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香江「DJ文化」的誕生—與陳任先生一夕話說起

2008-12-15
DJ文化在香港廣播業具有獨特角色。
  自一九九八年起,承三聯書店「香港行業史百年」系列所邀稿,我開展了有關香江唱片業、影視業的口述歷史工作,嘗試疏理前人記憶,檢拾史料;正因此機緣在這十年間拜訪了逾百位圈中前輩,我一直很感謝他/她們從不吝嗇,總是把所見所聞傾囊相授,以下文章正是整理自陳任先生的訪談,訪問日期是二零零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地點是陳先生經營、位處銅鑼灣的甜品店「甜品老祖」,他給予的啟蒙我一直銘感於心。

  在這次長逾三小時的訪談之中,陳任先生談及的課題十分廣泛,其中包括了:(1)他的個人音樂歷程,例如他的樂隊歲月;(2)香港唱片業的興衰變幻;尤其是本土唱片業由一九七零年代初「兩雄對峙」的形勢(指百代、寶麗多兩大唱片公司)」如何演變成八零年代的「五大並起」之局(「五大」指百代、寶麗金、CBS新力、華納、華星五家公司);(3)香港寶麗多的誕生後如何改變了香港唱片業的人脈,令香江唱片業一度進據了亞洲音樂業的龍頭位置;(4)香江廣播業自五十年代至今的蛻變,當中便涉及香港「DJ文化」(DJ指Disc Jockey,下稱唱片騎師)的興替。同時,若要追溯戰後香江「唱片騎師文化」的源流,商業電台《年青人時間》的誕生應是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DJ文化」的源流
  戰後,香港新生一代漸漸步進青春期,不少年輕人對歐美時尚更是趨之若鶩,但歐美路遙,兩地之間船運需時,歐西熱門新唱片、潮流雜誌若要經海路付運抵港往往耗時數個月,時空阻隔下,樂迷也只好望穿秋水,才能得嚐所願。在「樂與怒」潮流東來之前,香港的年輕樂迷仍多處於一個悶局之中;當時香江年輕人心中的音樂偶像,只有所謂「4P」的偶像行頭,即The Platters、Perry Combo、Patti Page和Pat Boone,年青樂迷若要親近歐西樂風最前線,一直也是鞭長莫及;加上當時香港電台、麗的呼聲又大多播放中庸(middle of the road)路線的節目,不容易為年青聽眾帶來驚喜,年輕人的品味也仿似被忽略。

《年青人時間》
  但自一九六零、七零年代之交,年輕人口漸成了香江社會一個舉足輕重的消費群,為了爭取年輕聽眾,香港電台(港台)和商業電台(商台)都先後易容變臉,邁向「年青化」,連節目主持人的形象也搖身一變:由昔日以形象老成穩重的「播音員」作為中硫砥柱(較著名者有周聰、鍾偉明等前輩),漸漸分枝出一群以形象年輕時尚作號召的「唱片騎師」,帶出一股青春躍動的「DJ文化」,掀動潮流品味。

  這股年青化潮流的淵源綿遠,且聽陳任娓娓道來:在一九六零年代末,商業電台上下仍是瀰漫在一片憂傷氣氛之中,原因是不久前商台的播音員林彬在暴亂期間遭到殺害,但正是在這憂傷氣息背後,商台在一九六八年醞釀重大變化,例如在下午四時至六時的時段,引入了一個名為《年青人時間》的節目,開宗名義為年青聽眾服務,開播初期,特意從商業一台抽調來一位年輕的戲劇組藝員陳凱詩擔任主持,另又從《德臣西報》邀來年輕傳媒人陳任加盟,稍後,更找來在聖士提反女校就讀的俞琤。這個《年青人時間》可謂對香江廣播業發展影響深遠,因為它孕育了中文台的唱片騎師文化。

  原來,當時播放唱片仍需要一位控制員負責,要來到一九六九年末,俞琤與陳任開始發起,醞釀一場革命:兩人緊隨自己的說話步伐與節奏,自行處理唱片播放工作,實行唱片騎師「一腳踢」制度。這例子開啟後不久便惹起一陣小風波,工程部人員首先群情洶湧、表達不滿,因為控制員是隸屬這個部門,如果中文台實行唱片騎師「一腳踢」制度,那將會架空不少控制員的職能,或會影響他們的前途生計;然而,俞琤與陳任鍥而不捨,結果驚動了電台高層何佐芝先生,幾經商討後,遂允許試行新制。當時商業二台的主事人周聰先生原本支持保守派的陣營,但多番溝通後,他的態度也漸趨開明,最終令唱片騎師「一腳踢」制度慢慢成了定制。

《青春交響曲》
  俞琤與陳任在商台爭取成功後,其他《年青人時間》的主持人紛紛仿效,搖身一變而成為真正的唱片騎師。陳任一九七四年離開商台加盟港台,轉入新陣營後,他也迅速把唱片騎師「一腳踢」制度移植進港台,啟發了後來的《青春交響曲》節目。憑藉港台較豐厚的資源,《青春交響曲》節目聘來一群大學畢業生,試圖走出一條較《年青人時間》高檔的路線,除了流行音樂之外,更談文說藝,希望提高品位。商台為了抗衡《青春交響曲》,也從大專生圈子手,招募主持人,在浸會學院就讀的楊振耀、鄭丹瑞、湯正川等便先後加盟。

  隨兩大年青人電台開展爭逐,唱片騎師也仿如鎮台品牌,電台節目滲進更濃郁的音樂性,樂手的背景及風格、作品的來龍去脈,都透過「唱片騎師」娓娓道來,除大大豐富了香江樂迷的音樂天空外,也令本土唱片/卡式帶消量急增。

從《六Pair半》到《三個小神仙》
  步進一九七零年代末,在俞琤掌帥下,商業二台冒現十三位個性鮮明的唱片騎師,如樂仕、湯正川、關西蒙、陳小寶、揚振耀、梁安琪、蘇絲黃、盧業瑂、曾路得、鍾保羅等,為宣傳之便,俞琤更以「六Pair半」之名,大力推廣。一時間,把商業二台(CR2,即Commercial Radio 2)催化成一家年青趨時的電台,成了香江廣播史上的耀目品牌;CBS新力更在一九八零年為「六Pair半」灌錄唱片,碟中的《冷雨》、《為甚麼》、《天各一方》等歌曲更是歷久不衰,永誌一個已逝的唱片騎師時代。另一邊廂,在吳錫輝掌帥下,香港電台第二台乘勢誕生,模仿商業二台的年青路線,透過大氣電波,「唱片騎師文化」再被推上層樓,走紅一時的「唱片騎師」先後有區瑞強和鄧藹霖等,後來還有「三個小神仙」—(「丹丹」、「珊珊」、「嘉嘉」)即鄭丹瑞、林珊珊、何嘉麗。

  隨唱片業蓬勃起來,不少「唱片騎師」更以「唱片騎師歌手」身份走進樂壇,跳進娛樂圈;繼「六Pair半」為CBS新力灌碟後,鄧藹霖也為百代灌碟,寶麗金則找來區瑞強,推出《少年夢》及《陌上歸人》等歌曲。一時間,「唱片騎師歌手」更是大受歡迎;繼後的還有加盟CBS新力的蔡楓華與林憶蓮、加盟華納的林姍姍等。不少「唱片騎師歌手」更跨足電視和電影圈,成為歌影雙棲的年輕偶像。這形勢下,投身「唱片騎師」行業也一度仿如年輕人晉身樂壇、當起歌手的踏腳石。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