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民」的Sense and Sensibility

2015-11-18

  「網民」可能是近年香港公眾領域中人氣最盛,最受傳媒青睞的「被引述」對象,君不見報章經常刊登網民議論時政指點江山的意見-「有網民質疑」、「有網民不以為然」或是「有網民批評」等等經常在文章中出現。據報章數據庫Wisenews的數字,本年首九個月本港報章中已經有超過22,000宗提及「網民」的文章,「網民」儼然成為新一代社會輿論領袖,「反映」公眾對社會事件的意見(註:當然,「被引述」網民的意見有多少被報章完整地引述?誰的意見較受重視?這絕對是值得關注的課題,但並非本文的要點)。

  另一方面,「網民」也同時被不少人視為惡搞、抽水和「認真你就輸」的遊戲賭氣之作,文字窮盡最強烈最原始的情緒表達(喜時小鳳姐上身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怒的髒話連篇琅琅上口XXX下刪五十字),圖片和視像以圖/片不驚人死不休的恣態強搶眼球盡贏Likes。

  結果,網民在月旦春秋時,出現了兩極化的公眾呈現,一面是義正詞嚴,另一面是玩世不恭。以這種亦莊亦諧的態度,「網民」究竟怎樣介入公眾領域,成為「一家」之言呢?

  學者Zizi Papacharissi在她去年出版的新書 ≪Affective Publics: Sentiment, Technology, and Politics≫,當中有一段論及網絡文化的觀點,出奇的適用於描述這種本土港式網民文化。書中第三頁是如是說的:「情緒:意識型態、感受:信念、情感:理志----是一串有趣兼迷人的對偶,這三組對偶反映了層次上旣匹配又具差異的公共事務投入。傳統智慧經常要我們將理性與感性分開,即是要用腦思考、用心而行...使我們認為一組對偶代表横軸之兩極,事實上,它們是傾向一對對並存的。」在網絡世界,理性分析和情緒發洩是可以(當然不一定)並存於公眾論述,而且會彼此互為。只有把兩者同時呈現,才可充份掌握網絡輿情的社會心理脈絡;只有不帶偏見的閱讀,才能領悟網上民情這種既理且狂的文化肌理。有學者以社會文化角度介入,視這種網絡型態為Raymond Williams所指的 "structures of feeling"的一種文化呈現。[1]


個案分析: Uber的網上討論

  近日有關Uber的網上討論,正好同時呈現網民的「理性與感性」。這個事例有趣之處,在於網民對涉事各方呈現強烈認同或不認同的傾向(Uber成創新和打破壟斷的代言人,的士業代表既得利益者,政府代表墨守成規兼保護既得利益的政策制定者),在文字當中亦毫無保留的表達喜惡情緒;但與此同時,事件涉及社會政策、法律規管及消費者權益等等範疇的辯論,網民的討論內容免不了包括支持和舉證的資料搜集,這便令網絡出現多元表達的特質。

  我參考了一份由香港網絡分析公司Social Power發表的報告[2],統計2015年7月29日至8月28日期間六十個香港網上討論區及十萬個香港臉書專頁的內容,分析指當中達七成半屬負面情緒,包括憤怒、厭惡和傷心。此外,不論是討論區還是臉書,支持Uber的網上討論皆佔絕大多數,批評的對象包括政府、的士業和香港警察。

  我試分析一個在高登討論區2015年8月11日出現的條目:名為「[扮工巴絲]唔好俾人睇死之星期二」[3],無厘頭嗎? 對,對於很多一本正經的輿論觀察員,見到如此標題已經選擇轉頁離開,認為毫無價值。事實上這條目的跟帖大部份都是些沒頭沒腦的對話,不著邊際,不易觸摸。但當翻到差不多第33頁時,跟帖便開始有具批判性的政策討論:

"今日政府開始做野,想打沉uber <跳行>拉左五條友,下午好似又上左uber香港分公司搞屎棍<跳行>應該會愈來愈精彩 [bomb] [跳行]認真想問,係咪真係吹佢唔脹<跳行>.....不過香港咁Hi Hi 要屈一定屈到[sosad] [sosad<跳行>睇下佢今次有幾多料 [photo<跳行>同埋睇下去邊審 [sosad] [sosad] <跳行>大鱷(uber)就未必打得沉架喇,打下你班魚毛司機囉 [sosad] [sosad] <跳行>好似捉賣淫果d咁 [sosad] <跳行>我個個星期捉十幾個,你地班司機都好快淆底唔再做架啦反正 [sosad]"(註:[ ] 內是不同的emoji)。

  撇開文字的沙石和俗語,上述的一段文字足可稱之為一定程度的「評論」:它既質疑政府執法背後的動機,亦懷疑執法機關是否有足夠證據,與及司法機構因人而異的審案習性,也對行動只針對前線人員作相當大膽的類同比較(賣淫業)。雖然行文的語氣十分犬儒(慣常的網上食花生態度),而且理據也不一定充份,但已具一定引領討論的架局。

  到了第34頁,網民帶出了Uber保險的問題:

"即係搭的士既乘客整親有得賠 搭uber就無?<跳行> 因為保險公司唔受理<跳行> 咁出事同保險講同司機係朋友呢 朋友有無得賠<跳行> 車入面既人唔保<跳行> 咁的士買果份係乜野保黎」。這個批評也正是各界對Uber服務最大的質疑,到現在仍未有妥當答案(就算Uber是買了第三保,由於按當地法律是犯法行為,結果還是不受保的)。"

  網民亦不單只評論,還有提供實例(當然真假無人知)。

"uber唔係為人民服務 ,佢係抽佣賺錢架在繁忙時間收費亦要加錢,同你call的士加錢冇分別,昨曰上海地鐵故障三小時交通大混亂有人call uber被索數倍車資,亦有趁火打劫之投訴。的士保費每年二萬幾私家車就幾千你當保險公司 架,收你雞碎咁多保費而負上營業車的賠 ,合理嗎?你地 架私家車去做白牌,如果無身家就大不了申請破產但如有樓有資產的話就分分鐘一Q清袋,因為人命係賠一億架。"


另一個案分析: 港鐵限制攜帶大型物件風波

  另一例子,地鐵因限制一名中學生攜帶大型樂器進入車站,相片在網上流傳,引發大量批評,認為地鐵對待同樣攜帶大型行李的水貨客的態度並非一視同仁,網上出現抗議聲音,及後更組織集體行動,地鐵及後更推出登記制度。相關的網上討論感情豐富,用字遣詞「強烈」,但大家只要耐心仔細將條目疏理,或會發現內容不乏具條理的討論。

2015-9-24 07:28 PM【樂器又唔畀入】港鐵職員:夠膽帶入站 將不被歡迎[4]

2015-9-24 07:53 PM 講真,我覺得BB車仲阻住, 又唔見佢執法,PK 港鐵!!

2015-9-24 07:59 PM 我覺得應該一視同仁 搬貨 速遞 大件貨物 應該全部禁絕, BB車 輪椅可免 但超闊BB車應該禁止

2015-9-24 08:00 PM 老友,你係咪有病?BB車係港鐵係合法的,有專用位置,抽水前先搞清楚。

2015-9-24 08:10 PM 其實有標準唔跟, 也一樣會有人投訴,都係乘客自律,明知行李大,自己想辦法,如講樂器容許入閘,個個水貨佬都轉用樂器箱運貨入閘,到時又唔知點執法,最後一樣有投訴

2015-9-24 08:21 PM 但係佢地喺上水站, 對住班XX水貨佬, 就係另一種態度 (作者註: 因涉種族定型, 所以以XX代替)

2015-9-25 01:59 PM 大家不要打橫來講,個問題不在樂器本身,而係是否港鐵一視同仁,D水貨客,大67頭點解可以旁若無人,帶乜7都冇港 職員處理才是問題嘛!英文叫Discrimination,中文叫歧視。

2015-09-25 2:03 PM 根本無證據顯示港鐵放生水客, 影幾張相爛鬼相就話佢放生水客?

  感性與理智,一向被大眾視為互相對立,很多人認為言談粗魯的人一定無道理,講道理的人傾向斯文有禮。這種對討論態度的「常態」理解,已經與不論中西的網絡文化「新常態」形成衝突;有些人不斷強調要對話要溝通要有商有量,但這批「理性」人對這種「新常態」有多少包容,又有多少人會接受網絡上感情強烈卻不乏條理的社會事務討論,並且願意仔細聆聽呢?

 

[1] 李展鵬(2015) 香港神獸路姆西--淺談網絡空間的髒話文化. 新傳播、新主體與新公民社會」 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 十月17/18. 台師大

[2] Social Power: http://goo.gl/VDFiCg

[3] [扮工巴絲]唔好俾人睇死之星期二 http://forum1.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5988656

[4] 【樂器又唔畀入】港鐵職員:夠膽帶入站 將不被歡迎 http://news.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127725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警隊與社交媒體

黃子健、馬偉傑
2017-05-08

2016年度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

馬偉傑 周展樑 葉詩穎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