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型網站紛紛推出讓用戶登記的個人blog服務。
韓國OhMyNews成為具影響力的另類新聞媒體。
最近幾期的《傳媒透視》都刊登了介紹博客(Blog或Weblog)的文章,可見博客已成受關注的新媒體現象。在歐美和一些亞洲地區包括內地,博客已不止是流行的互聯網新玩兒,更逐漸發展它的社會力量,引起討論。究竟Blog只是另一種IT fad(資訊科技的流行玩兒)?還是有機會發展成像電郵(Email) 一樣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啟動一次新媒體革命,並影響社會各方面(政治、商業和傳媒等)的發展?韓國OhMyNews成為具影響力的另類新聞媒體。
與不少地區比較,Blog在香港的應用相對狹窄,不過其潛在發展和影響力不容忽視。
讓我們從較闊的角度,初探博客社會力量的崛起、其發展潛能和局限性。
Blog的定義
最近本地的博客社群中,發生一場有趣的小風波。爭議源自一個電視新聞節目,把Blog介紹為主要是年輕人玩兒的「網上日記」(online diary),內容多屬生活瑣事。報導引來本地網民討論,認為這樣理解Blog過於狹窄,更有網民大呼主流媒體「不公平」,說要組織起來為Blog下個香港定義。
究竟Blog是甚麼?最中性的定義可解為:一種主要用作網上發表和溝通的互聯網軟件媒體。Blog軟件的主要特色是使用簡易和開放式軟件平台(open source)。Blog的出現讓一般不懂得製作互聯網的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把文章、圖片,甚至聲音和錄像放上Blog公諸於世。Blog的內容排列是時間倒序(即最新內容放在最上方位置),並具有網上即時回應功能,方便開放式溝通。
其軟件特性,讓 Blog最先發展成網民公開發表的日誌 (online journal)。不少台灣和內地網站都把Blog意譯為「網上日誌」或「網民日誌」。內地更普遍音譯為「博客」,突出Blogger個人化的一面。
Blog軟件在一九九九年才開始出現,最近兩年進入發展高峰期。國際大互聯網站紛紛推出讓用戶登記使用的個人Blog 網站(如:Yahoo!360、Google 的Blogger.com、Xanga、MSN Spaces)。據專業互聯網調查 ,全球Blogger 人數快速增長,已超過千萬。估計平均每7.4秒,便有一個新博客網站誕生。
從「博客」、「部落」到「博客棧」
剛才提到某電視節目對香港Blog的介紹,也不能說是錯。外國調查顯示,過半博客都是十三至十九歲的青少年 。雖然香港沒有類似調查數據,但只要瀏覽大型互聯網站,不難發現大多數的本地Blog,都是青少年作個人日記和談天之用。
現時Blog在香港應用實在是仍較狹窄。在其他地區,博客已經伸展到各個領域,由原先個人主義色彩濃厚的「網民日誌」,發展出各類不同主題的博客社群,科技、政治、政策、生活興趣、寵物、花魚蟲鳥……,甚麼題目都有。Blog在台灣被譯作「部落」或「部落格」,有趣譯名頗反映博客們自由地在網上「埋位」組成不同的「部落」。
外地亦有先行組成博客班底,然後推出的博客網站,當中名人或政評人擔大旗的網站頗受歡迎。最近,本地終於出現了類似的雜誌式博客網站,稱為「博客棧」 ,此譯名頗有以Blog建立集體發表平台的意味。
博客成公民社會新力量?
博客社群的興起,對公民社會的發展起碼有兩層積極意義。(一) Blog是一種廉宜簡便的新媒體,讓無論是個人或是資源短缺的民間團體,都可輕易地透過互聯網公開發表,並隨時更新內容,成本頗低,無疑是增加公民社會活力的一大發明。
(二)Blog可不受主流媒體的商業或政治限制,增加小眾和弱勢社群的發聲途徑,也可以透過Blog建立新的社群,慢慢累積影響力,反過來引起主流傳媒和大眾的注意。
Blog有助提高言論自由,增加意見表達的多元化,激活公民社會。博客在公民社會的發展潛力,能否影響主流政治和大眾媒體?
博客是政治新勢力?
在言論自由傳統較強的美國,博客崛起對政治的影響,特別受矚目。二零零二年,博客大肆抨擊資深保守派參議員洛特(Trent Lott)的種族歧視言論,最終洛特道歉,其後放棄角逐參議院領袖一職。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大量Blogs湧現,無論是共和民主兩黨的參選人(例如民主黨初選候選人 Howard Dean),還是無名小卒都成了政治博客,部份業餘博客成為競選評論新寵兒,更有趣的是出現了不少對壘的美國人道歉Blogs-一方向世界為美國發動戰爭道歉,另一方則反對道歉。
英國今年五月大選,各主要政黨參選人也有其博客站,成了競選指定動作。
言則Blog對推廣自由派政治理念有利?不一定。情況複雜並按個別社會的獨特政治生態不同而有所變化。以美國為例,保守派陣營在過去一二十年,策略性地投放大量資源在智囊和各種輿論平台,包括互聯網。他們認為主流傳媒太過自由派(其實不盡然),並對近年傳媒在伊拉克戰爭的立場漸漸由支持轉為質疑,有所不滿。很多保守派的博客興起 (據報導當中不少並不是真的散兵游勇),對主流媒體評論大肆抨擊。至今起碼發生了Rather gate 和Jordan gate兩椿事件,導致CBS老牌主播Dan Rather和CNN新聞總管Eason Jordan相繼辭職。
在英國,雖然工黨的博客站被評為最佳,而其他政黨以博客和競選新科技打擊貝里雅政府連任的希望,最終也幻滅。不過研究卻顯示 :大部份的英國博客對所有政黨都不大信任,網民反而質疑政治人物的Blog多出於職業槍手,不夠真誠。大多英國博客代表新一代的草根心聲,質疑主流政治是另類政治訴求的表述,在英國博客群中很受歡迎。
博客的社會力量在亞洲的發展,更有吊詭之處。例如新加玻政府大力推廣發展全民上網社會,博客在新加玻出現比大部份亞洲地區(包括香港)更早,評論社會時事的博客也有不少,但批評政府還是要特別小心。早前無國界記者指出,新加玻政府對互聯網進行審查,一位身在美國的新加玻學生博客,批評政府的獎學金計劃,其後該博客站及其它曾轉載有關文章的網站,在當局壓力下關門大吉。
一般中國內地博客對政治議題都諱莫如深,公開發表批評政府,始終是民間禁忌。據報導和互聯網研究 ,內地對互聯網的監控系統非常先進,精準程度為國際之先,盡量只針對議題敏感的通訊,大部份敏感的博客內容被過濾;至於關閉大小博客網站情況,時有見報。然而,政治本質是眾人之事。在內地可能被視為敏感的事情太多了,總有漏網之魚。最近,黑龍江沙蘭鎮發生水災淹死學生的慘劇,大量民間見證的博客文章立即在網上湧現,反駁地方官對災情的隱瞞,斥責災前的疏忽。最後,官方修正了消息,並對死難者家屬作出較大的賠償。
博客化身人民媒體?
無論東方西方,主流媒體都受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政治或商業限制,Blogs能否突破成為人民媒體?互聯網媒體經多年發展,暫時結論是主流媒體的資源和覆蓋面龐大,不會被網上媒體完全取代。但博客的出現,確實有條件把另類新聞媒體,推到新的發展領域。
南韓OhMynews的出現是個突破。OhMynews是以市民作為業餘記者,網民合力製作的網上報紙。四年前,創辦人感到南韓主流媒體過份保守、親財團和親美,而成立OhMynews,至今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總統盧武鉉當年競選被主流媒體忽視,卻得OhMynews博客們經常報導,間接造就盧的當選。
去年南亞海嘯後,博客把主流媒體無法取得的錄像和資料分享。人類在危難中互相幫忙互傳消息,這種既原始又可貴的精神,如今可在網上實現。
博客新聞媒體的特點是非專業、多角度、主觀客觀夾雜,和質量保證主要靠網民互相監察,被譽為民主媒體。
博客帶來商機無限?
OhMynews等博客媒體如何維持財政呢? 現時大型博客站主要還是循廣告取得收入。如何從博客帶來新商機,是不少業界頭疼的問題,畢竟這是內容絕大部份是免費的媒體。外國有科技公司開始以Blog 為大型機構進行項目管理或內部溝通系統,期望突破商機。
Blog在香港
新媒體能否普及至大多數人,不外視乎三大條件:(一)經濟因素-是否廉宜甚至免費;(二)使用是否簡單容易;(三)應用範圍是否多樣化和具創意。
Blog的本質已符合首兩項條件。第三項條件,則與個別地區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文化特質和對新科技的採納節奏,大有關連。
華人社會中,香港無疑在言論自由和接受科技方面較發達,但在文字發表的意欲和質素方面,普遍較內地和台灣弱。
Blog的發展需要香港人公開發表的意欲、創意和膽量。
在香港Blog會否發展至像Email般普及?改變公民社會發展模式?成為另類傳媒和輿論力量?甚至帶來商機無限?
關鍵大概是老生常談的一句: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