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 2015

2015-09-01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網絡傳播研究中心於 2015年7月向1443位中學畢業生進行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1) 受訪者使用手機上網閱讀、娛樂、工作,交談等,平均每天約兩個半小時;(2) 從全港14份收費報章及6份免費報章分為閱報或上網獲取新聞資訊中,佔第一位是「從手機進入 [蘋果日報] 網站或 App」;(3) 綜合所有列出的新聞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台、電台、網絡媒體的使用,第一位是「無綫電視TVB」;(4) 社交媒體使用方面,佔第一位是「Whatsapp」,最常使用行為則是「與朋友即時通訊」;(5) 比較兩性使用社交媒體時,「與朋友即時通訊」,「接收及發送訊息」,「看電影或視頻片段」,「瀏覽相片」,均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女受訪者均比男受訪者 使用較多。


研究方法

   這次調查的主要對象為中學畢業學生,年齡介乎17至20歲的受訪者合佔百分之96.8。調查以問卷形式進行,以不記名方式回應。問卷調查不多於四版A4 紙張,並全部於十五分鐘內完成。這次調查共派發及即時收回1443份問卷。為了以最短時間取得最多對象回應,我們選擇了中六畢業生放榜當天起一星期裡 (7月15-22日),留守於本地其中一間大學生招生報名處派發問卷。

  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資料,如性別、年齡及使用手機上網時間;閱讀報章及網絡新聞的習慣;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以及使用這些社交媒體的習慣。分析方法包括以使用率平均值排序方式,循閱讀報章、使用電視、電台、網 絡新聞及社交媒體多方面,瞭解受訪者獲取新聞資訊的習慣;並且進一步分析個人特質與使用社交媒體有沒有任何明顯分別,特別是兩性在使用上有否不同。


調查結果

結果一: 受訪者個人特質 – 性別、年齡、手機上網時間

   這次調查中,男受訪者有458名(佔31.8%),女受訪者有984名(佔68.2%),有一人沒有回應性別。回應者主要為17至20歲(佔 96.8%),分別為17歲(佔22.6%);18歲(佔51.3%);19歲(佔16.1%);20歲(佔6.9%):其餘受訪者歲數為16歲(1人; 佔0.1%),以及21至42歲(44人;佔3%),總平均歲數為18.20。當中有3人沒有回答年齡一項。

  我們要求受訪者回答過去一天及過去一個月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閱讀、娛樂、工作,交談的總時間。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天平均時間為157.61分鐘;在過去一個月平均每天 165.93分鐘。1443名受訪者中,有18人(佔1.25%)在過去一天上網時間的提問中,沒有回應或回應時間超出一天最高的1440分鐘 (24小時);我們亦假設受訪者過去一個月平均每天需要休息最少240分鐘 (4小時),有78人(佔5.41%)沒有回應或回應時間超出1200分鐘 (20小時)。這些數據均視為無效。


結果二: 閱讀報章及網絡新聞的習慣

   這次調查中,我們列出全港14份收費報章及6份免費報章,要求受訪者根據其閱讀及進入方式,從"1"到"10"作出回應,從不使用或閱讀為 "1",天天使用或閱讀多次為 "10"。結果顯示,他們從報章獲取新聞資訊中,佔第一位是「從手機進入 [蘋果日報] 網站或 App」(平均值6.15,標準偏差2.845);第二位為「蘋果日報」(平均值4.81,標準偏差2.892);第三位為「南華早報」(平均值 4.14,,標準偏差2.444);第四位是頭條日報(平均值4.09,標準偏差2.681)其他較受歡迎的報章還有星島日報、明報、am730,及「從 手機進入 [明報] 網站或App」(見表一)。

表一‧ 從報章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排序


     註: (平均值);SD(標準偏差)

   另外,我們列出7個電視台及頻道,要求受訪者在從中獲取新聞資訊作出回應。結果顯示,他們最常透過「無綫電視TVB」(平均值6.73, 標準偏差2.730) 獲得新聞資訊;第二是「無綫互動新聞台」(平均值6.32,標準偏差3.024);第三位是「now 寬頻電視」(平均值2.48,標準偏差2.415)。其他媒體的使用依次為:「有線 Cable TV」、「亞視ATV」、「鳳凰衛視」及「香港寬頻電視 bbTV」(見表二)。

表二‧ 從電視台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排序


   我們使用同樣的分析方式,瞭解受訪者從電台獲取新聞資訊的情況。結果顯示,受訪者最常從「香港電台RTHK」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3.95,標準偏差 2.685);其次是「商業電台」(平均值3.10,標準偏差2.532);第三是「新城電台」(平均值2.58,標準偏差2.208);第四是「數碼廣 播電台 DBC」(平均值2.06,標準偏差1.861)(見表三)。

表三‧ 從電台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排序


   除了報章、電視和電台,網絡媒體也是獲取新聞資訊的常見渠道。受訪者根據從網絡媒體獲取新聞資訊的情況,從"1"到"10"作出回應,從不使用或閱讀為 "1",天天使用或閱讀多次為 "10"。結果顯示,他們從網絡媒體獲取新聞資訊中,佔第一位是「蘋果動新聞 新聞網站或App」(平均值5.96,標準偏差2.868);第二位是「Yahoo! 新聞網站或App」(平均值5.41,標準偏差2.992);第三位是「MyTV新聞網站或App」(平均值3.75,標準偏差2.766),其他的網絡媒體使用依次為「on.tv 新聞網站或App」、「巴士的報新聞網站或App」、「主場博客新聞網站或App」和「852郵報新聞網站或App」(見表四)。

表四‧ 從網絡媒體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排序


   綜合所有列出的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台、電台、網絡媒體,我們發現首五位受訪者獲取新聞資訊的媒體依次如下:第一位是「無綫電視TVB」(平均值 6.73,標準偏差2.730);其次是「無綫互動新聞台」(平均值6.32,標準偏差3.024);第三是「從手機進入[蘋果日報] 網站或App」(平均值6.15,標準偏差2.845),第四是「[蘋果動新聞] 新聞網站或App」(平均值5.96,標準偏差2.868);第五是「[Yahoo! 新聞] 網站或App」(平均值5.41,標準偏差2.992)(見表五)。這裡須留意,由於其他電視台並沒有列出頻道選項,「無綫電視TVB」和「無綫互動新聞台」選項,或有重覆之意思。

表五‧  從各類媒體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排序首五位


結果三: 社交媒體及使用行為

  這次調查中,我們列出了較為普遍的社交媒體,要求受訪者在「一般使用」及「獲取新聞時事資訊」兩方面,根據他們使用的情況從"1"到"10"作出回應,從不使用為"1",天天或一天多次使用為"10"。

   結果顯示:佔第一位是「Whatsapp一般使用」(平均值8.51,標準偏差2.220);其次為「Facebook一般使用」(平均值7.44,標 準偏差2.440);第三是「Facebook獲取新聞時事資訊」(平均值7.42,準備偏差2.421);第四是「Youtube一般使用」(平均值 7.15,標準偏差2.530);第五是「Instagram一般使用」(平均值7.14,標準偏差2.966)。除了以Facebook獲取新聞時事資訊較突出外 (第三位),Youtube (第六位)、Whatsapp (第七位) 及Instagram (第八位) 獲取新聞時事資訊,均較受歡迎(見表六)。

表六‧ 社交媒體平均值排序


   同時,我們參考過去幾年所收集到的回應,列出最常見的社交媒體習慣,根據受訪者的使用情況,從"1"到"10"作出回應,從不使用為"1",天天使用、 天天或一天多次使用為"10"。數據顯示,受訪者最常「與朋友即時通訊」(平均值8.50,標準偏差1.914),其次是「接收及發送訊息」(平均值 8.31,標準偏差1.953);第三是「瀏覽資訊」(平均值7.76,標準偏差1.926)。其他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依次為:「看電影或視頻片段」、 「瀏覽相片」、「聆聽音樂」、「瀏覽時事及新聞」、「點選讚、支持、同意」、「回應及留言」、「上載相片」、「分享資訊到其他社交媒體」、「上載及分享音樂」、「修改個人資訊」和「上載視頻片段」(見表七)。

表七‧ 社交媒體的使用行為平均值排序


結果四: 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的性別差異

  為了進一步瞭解各種使用行為及其是否存在兩性差異,本研究把數據分成男一組,女一組,並以兩組差異作測試 (Independent 2-samples t-Test)。

   從使用的社交媒體首四位作兩性比較,除了「Facebook」與「Youtube」二項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外 (n-s),其餘兩性在使用「Whatsapp」與「Instagram」皆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 (p < .001) 。其中,除了「Facebook」外,女受訪者比男受訪者使用的社交媒體平均值均較高 (見表八)。

 表八‧ 使用的社交媒體平均值的性別差異


  從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的首五位作兩性比較,除了「瀏覽資訊」一項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外 (n-s),其餘皆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 (p < .001) ,同樣地,除了「瀏覽資訊」一項外,女受訪者比男受訪者的社交媒體使用行為平均值均較高 (見表九)。

表九‧ 社交媒體使用行為平均值的性別差異


歸納出的趨勢

一‧ 手機讀報普及化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首兩位分別是無綫電視TVB和無綫互動新聞台。近年,傳統媒體備受網絡媒體衝擊,電視整體觀眾人數或有減少,但是,電視仍是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在年輕人心中地位未受動搖。其實,這個結果與過去幾年本調查所得相若。這個結果亦與世界各地電視發展相若。正如,21世紀霍士行政總裁詹姆斯‧默多克所言,"Look around you, man. It's television!"[1]

   大部分報章及使用手機進入該報章網站,均不入首五位,且使用率偏低。第四位為蘋果日報(從手機進入網站或App),第五位為網絡新聞綜合網站 「Yahoo!新聞」。近年由於智能手機和網絡的普及化,網絡新聞媒體在港大量湧現。報業被指是夕陽行業,報紙、雜誌相繼倒閉和裁減人手。可是,從今次調 查結果中顯示,「巴士的報」(第24位)、「主場博客」(第27位)、「852郵報」(第34位),等網絡新聞媒體並未如想像中受歡迎,他們的發展仍有待 瞭解。相反,用量結果顯示,並不是為原來報章建個網站、或製作一個 App,就能脫穎而出,大幅增加讀者。媒體機構可能還有多下功夫,多瞭解讀者的需要。
 

二.  社交媒體改造新聞

   調查結果顯示,社交媒體以聯絡、通訊、交友為主。在使用行為的排序上,「與朋友即時通訊」與「接收及發送訊息」明顯較高,隨後的行為主要是瀏覽資訊,包括接收相片、視頻等,而少用於分享。在智能手機普及下,社交媒體影響年輕人的溝通方式,以短訊代替通話,容易獲取別人的消息或近況,在人際關係扮演了重要 角色。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的使用,改變了一般讀者獲取新聞資訊的模式,而社交媒體近年更成為新聞資訊的重要來源。當同時考慮 「一般使用」與「獲取新聞資訊」的比例時,Facebook的情況極為明顯,幾乎所有(99.73%)在使用Facebook的受訪者,都是獲取新聞資訊,其他三個常用的社交媒體Youtube (88.61%)、Instagram (75.56%)和Whatsapp (65.88%)等以此獲取新聞資訊 的比例亦高。事實上,Facebook在今年五月推出「即時文章」(Instant Articles)功能,與《紐約時報》、《NBC新聞》等新聞機構合作,即時發布新聞資訊。社交媒體有其使用上的方便、快速、高互動性等特點,將繼續改 變資訊傳播方式,值得傳媒機構重視。

  可是,要注意的是,新聞機構與社交媒體合作同時,或會出現自我競爭的情況,即分薄本身廣告收入及自主權,從而削弱新聞機構原有業務的生存空間。這個兩難局面,在網絡起步時亦曾出現。報章曾堅持不辦網絡版本,防止自我競爭,試問讀者能免費上網閱報,又怎會回頭購買印刷版呢?

  現在,社交媒體會員人數眾多 (Facebook 全球有超過十億會員,香港則有四百多萬會員,超過香港一半以上人口),新聞機構提供新聞內容予社交媒體賺取盈利,當會叫好叫座。但壯大了社交媒體,新聞機構本業也可能自毀前程。
 

三.  網絡平台取決兩性使用社交媒體

  與2014年調查[2]中所得的結果比較,今年有明顯的轉變:去年,男受訪者使用社交媒體較女受訪者多;今年,差不多全部倒過來,女受訪者使用社交媒體在多個項目均比男受訪者多。顯得女受訪者在過去一年裏,有著非常大的改變,變得較為積極主動,參與各種互動及溝通交流等。

   這些結果,有許多不同的可能原因。例如,女受訪者的態度改變了,由初抱懷疑態度,到信任與投入;另外,社交媒體提供的資訊內容提升了,滿足到她們的需 要;又或者,社交媒體的技術改善了,替用戶解決了技術問題,使她們更樂意使用。雖然,我們並不清楚是那一個,或那一些原因,尚有待再作研究。可是,繼續瞭解讀者需要,制定相關策略,是能夠改變或增加讀者的。


總結

   過去四年,我們都進行新聞與網絡行為調查,並希望調查結果對於我們瞭解新聞媒體與網絡行為具有參考價值。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主要網絡互動平台,大量使用網絡與社交媒體又改變了獲取新聞資訊等的模式。透過這個調查,展示了不少使用者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社交網絡使用行為,兩性的分別等。

   目前這些結果,已經給予媒體機構不少啟示,向著目標,以滿足讀者,爭取更多忠實讀者,及鼓勵讀者更多參與,從而制定相關策略。再者,制定相關策略的同時,亦要留意:若點擊與受歡迎的內容只建基於免費使用上面,再多的點擊率都並不代表一定成功,新聞媒體機構必須找出合適的盈利模式,才可持續發展。

  歡迎進入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網絡傳播研究中心網站,瀏覽詳細報告,網址: http://www.hksyu.edu/ocrc

 

附錄:  從各類媒體獲取新聞資訊平均值排序


 

[1] 參考"Television Is the New Television: The Unexpected Triumph of Old Media in the Digital Age." 媒體專欄作家 Michael Wolff 於2015年6月29日, 在紐約時報, 詹姆斯‧默多克所發表的訪問 "How Television Won the Internet"。http://www.nytimes.com/2015/06/29/opinion/how-television-won- the-internet.html?_r=0

[2] 見傳媒透視2014年四月號,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1486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警隊與社交媒體

黃子健、馬偉傑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