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集區內專業力量
首先,亞洲民意研究網絡的創會成員,包括來自兩岸四地的學者專家,以及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代表,可謂幅員廣闊。不過,由於組織的發展尚屬初階,會員人數不多,要在亞洲地區發揮專業力量,看來還要一段時間。
回顧組織的成立過程,可由2012年世界民意研究學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WAPOR)香港年會的籌備工作說起。2010年5月,世界民研學會在芝加哥召開週年會議,決定改變慣例,把歐美輪流主辦年會的模式,改為三年週期,三年一次加入「其他地區」。筆者當時擔任學會理事,順理成章申辦兩年後的年會。有關申請在2011年5月學會的鳳凰城理事會議中正式獲得通過,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得以在2012年6月主辦學會第65屆年會。宣傳活動在2011年9月學會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年會中正式開展。
之後,筆者及民研計劃成員不斷出訪世界各地,邀請學者專家參加香港年會。最後,出席香港年會的人數和論文數目,同時創出學會的歷史新高。由於年會是首次在北美或歐洲以外舉行,不少以往因為時間和旅費問題而未能參與年會的亞洲學者和專家,今年得以參加盛會。亦因如此,有關人仕在與會期間,都積極討論在亞洲地區成立類似世界民研學會的組織,結集區內力量,促進區內發展。
有關人仕之中,韓國代表最為積極。筆者在籌備香港年會的過程中,曾經到訪韓國參與研討,並與韓國友好詳談成立亞洲網絡的具體意義。所謂專業無國界,亞洲的專業力量就這樣集結起來。
直接促成網絡的成立,可說是世界民研學會香港年會中的一次餐聚,由筆者安排,韓國代表宴客,邀請亞洲各地代表共聚一堂,討論成立亞洲組織。原來,英雄所見略同,眾人一拍即合。
就這樣,香港年會後幾個月,透過無數次電郵溝通,一次網上視像會議,一次在韓國舉行的核心但非正式會議,事情就迅速發展起來。
2012年11月27至28日,亞洲民意研究網絡籌備委員會在泰國召開會議,首天在曼谷舉行,次日移師北標府,會議內容包括專題演講、亞洲國家地區民意調查發展報告、以及兩節有關亞洲民研網絡自己發展的事務會議。結果,與會人仕一致同意即時成立亞洲民意研究網絡,並且討論、修改及通過由筆者在會前負責草擬的會章,選出會長,成立秘書處,並且議決未來的會議日程和發展方向。至此,成立亞洲網絡的工作可謂順利完成。
按照會章,亞洲民意研究網絡的使命在於:
1) 推動亞洲各國及各地進行及發表科學民意研究工作;
2) 推動有關工作所須的科學知識和工具;
3) 推動及協助亞洲地區發展及發表民意研究;
4) 推動世界各國發表亞洲地區民意研究的成果;
5) 推動國際合作及知識交流,包括不同科學研究領域的學者、專家、行家和用家之間的交流。
會章又列明,亞洲民研網絡會與其他國際組織緊密聯繫,共同發展專業民意研究工作。有關組織包括:世界民意研究學會(WAPOR)、美國民意研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AAPOR)、歐洲民意及市場調查協會(前稱European Society for Opinion and Market Research,現稱World Association for Social, Opinion, and Market Research,但繼續簡稱ESOMAR)、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等等。
當然,組織的最重要活動,就是舉辦亞洲民研網絡年會,就民意研究領域的頂尖問題,和亞洲地區的民研發展狀況,進行學術研討及知識交流,再為組織的未來發展調教方向。泰國會議初步決定,2013的年會將於明年11月在韓國舉行,2014在日本舉行,2015在印度舉行。筆者個人希望,不久將來,內地會考慮申辦年會,把民意研究的課題帶到中國本土。
亞洲民研網絡又有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出版學術期刊,提供平台促進亞洲地區的民意研究。初步構思,期刊以英文發行,但歡迎會員國家或地區以本國語言翻譯翻印。至於期刊的總編輯和編輯委員會,則會由理事會委任,分散於亞洲各地,能者居之。
此外,為了籌辦泰國會議,筆者和港大民研計劃的同事開設了一個網頁http://anpor.hkpop.hk/,作為會議的資源中心。亞洲民研網絡已經決定,把有關網頁轉化成為組織的正式網頁,向世界開放。可以預期,有關網頁的流量將會不斷增加,直接反映亞洲民研專業力量的發展。
根據筆者的構思,亞洲民研網絡的主網將由秘書處直接負責,以英文為主要語言,但會同時採納多種語言,作為輔助網頁。該等輔助網頁可能交由各地代表負責翻譯和管理,甚至直接與有關地區的代表機構聯網,互相呼應。
在2012年世界民研學會香港年會期間,學會發表了最新一輪由筆者負責統籌主理的「民調發放自由全球報告」。汲取有關經驗,以及基於有關數據,亞洲民研網絡的秘書處會繼續跟進亞洲區內民調發放自由的發展,並會透過網頁,公開邀請各國學者專家共同編寫亞洲地區民研發展狀況,猶如一本關於亞洲民研發展的維基百科全書。
經費方面,泰國會議已經決定,亞洲民研網絡的個人會費為每年六十五美元,折合港幣五百元左右,屬於同類世界組織的下限。此外,組織又設立了機構會籍、學術會籍和附屬會籍,以吸納不同種類人仕和機構的參與,共同發展亞洲。當中,學術會籍只開放給學術單位,而附屬會籍則開放給並非在亞洲居住和工作,但對亞洲地區的民意研究有濃厚興趣的人仕。
以亞洲力量發展亞洲
亞洲地區的民意研究工作發展緩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其他國際民意研究組織的年費高昂,年會又在老遠的地方舉行,不便亞洲人仕參與。現在,亞洲民研網絡決意用制度改變現實,以亞洲力量發展亞洲,不讓其他地區和組織專美。這或許是成立亞洲民研網絡的最大意義。
當然,作為一個香港人和中國人,筆者自然也希望香港這個亞洲都會和國際城市,能夠在這股國際潮流中發揮一定的影響力。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近年積極與兩岸四地和其他境外學者專家開展交流,承擔不少策劃和組織的工作,目的就是希望香港華人可以集天下之大成,為華人社會和整個亞洲地區爭取一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