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互聯網的終極價值

2006-04-15
 
  星期五的晚上,同事都已離去,自己也想快點回家,想到第二天不用上班,人總覺特別輕鬆。

  打算將網上信箱《師傅過招》的來信分好緩急次序就離開,沒料到收到這麼的一封來信:

  「我好驚唔知應該點做好。雖然自己都知要落左佢,但我好驚去到會喊,我喊唔係因為唔想冇左佢,而係驚好痛!我條仔叫我諗清楚,但我地根本冇能力去養佢,同埋比我阿媽同屋企人知道一定鬧死我!我應該可以點做?真係好煩。我今日起身驗完就打比我條仔之後就係咁喊,我地會星期一返大陸落左佢!」

  不經不覺在青年網站工作超過五年,這個專為青少年解難釋疑的網上信箱也成立了近四年。不時會收到叫人吃驚令人咋舌的來信,但像這般危急的也還是第一次。已經是星期五,下星期一就要把一條小生命殺掉,實在感到恐怖!恐怖的感覺把放工回家的慾望冷卻。手指像也感受到一份迫切,飛快地在鍵盤敲打,第一時間把電郵送出。沒半點把握,但也只能盡力而為,希望能把她從懸崖邊緣拖回來。

  結果會如何?不知道!盡人事,聽天命。

  只知道一切都靠著互聯網來進行,就是人們一直認為的虛擬世界。當然不能確定這網上來信內容的真實性,但累積回來的幾年經驗告訴我,是真有其事的機會相當高。每逢特別日子之後,如聖誕節、情人節等,總會收到不少青年人的來信,告訴我們他跟男或女朋友發生了關係,情形是如此如此,會有BB麼?從字裡行間的迷惘和徬徨,我們能感受到事情的真實性。當然,要在虛擬世界中探索真真假假毫不容易,且還是相當吊詭。

年青人網絡尋找出路

  互聯網出現初期,人們認為網上的人際關係是疏離和虛擬的,一切都只發生於在線與離線之間,所有用來辨識身份的東西:名字、年齡甚至是性別無一可靠,全都可以是假的。青年人進入網絡可以任意妄為,但亦可以是任人宰割。網友相約見面被騙財騙色的個案,時有所聞。所以互聯網對不少青年人來說,其實是危險地帶。

  危險,除了是會被人騙財騙色外,還有五花百門引誘青年人犯法的陷阱,點對點下載電影等的侵權行為實在也不用多說。互聯網似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屏障,即使進行不法行為也很難追查,讓人覺得是安全的。就是這種安全的感覺,把青年人帶到險地,隨時身陷囹圄。

  然而,這堵能讓人隱姓埋名的安全屏障,又確實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護,讓他們可以毫無隱藏地,將心底的說話盡情傾訴。他們不用擔心會被父母、老師、同學們知道自己的事,也不用經歷跟社工或輔導員面對面訴說自己困境所帶來的不安。它就像為自己製造一個虛擬的替身,在網絡裡尋找現實世界的出路。

資訊泛濫的世代

  當然,互聯網不是青年人的專利,只是成年人的著眼點會有些不同吧。否則就不會有所謂的科網股爆破了。

  不過,科網的神話幻滅,反而讓互聯網有空間去慢慢發展。只是人們的目光仍停留於資訊或知識的傳遞,於是它又為我們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資訊的流通以驚人速度暴增,有時甚至到達令人討厭和吃力的地步。討厭是打開一個新視窗,總擔心會彈出另一個更新的視窗,因為有更多的資訊要提供給你,想安心地瀏覽,先得安裝欄截軟件;吃力是即使自己不斷的追趕,好像總追不上資訊增長的速度,總怕自己落後了。

  說到資訊泛濫,想扯遠一點,最近走進某商場的洗手間,做我認為是最私人的事。當時是使用「企位」的,埋了位,在眼前出現的並不是往常的「如廁後要洗手」字句,而是一個小熒光幕,正播放著某男藝人的活動。如此短暫和私人的空間,資訊發放者也不肯放過。

掀動心靈溝通的媒介

  這幾年透過網絡去建立青年群體的工作,讓自己對互聯網有更深的認識和發現。印象較深的一個故事是一位十九歲患有血癌的女孩,把自己跟病魔搏鬥的心路歷程放上自己的網頁,觸動了無數瀏覽者的心靈,女孩最後不敵病魔離世,但她媽媽卻延續著女兒的網站,從師奶變成網頁高手,又是一個令人觸動的故事,最近香港電台把這個故事播出,令一批遠至國內心靈被掀動的人湧進我們和女孩的網站,寫下無數真情的留言,幾乎把伺服器拖跨。沒半點經濟效益,卻是感動人心。

  所以,假如我們仍以為互聯網只是資訊高速交流的工具,那它仍只是功能主義下的一個頗為好用的媒介,距達到人類歷史進程中它該扮演的角色還有一大段路,而我們對它和對自己也未夠認識和了解。

  資訊發達流通,無疑對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幫助,但人的心靈卻是更多的不快甚至抑鬱。互聯網的速度越快,我們的壓力越大,我們要在自己製造出來的資訊高速公路上追趕,老實說,相信很多人都想停下來,只是大家都有點心有餘力不足。於是只能在那無止境的追逐中掙扎求存。最後弄得家庭破碎、人際割裂,除去名牌衣著和咭片上的名銜,剩餘的只有空虛和孤獨,或許還有一個華麗的單位,但未必是一個家。

  假如我們仍以為科技發達再發達,物質豐富再豐富就是人生,媒介還當仁不讓地將些信念繼續延伸,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一個有速度卻無深度;有資訊卻沒靈魂的社會。

好好為互聯網定位

  今天不少青年人將日記放在網上,或許我們一班老鬼很難明白-為甚麼日記要放上網,不是應該放在有鎖的抽屜裡麼?因為青年人已比我們更早窺探到互聯網的終極價值,就是幫助人們作更深層的溝通。雖然青年人面對很多迷惘與掙扎,但他們已開始透過互聯網尋找現實困境的出路,尋找現實世界中失落的人際關係。

  說了一大堆,又製造了一堆資訊垃圾或者垃圾資訊!只想說,互聯網已跟我們的生活不可割裂,尤其對我們年青一代而言。假如我們希望明天活得更好,靈魂深處更滿足,就要好好去為互聯網定位,它不該再單單只是資訊高速傳遞的工具,而應該是幫助我們靈魂深處被觸動的一個媒介。這才是它在人類歷史中該擔當的角色。亦只有當我們都發現和認同這個方向,我們才能共同努力,令互聯網發展得更豐富更成熟。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