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互聯網的新寵兒

2005-06-14
博客網站及參與人數皆與日俱增。
互聯網的出現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溝通工具。繼電子郵件(E-mail)、報告板(Bulletin Board)、即時通訊(IM)後,博客(Blog)成為互聯網中的新寵兒。 

博客何時出現眾說紛紜,但大部份人都以博客軟件的推出來界定博客的發展時間。博客軟件於一九九九年由Pyra實驗室推出,至今博客只有六年的歷史,然而全球博客人數與日俱增。去年七月Technorati記錄得全球有三百萬名博客用戶,今年三月博客人數已升至七百八十萬。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增幅超過一倍。

博客這個詞匯去年更是韋伯字典(Merrian-Webster)最多人查閱名詞之冠,可見博客這個新興的溝通工具在互聯網世界中越來越多人認識及使用。有見及此,很多互聯網的大企業亦紛紛推出博客服務供客戶使用。二零零二年Google收購Blogger.com;後雅虎(Yahoo!)推出 Yahoo! 360;微軟 (Microsoft)去年亦推出 MSN Spaces,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MSN Spaces在全球便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人登記為博客用戶。

博客以多形態出現

最初,博客常以個人日記的形式出現。但時至今日,博客的形式已超乎了記錄個人生活鎖事或感想。現時博客以多方面的形態出現:一些博客用戶把它作為一個意見交流的平台,提出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其他對這問題有興趣的博客使用者則會就此回應。有些則報導非主流的新聞,其間更對有關報導作出評論。部份博客用者更把它變為出版個人作品的渠道, 讓志同道合的博客用者成為自己的讀者群。而且博客不單以個人形式出現,它更可以是團體機構。一些機構便有自己的博客平台,透過密碼限制進入,從而使公司的員工能利用博客來作為工作上溝通的工具,甚至作為知識管理(例如:K-Blog, Knowledge Weblog)。一些企業亦為客戶建立博客平台,來拉近與顧客的距離,透過博客去獲知顧客對其產品的意見。

結集壯大力量

無疑博客給予我們自由發表言論的空間,其即時、互動、靈活、無邊界的特點令博客有很大的發展動力。用家只需按下傳送按鈕,他的意見、作品便會即時在互聯網上出現,供全球人士觀看。作品能面世與否不再操縱在發行商手上,創作人無需再等待出版商的青睞,或者發行時間的規限,只要你肯作出行動,你的意見作品隨時隨地可以刊載在博客上。「有麝自然香」便成為了博客的金句。博客可以說是一個真正體現言論自由民主的工具。

也許有些人會批評博客只是一個說說罷了的東西,純粹你說一句、我講一句的清談節目。然而,正如一個博客的解說:「如果只有一個人看,那就是日記;如果有幾十個人看,那是和朋友分享;如果有幾百人看,那就是一種影響力;如果有幾千個人看,那就是一個媒體。」當然,不可抹殺部份博客只是作為個人意見發表的工具,或者和朋友在空中聯誼的途徑,但也不可小看一些博客所產生的影響力及其對社會的作用。

互聯網可以觸及的層面是全世界,但其覆蓋面之廣不等於它是一種以所有人為對象的媒體。在互聯網中出現的博客亦有同樣的特質。博客講求的是針對性的讀者群,它無需要去把所有互聯網的用戶視為目標對象,而是要把有共同興趣的人成為自己的針對對象。在這圈子內產生影響力,再而推展至其他層面,形成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

媒體一向都是由大企業所控制,受眾者是被動。博客的發展將會改變了媒體這個現狀。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可以發展成為媒體,而它的讀者觀眾再不是「受眾」(audience),而是參與其中主動性強的「大眾」(public)。

百事可樂(PepsiCo)總裁Indra Nooyi 在哥倫比亞大學所發生的事件便充份顯示了博客的威力。Indra Nooyi在大學畢業典禮上,以手指來比喻世界列強關係的演辭引起了博客的迴響。部份博客對她以中指代表美國,尾指代表非洲等言論口誅筆伐。百事可樂在輿論壓力下,刊登Indra Nooyi的文章,Indra Nooyi除對事件道歉,而且還對其演辭內容作出澄清。

又如去年互聯網上一個汽車愛好者的網站上,一位網民講述他無意間發現用一枝原子筆便可輕易弄開Krptonite 牌的U形汽車鎖。未幾,博客 Engadget 發放了一個短片,展示整個開鎖的過程,其他的博客亦相繼發表有關的評論。據Technorati指出,當時便約有一百八十萬讀者瀏覽有關Krptonite的報導,而且更引起了主流傳媒機構《紐約時報》和美聯社撰文報導,可見博客對主流傳媒的影響。後來,Krptonite只好免費為客戶更換所有問題鎖。

發揮影響力

在世界發生災難時,博客亦擔當了重要的救援角色。在南亞海嘯發生時,博客充份發揮其作用。博客不單發出援助呼籲,而且更實況記錄災民的情況。

部份博客寫手更自發性地結集起來,形成一群協作公民新聞(Collaborative Citizen Journalism)博客。作為新聞工作者,他們除了如一般主流新聞媒體一樣報導新聞,更會對主流媒體的新聞報導作檢視和評論。當中具規模者如韓國的OhMyNews、三藩市的Bayosphere及維珍妮亞的WikiNews 和BackFence.com。 外界對這班博客新聞工作者漸趨重視。

博客的影響力亦伸延到政治新聞上。據 Harrias Interactive 今年三月的讀者調查顯示,在二千六百三十名網上成人受訪者當中,有百份之四十四表示最少有一次曾閱讀過博客的政治新聞。今年初美國白宮更准許博客加雷特.格提夫出席白宮每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可見美國政府對博客新聞的認受性。而美國的一些政府部門,亦已開始利用博客在互聯網上傳播消息。

良莠不齊的開放式媒體

然而,博客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媒體,無可否認當中會良莠不齊。除了文章的內容質素參差外,內容的可信性亦常常受人質疑。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博客來作出一些不負責任或惡意中傷別人的報導或評論。最近印度便出現假借該國女子網球好手隆尼婭.米爾扎名義在博客中出現,並且還談及米爾扎的一些個人私隱,引起了廣泛的評論。有見及此,印度政府正積極制訂一些具體的法例監管在互聯網上日益壯大的博客,並計劃頒發官方資格許可証予一些獲得認可的博客。

雖然博客的人數不斷增加,並且漸受外界的重視,但現階段博客仍處於一個探索期,大部份博客仍停留在記錄、評論的寫作功能。無論個人或者企業都在不同方向去尋找博客的潛力,試圖擴大其覆蓋的範圍及尋找當中的商機。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