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hk」看Web 1.0到Web 3.0的互聯網趨勢

2007-10-12
  香港的互聯網使用量僅次於亞太區韓國,使用量相當高,而上網時間亦排行世界十大行列。據政府統計處於二零零六年五月至八月期間,就資訊科技在香港住戶及工商業的普及程度所進行的統計調查顯示,住戶的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滲透率及使用率,均維持於高水平,而工商界的個人電腦使用率,在整體上已趨穩定;互聯網的使用率則有所增加,電子商貿活動亦維持穩定增長。再者,相信大部份本地公司,都視個人電腦為辦公室的基本通訊設施,與商業電話及傳真機並重。

  除了政府統計處的調查外,就以「.hk」登記的域名數字來看,亦可見互聯網在香港的應用之強。「.hk」是國家代號頂級域名(country-code Top Level Domains,ccTLD)之一,代表香港在互聯網世界中的認受性及可信性,可謂是本地的網上身份。根據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的紀錄,九十年代初期,登記「.hk」的域名僅約萬餘,唯截至今年八月,「.hk」域名的註冊數量已達十四萬之多,增幅絕對不容輕視。
  
  毫無疑問,互聯網在日常生活已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對我們的工作、休憩、學習及生活形態有著深遠的影響。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使用者對互聯網發展的應用、參與,以致引起近期廣泛關注的Web 3.0,均對互聯網社群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

由1.0單向到2.0互動

  簡單而言,Web 1.0即第一代互聯網(一九九零至二零零零年),Web 2.0即第二代(二零零一年至現在),Web 3.0即第三代(Web 2.0以後)。隨著科技進步,互聯網亦不斷演進,每個時期展現的面貌和內容亦各有特色。Web 1.0是指互聯網剛普及的時期,90%為企業和機構的商業網站,以「單向」方式為發佈訊息的溝通渠道;而上網主要目的是以功能性較多,網民亦可從網站讀取資訊。這個時候,網民大多以電話線接駁上網。

  隨著互聯網普及,上網月費下調,連線速度亦隨寬頻的廣泛應用而提升,上網便利了,於是逐漸進入Web 2.0的寬頻上網時代。這時期的特色是個人網站、網誌、網上電台、網上短片分享,及各式其適的互動網站亦乘時興起,例如YouTube、Blogger、flickr.com及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等等。雖然主題各有不同,但它們都要求用戶投入地參與及表揚即時性的反應。除了這些著名網站外,還出現了大大小小以強調互動性的溝通及交流網站,如討論區、投票站和情報交流網等等。另一方面,網上連線遊戲及虛擬社區亦相當普及,它們提供網上共同溝通互動平台,給予網上社群共同參與在虛擬世界的各種社交活動;尤以青年人為甚,他們可同時聯群結友,一齊參與網上購物、交換虛擬物品、貨幣、資源轉換及飼養寵物等,這亦都是Web 2.0內十分重要的環節。

  如上所述,由二零零四年開始至現今,短短數年間,以「.hk」註冊的域名數字亦有數倍的增長,當中以只供持有香港有效商業登記證或海外公司註冊的商業機構申請的「.com.hk」及凸顯香港本地網上身份的「.hk」升幅最為顯著,上升近56%。回看開首提及的政府統計處調查,僅約17.5%的工商業單位設有網頁或網站,雖然相對二零零零年的數字已多出10.5個百份點,但明顯地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對越來越多的公司會選擇以「.com.hk」為網上平台,以顯示其高度可信性、可靠性來推介服務及商品,並與本地或海外客戶及供應商進行互動網上交易與溝通。
  
  此外,香港政府年初推出「二零零七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簡稱「數碼21」),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碼城市」,透過電子政府計劃(e-government),達致一個數碼共融的社會。政府早幾年大力宣傳的「ESDLife 生活易」及今年新推行的「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為香港市民提供廿四小時一站式的公共資訊和服務,並希望鼓勵市民互動與參與,使所謂的電子公民(e-citizenship)得以廣泛應用和普及。
  
  有見及此,以標誌颻茪H身份,並持有香港身份證而登記的「.idv.hk」域名註冊亦日漸增多。今年三月香港正式推出中文域名,以迎合三岸四地(中、港、台、澳)的商貿頻繁及以中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市場需求。中文域名的推出,標誌著香港互聯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亦與本地中、英雙語並重的文化互相配合。當中以個人身份登記的「.idv.hk」更大受歡迎,自推出中文域名後的短短數月內,註冊量上升以倍計,反映出現時香港人對個人化網絡的追求,及中文域名亦開始被廣泛注視和應用,這正切合Web 2.0潮流下自主互動、多媒體及雙語的獨特性質。

互動到自由
  
  至於新興的Web 3.0,思考式網絡(幫助用戶思考)是其一大特色。技術方面,資訊傳輸速度將進一步提高,其中包括廣泛應用點對點的傳送方法,不但令資訊傳輸更快,而且流通更廣,網民可自由定義想看的資訊,自主地控制傳播內容和時間,透過即時網上重溫(On-demand webcast),用戶可按喜好隨時停看、重看已選取的資訊。此外,支援聲控操作,語意連繫網(semantic web)將會大行其道,包括具有資訊判斷力的搜尋器,語意連繫各種網站,令資訊搜索變得更容易。
  
  正如上文所述,Web 3.0雖具有如人工智能的優勢,但其應用普及化程度仍尚在摸索階段。Web 3.0的成功及發展重點,是取決於點對點的傳送方法、個人電腦保安及環保問題。每個家居及個人電腦均可成獨立網站的伺服器,除了採取使用者的自發應用軟件外,亦透過點對點,將多樣化的網頁模式如綜合圖片、視像等互動資訊高速傳送,令資訊流通變得更廣泛,網民可按自己喜好,參與不同的網上社群活動,會見世界各地網友。因此每部電腦均須長期保持接駁開通,以便增加互動性和網上方便,但這亦帶來耗電及環保問題,和網絡安全的隱憂。
  
  然而,隨著WiFi、WiMAX及3G等無線上網技術的成熟,全天候戶內戶外無線寬頻連線將成為Web 3.0的另一個重要特色。網民可隨時行樂,達到「隨時、隨意、隨心」的境界。今年度香港政府的財政預算案,便提出打造全城WiFi的宏觀,「GovWiFi香港政府WiFi通」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加上私人機構的市場宣傳,足以令人相信 Web 3.0在港普及實在是指日可待。再者,於開發自家獨立網站的同時,以結尾是「.hk」的香港地區頂級域名將會站於更重要的位置。預測在未來互聯網及Web3.0的發展道路上,以「.hk」和「.idv.hk」域名來命名的個人網誌和社群分享的網站會越來越多,其發展空間之大實難估計。
  
  互聯網為社會所帶來的方便及效益無遠弗屆,綜觀全球各行各業,尤其是資訊科技界的巨頭,亦已經磨拳擦掌以求做好準備,迎接Web 3.0時代的來臨。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國際動感之都及交通運輸樞紐,香港一方面緊握中國大陸蓬勃的經濟機遇,另一方面應持續發展香港優勢,除了努力保持穩定的互聯網增長之餘,亦須著力於科技研發,提倡新應用程式、軟件開發及人才培育,以裝備好自己,好好地利用Web 3.0這個重要的契機,為香港創造持續競爭力。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