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網上公民教育,教導年青人如何善用網語。
現時全球平均每分鐘便有一個新網誌產生。
網語句子及手機短訊均以精簡為主。
「萬維網」(或稱「互聯網」)不但已是家傳戶曉的資訊平台,更是工商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衍生工具。它的面世能使海量的資訊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給不同的群眾共享。猶如十九世紀初,機械的發明推動了當時的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令全世界工業從人力進步至以機械為主,把生產力以及社會水平大大提升。萬維網在本世紀同樣起動了信息革命(Informational Revolution),並創造了全球一體化(Globalization)、知識型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等現象,全世界的生產力及人類生活質素因而更上一層樓。從此可見,萬維網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確實貢獻良多,但它卻是一把兩刃刀,若不正確地使用,則會惹來反效果,對各地文化的發展帶來負面而深遠的影響。現時全球平均每分鐘便有一個新網誌產生。
網語句子及手機短訊均以精簡為主。
本文分析萬維網對中國文化的衝擊,並從不同語言學(Linguistics)角度,探討萬維網的生態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第二節以語言應用(Applied Linguistics)為導向,分析網上語言的特徵;第三節的討論則從社會語學(Social Linguistics)角度出發;最後在第四節的結論中,本文會提出一些改善網上文化的意見。
不一樣的語言
在萬維網上所用的語言與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有不少的差異,它被俗稱為網絡語言(Network Language),簡稱網語。網語如廣東話、潮州話、上海話......等是一種方言(Dialect),而我們在學校語文課所學的乃是正規「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或一些所謂的「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正規語言的文法相對欠靈活性,更新緩慢,不論是詞彙、語法或語義一經制定後便很少更改。
試想,一本文法書(Grammar Book)或一本字典(Dictionary)編寫後而再更新的例子寥寥可數,主要因為每次要更改的內容甚少,要改編的話會勞民傷財,所以出版商一般都會累積更新內容,直至相當份量才進行改編。反過來說,方言(特別是網語)的更新率非常頻密,因此傳統的編輯手法已不合時宜,無法使用。近日《北京晨報》刊登了在中國網絡上最常用的網語詞(表一列出其前十名),這些詞語當然並沒有在傳統平面字典內出現,再者,與上兩個月的最常用詞比較已是截然不同,反映了網語詞的高更新頻率。
在造詞方面,網語有四個較為明顯的特徵,包括轉義性、同音(近音)性、縮略性及多樣性。例如以下的網語句字:
「偶的粉絲和LP都來了北大。」
其中「偶」表達「我」,具有同音性特徵;「粉絲」富有轉義性的特點以表達「Fans(支持者)」;「LP」表達「老婆(太太)」,具有多樣性(包括同音及縮略性)的特徵;最後「北大」表達「北京大學」同樣具有縮略性的特徵。以上例子經翻譯後所表達的語義如下:
「我的支持者和太太都來了北京大學。」
據研究,常用網語詞(九千七百六十三個)比常用正規漢語詞(八千二百二十五個)還要多。
在造句方面,網語句子偏向精簡,主要是因為網民大多以聊天為主,再者很多年青人喜歡利用手機發短訊,因手機屏幕可容納字數有限,而且短訊大多都是閒談而已,所以所寫的句子不宜太長或太深。網語句子是不能利用正規語法來分析,它的主要特徵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 詞序不順:如「大亂人們門口」。如果用正規語言,這句子應是「人們(在)門口大亂」。
(二)簡略:如甲問乙說「早飯?」(「你吃了早飯麼?」),乙回答「請我?」(「沒有,你想請我嗎?」)
(三)頻用符號(見表二):據統計,在網上討論區(BBS)符號的使用率高達55%,高於正規語言的同一使用率。如「走吧:()表達「很不開心(不願意)離開」;如「走吧:D」表達「離開時非常高興」。
中文網語的規律與正規漢語大有差異。因此現有的語言處理理論(theory)、資源(resources)及技術(technology)皆用不得其所。要好好理解這方言,我們需要新的字典、語法、語義知識及以它們為基礎的網上電子工具來有效地滿足網語不斷更新的要求。
不一樣的文化
萬維網發展趨勢凌厲銳不可當,全球網民約十億,佔全球總人口15.7%;而中文為第二常用網語佔全球9.9%,自二零零零年增長了三倍多。 以網誌(weblog)為例,據統計,直至二零零六年二月份,全球約有二億個網誌,平均每一分鐘便有一個新網誌產生;而在香港,超過80%的網誌用戶是在十六歲至三十歲之間,三十歲以上的用戶只佔15%左右。這很明顯帶出了嚴重代溝的情況,似乎做家長越來越難了解子女的心態,導致經常質疑甚至痛罵他們經常上網的行為。 據統計,一般香港網民上網的目的有以下幾種:
抒發情感(28.2%)
與朋友連繫(16.2%)
對自己的一種治療(13.3%)
批評文化 / 政事(10.9%)
提出資料(9.5%)
擺放影像或聲音製作(7.3%)
其他(6.7%)
結識新朋友(5.6%)
對新聞業感興趣(2.1%)
萬維網實際上已漸漸建立了一個自己獨立的小社區(e-community),在這社區生活的民眾有其特別的溝通文化。我隨機從一個討論區(BBS)下載了一千個信息樣本,進行了一些簡單針對網民行為的統計(見表三),結論如下:
-- 傲慢與偏見:在一千個BBS信息樣本內,有20%的論題是不多於兩個回覆的。這顯示了網民很偏見,他們只為了抒發自己的意見而罔顧他人的感受,把一些未經分析或過濾的言論發放。再者,在餘下的80%內,有15%的言論並非出於對社會或他人的關注,而是出於傲慢及自私的理由,只為了發洩個人的不滿或憤怒,不惜撒謊甚至造謠,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 不禮貌甚至污穢:在樣本中約5%包含這類的語句。面對負面的評論,一些人對自己的語言失去控制,使用不禮貌甚至污穢的語言,造成了以罵還罵的惡劣局面。
-- 欠缺考慮及魯莽:在萬維網提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基礎上,成千上萬的網民能對任何一個人的言論立刻提出批評。一些人面對批評和指責不能理智處理,進一步發放魯莽的言語。在我們的樣本中,約10%的回覆是屬於這類。魯莽的回覆,是在電腦操作上用戶很容易犯的錯誤。以電郵為例,未經深思熟慮的郵件,經常因發信人錯誤地按了「輸入(Enter)」鍵而公諸於世,甚至連不應閱讀那些郵件的人也能一覽無遺,導致天下大亂。
結論
本文反映了萬維網上語言的文法及使用特徵。在萬維網上的信息每刻倍增,利用人手處理其實不切實際,但網語萬變、不規則,現今傳統的自動語言分析工具都已不適用。我們有急切的需要,研發一套嶄新的網語處理技術。在設計上,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網民如何適應網語環境變化為藍本,動態地(dynamically)自動學習新的詞句、新的語法、新的語義,設計出一套高效的「網語處理系統」(Network Language Processing System)。
很多網民都選擇互聯網為發表言論及抒發感情的平台,但他們之中不少人會以傲「慢」的態度,利用粗言「穢」語,並魯「莽」地不顧後果發佈自己的意見,這些行為有顯著上升的趨勢。若我們不設法控制這陋習,便有如星星之火,不但會影響中國萬維網發展,也會對漢語文化造成極大的衝擊。這問題非比尋常,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少網民建議立例監管網語使用,但這只能治標,若要治本我們應從教育著手,從小學便開始推行網上公民教育,教導年青人如何善用網語。這絕對不是天方夜譚,試想今天的香港年青人都很自覺地排隊候車、等電梯......等,相反地,這現象從沒有在七十年代發生。但如何設計這課程,需要我們花點心思。但無論如何,政府、學校及家長必須加強合作,設法避免萬維網淪為一個滿載陋習的「慢穢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