語句

「黃之鋒完勝梁振英」

 

「我們成功,因為我們不成熟」

「佢好影響我哋工作」

「抵賴狡辯毫無悔意」

「釘在恥辱柱上的漢奸面孔」

「大搞『家天下』獨攬權財」、「神憎鬼厭」

描述

熱心人到街站保護黃之鋒、新書勁加印、簽書會百人撐場

獲首屆司徒華獎、好學生重新定義

黃之鋒被趕落的士、鄭宇碩倡中間派另辦投票比民意

逃避刑責、「狙擊為溝通」論霸道可笑、「出賣示威者」圖卸責

美國操控黃之鋒作「雨傘革命」爛頭卒、到加國「告狀」

成員篤爆黃之鋒講大話、前學民學員批黃之鋒博出位


《蘋果日報》框架:民意領袖

  如表四所示,在《蘋果日報》所呈現的黃之鋒意識形態框架形象比較單一,就是一個經常受迫害的民意領袖,因此他需要被保護。《蘋果日報》的標題經常形容黃之鋒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他是「學生情人」,他每次出現也會有人聚集比如「新書勁加印 銷量跑贏前輩蔡子強」、「黃之鋒簽書會 百人撐場」,又很多人稱讚他,如「陳太激讚黃之鋒」、「龍小菌讚黃之鋒好成功」等。另外,111條新聞中也有不少直接引述黃之鋒的意見作為標題,頗為重視他的意見,如「黃之鋒:學生有權參與」、「黃之鋒:特首撕裂香港」、「黃之鋒:老人定義民主不智」、「黃之鋒:荒誕事情已成常態」等。

  至於受迫害者的形象,有不少標題都講述有人以暴力或其他行為威脅黃之鋒的安全,如「到維園出席論壇被追撃 安全受威脅警護送黃之鋒」、「撐國教集會人士 鉸剪指嚇黃之鋒」、「黃之鋒被跟蹤數小時」、「惡漢阻黃之鋒離開電台」、「兩男涉襲黃之鋒 外媒作證」等。除了人身安全受威脅,他在《蘋果日報》上亦經常被描寫成受冤枉的人,例子如「新華社屈黃之鋒赴澳門勾結CIA」、「黃之鋒反國教 被屈網絡動員」。


《明報》框架:社運戰士、被質疑的領袖

  黃之鋒在《明報》的形象,只有前期比較鮮明,在佔中醞釀期中段前,他的框架形象是一個成功而且受歡迎的社運戰士,相關的標題亦較正面。他的理念也受人歡迎,而他當時仍是中學生這個身分也常被提及。標題中的例子有「未成年社運戰士」、「學民五百成員各區遍地開花 黃之鋒:每校都有民主同路人」、「上海九十後社運少女:我是黃之鋒粉絲!」。另外也有講及他的成就,例如即使患有讀寫障礙,仍能獲得首屆司徒華獎,顯示他是一個成功的學生和政治人物。

  佔領運動開始前,黃之鋒的領袖角色和號召力慢慢受到民意和盟友質疑。在佔中醞釀期至中後段,《明報》的描述態度明顯較以前負面,形象也不及此前的社運戰士鮮明。如在佔領中期,有標題為「促行動升級示威者與黃之鋒對質」,顯示有示威者開始不認同黃之鋒的佔領手段,另外也有民意認為黃之鋒「騎劫」了佔領運動。

  同時他與原本的盟友也出現意見分歧,例子如「鄭宇碩倡中間派另辦投票比民意 黃之鋒劉嘉鴻不認同公提派『騎劫』」、「尊重三子自首 黃之鋒:寧被抬走」。可見他的形象在佔中蘊釀期中後段已不像此前那麼正面,並有反對他的意見逐漸出現。


《文匯報》框架:無賴、漢奸、眾叛親離的領袖

  《文匯報》中的黃之鋒有不同方面的負面形象,框架之一是無賴。該報以呈現黃之鋒逃避責任並砌詞狡辯的形象為主要論調,例如「黃之鋒大談『政治檢控』為逃避刑責」、「黃之鋒抵賴狡辯毫無悔意」、「黃之鋒『政治檢控』論的荒謬邏輯」。

  另外也有大量他人批評其言論荒謬,呈現言論無理只為卸責的形象,如「馮煒光《紐時》批黃之鋒文章誤導」、「『狙擊為溝通』論霸道可笑」、「港大《學苑》批黃之鋒『無料到』」。《學苑》批評黃之鋒有關「革命」言論,指港人把黃之鋒奉為「高高在上的領袖」,是愚蠢和墮落的表現。同時以「跳樑小丑」形容黃之鋒,指他慣於興風作浪,但卻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卑鄙小人,呈現了黃之鋒荒謬無賴的形象。

  框架之二是指黃之鋒為漢奸。《文匯報》中的黃之鋒勾結外國勢力,反中亂港,意圖令香港社會變得混亂。標題如「『真兄弟』爆屢會美國官員」、「美國如何操控黃之鋒成為『雨傘革命』的爛頭卒?」、「黃之鋒『美國背景』大起底 外部勢力三年前看中 多管齊下捧成『政治新星』」等。黃之鋒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財富》五十偉大領袖等,被塑造為有居心,也是美國刻意安排的:「美媒吹捧黃之鋒居心叵測」、「《財富》吹捧黃之鋒說明了甚麼?」

  《文匯報》的標題中多次使用「漢奸」等相關字詞形容黃之鋒,該報用了許多形容詞如「挾洋自重」、「乞洋」等。除了用「漢奸」、「美國的馬前卒」等比喻外,亦在佔中清場時期中用上「釘在恥辱柱上的漢奸面孔」等句子,指黃之鋒積極參與佔中運動是恥辱,而且出賣國家。

  框架之三是指黃之鋒為眾叛親離的領袖。《文匯報》的報導指眾人因為黃之鋒的驕橫性格而離開他,甚至出賣背叛他。特別是提到黃之鋒有份創立的「學民思潮」中的成員:「前『學民』成員 批黃之鋒博出位」、「黃之鋒排除異己 『學民』墮落成『政棍』」、「調查報道 「學民」搞專制頻內鬥 黃之鋒驕橫跋扈 資金來源備受質疑」、「黃之鋒神憎鬼厭」等。同時亦試圖呈現他希望獨攬大權的形象,指他在組織裡「排除異己」、「驕橫跋扈」,導致盟友離他而去。


特別事件:獲獎及遇襲

  黃之鋒有四件特別事件值得留意:2014年10月登上《時代雜誌》封面、2014年12月成為法新社十大人物、2015年3月登上《財富》五十偉大領袖、2015年6月與女友一起在旺角被一對男女襲擊。前三起事件可歸納成同一類別,即獲得外國媒體的殊榮。三份報章又如何報導論述這些事件?

  有關獲得外國媒體殊榮的報導,《蘋果日報》的標題是「黃之鋒膺法新社十大人物」、「《財富》全球五十偉大領袖 黃之鋒完勝梁振英」。《蘋果日報》認為此事可證明黃之鋒完全勝過香港特首梁振英,是個出色的領袖。《財富》全球五十偉大領袖中梁振英沒有上榜,成為了《蘋果日報》的報導重點,符合黃之鋒「如此年輕已經成為出色領袖」的「民意領袖」框架。

  《明報》的標題是「黃之鋒登《時代》雜誌    湯鎮業:一看就是個漢奸臉」、「《財富》全球傑出領袖黃之鋒排第十」。《明報》報導了黃之鋒登上《時代雜誌》的新聞,但同時引述他人對黃之鋒的負面批評,一個正面訊息配上一個反對的聲音,反映開始有不同聲音質疑黃之鋒的能力和背後動機,符合在「佔中時期」中後期的時候,《明報》呈現的形象「被質疑的領袖」。

  《文匯報》的標題是「美媒吹捧黃之鋒居心叵測」、「《財富》吹捧黃之鋒說明了甚麼?」《文匯報》將此事塑造成美媒別有用心,無論是《時代雜誌》還是《財富》也是故意要吹捧黃之鋒,並不是因為黃之鋒有實力。這個論調配合了《文匯報》塑造黃之鋒「漢奸」的形象框架,符合了「他和美國有密切連繫」的描述。

  有關黃之鋒與女友遇襲事件,《蘋果日報》的標題是「黃之鋒遇襲案 警緝廿歲四眼男    黃:料針對政治立場」、「黎棟國稱查黃之鋒遇襲」、「熱心人到街站護黃之鋒」。《蘋果日報》連續三天都有跟進報導這件事,貫徹五個時期內黃之鋒經常被害,又有很多市民支持的「民意領袖」形象。

  《明報》的標題是「黃之鋒與女友街頭遇襲」、「黃之鋒入廠醫生以為畀差人打」、「黃之鋒遇襲:心寒但不放棄」。《明報》的報導引用了醫生以為是警察打黃之鋒的想法,反映當時社會上對警察的印象。而對於黃之鋒的說話「心寒但不放棄」則顯示了他的決心和毅力,但與《明報》在該時段的一般新聞所呈現黃之鋒受民意質疑的形象並不吻合,這顯示該報也有些報道傾向支持黃之鋒。

  《文匯報》的標題是「黃之鋒遇襲苦肉計谷「七一」遊行?」、「黃之鋒與女友報稱拍拖遇襲」。《文匯報》的論述符合「無賴」的形象,不同上面兩份報紙直接講述黃之鋒「受襲」。《文匯報》是以黃之鋒「報稱受襲」為題,顯示對於黃之鋒的說話半信半疑,並有機會只是「谷七一遊行的苦肉計」,符合了「跳樑小丑」興風作浪的比喻。


結論:三報各有立場和做法

  客觀公正是大家都認同為「好新聞」的原則,但近年越來越多學者關注香港新聞媒體「歸邊」的情況。事實上新聞媒體很難沒有自己的立場,本地和國際媒體也一樣。尤其是香港的傳媒要面對外間的商業和政治壓力,報導時就不可能沒有任何限制。

  過往有不少研究香港傳媒政治立場的文獻指出,《蘋果日報》是泛民主派的堅定支持者;《明報》則較為中立,走中產及知識分子路線;而《文匯報》是直接反映北京立場和意見的官方傳媒。

  今次研究所得的結果,符合上述三份報紙的一貫政治立場。《蘋果日報》傾向讚揚社運人士,塑造黃之鋒成為一個民意領袖。不過在報導的描述態度上卻與一般觀感有些出入。《蘋果日報》描述黃之鋒的標題有接近八成都是中性描述,只有約一成七是正面的。這個現象相信是和新聞報導傾向屬中性有關,評論文章就會更有明顯立場。

  相反,原本以為立場較為中立的《明報》卻只有七成的報導是中性描述,比《蘋果日報》的比例還要低,而有接近兩成的報導是負面的。《明報》的標題較有傾向性,而且所塑造的黃之鋒形象有前後期之分,由前期受人擁戴支持的社運戰士,變成後期受人質疑的領袖,這些現象均值得注意。

  《文匯報》的報導幾乎是一面倒偏向負面。本研究又發現,《文匯報》對黃之鋒的負面描述並非單一化,而是有三個面向的論述,構成了頗為複雜的被批判形象。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