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捐錢買旗,你會捐錢給慈善機構,但你會否捐錢給記者去採訪大新聞呢?
美國近年興起獨立、非牟利調查報導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中心,之所謂獨立,因為它們的營運主要靠民眾一分一毫的捐款,及一些非牟利團體或基金較大筆的捐助,編輯路向因而不如其他媒體般受廣告客戶左右,編輯和記者可按專業判斷甚麼是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題目,並作深入的調查報導。
有些調查報導中心還會把編輯的採訪「菜單」,定期放在其網頁,讓民眾初步了解每個採訪題目,如何重要,記者又掌握了甚麼資料,考慮過後,才決定彈指一click,捐款支持這項採訪方案,也即是說,由民眾決定記者想看甚麼新聞、記者應做甚麼新聞。民眾參與過程簡單又具主動性,猶如網上購物般。
近一兩年大家較熱烈討論的「民眾參與新聞」(citizen journalism),民眾在新聞採訪中參與的多是提供新聞線索或獨家拍攝新聞發生現場情況,而調查報導中心帶出的新營運模式 – 主要收入來源來自民眾捐款,可能為民眾提供了參與新聞的新渠道。
網絡是這些調查報導中心的主要平台,它們的報導會在其網頁「出版」,加上編採員工有部份是起用以件工計的自由身記者,整體成本因而比傳統媒體的調查報導小組較低。
而成本的考量,是獨立調查報導中心在美國興起的社會和行業背景。報章等傳統媒體抵不住新媒體的競爭,銷量和廣告收入日跌,有些媒體雖不至要關門,也難逃裁員縮皮 (如減少報章/雜誌頁數) 命運。調查報導耗時耗資源,很多時成為被砍的目標。
可是,民眾對有深度的調查報導需求仍不絕,傳統媒體既不能滿足民眾,有些資深新聞記者及編輯於是萌起新意念,他們組織起來,落手落腳做採訪,以質優的報導,從民眾中取得口碑和金錢支持。很多報導精彩得連大報和電視網絡都垂青,紛紛轉載,讓更多民眾欣賞到他們的傑作。
香港報章及電子傳媒大抵也面對營收下降、人才被迫流失的困局,獨立的調查報導中心這種營運模式會否在香港行得通,有待業界討論;然而從它們如何以專業態度去採訪和編輯大新聞,及推動政府愈來愈透明,公開更多資訊,業界和學術界可以借鑒。
善用公共紀錄
數個月前我因參與美國調查報導中心:Centre of Public Integrity的一個跨境報導,親身感受到好些資深編輯/記者在新領域上依舊發揮其對新聞專業的熱誠;還有這些調查報導中心如何認真地進行採訪、查證和編輯,對從事了十多年新聞前線採訪的我,獲益不少,其中最深刻的是他們如何運用「公共紀錄」(public information),讓記者在前線採訪更有效率,及加強報導的可信性。 這是一個有關走私假煙的調查報導,焦點是假煙主要出口地 - 中國。Centre of Public Integrity在走私煙這個全球都關注的題目,自二千年起至今,不斷做了很多跨境報導,他們招募不同地方的資深記者,包括歐洲、南美和亞洲,參與報導。
和我合作採訪的是一名年輕美籍記者,她年資尚淺,但對這個題目十分掌握,尤其是中國的煙草歷史、製煙賣煙制度、幾大國際煙草公司的背景、如何打入中國市場等資料,都滾瓜爛熟;訪問時,不管對方是煙草公司大員、或者是大陸鄉村的小村民,她都可以提出好問題,和不同背景的受訪者聊天,都頭頭是道。和她兩、三個月不間斷的通訊和夥伴採訪,讓我看出她的竅門:勤力翻讀有關煙草業的公共紀錄。美國的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設有一個有關煙草業的檔案庫,收藏非常豐富,不是因為我的拍檔記者推介,我也不知道美國對煙草業的調查那麼認真。
檔案庫內有逾一千萬份煙草公司的內部文件,內容涉及煙草公司研發、製造和推銷香煙;檔案庫還包括涉及煙草公司的訟訴文件、判決書,及有關的學術文獻。我的拍檔記者就是不時從這個檔案庫網頁,搜尋、下載及細讀和今次採訪有關的文件,文件數目之多,單從她電郵轉寄給我的,便有一呎厚!
編輯工作,同樣認真。按編輯要求,我們記者寫稿時,要像寫學術論文般附上注腳 (footnote)—每逢作引述受訪者的話時,不管是直接引述或間接引述,都要在注腳列明訪問時何時何地進行的;之前,我們還要為每個訪問整理出一份謄本 (transcript),好讓編輯審稿時參考。新聞出街,除了文字、圖片和視像外,還附有一些方便讀者閱讀的相關公共紀錄pdf (例如煙草公司內部文件),力求加強新聞的說服力。
自行開發資料庫
運用公共紀錄上,我還要加一筆。獨立調查報導中心在這方面担當一個積極推動的角色,不單只用在新聞採訪上,還開發易查易用的資料庫,鼓勵更多同業及民眾使用,充份行使查閱公共紀錄這項公民權。
美國政府在公開資訊上,已較其他國家開放,很多公共紀錄,例如政府統計資料、法庭案件判決書、車牌登記人紀錄等,都是開放給市民查閱的,很多還放在政府網頁上,讓民眾不花分毫便可閱讀。而對於調查報導記者,公共紀錄是很多精彩報導的成敗關鍵,可以提供調查線索、甚至成為部份事實真相。
美國有調查報導中心和關心資訊公開的有心人認為整理過這些資料的存取方法,可以變得更有意思,更吸引和方便民眾 (及記者) 使用,於是合作開發資料庫。好像調查報導中心 Propublica (www.propublica.org) 和 sunlight foundation 數月前合作開發了一個附有搜索功能的資料庫,名為Foreign Lobbyist Influence Tracker,使用者只要輸入外國政府代表 (例如政府部門名稱)、政府有關的組織和政黨的名稱,就可查悉他們有否向美國政府 (包括國會議員) 進行各項的游說活動,資料庫還會提供他們僱用的政治公關名字,和游說活動所涉的費用。 這個資料庫放在其網頁上,免費任人使用。
原來美國有法例規定,任何外國政府和組織為影響美國政府於貿易、稅務、對外國支援、撥款、人權和國家安全政策,而進行的游說活動,有關部門都要定期把所有資料填寫在九頁紙長的表格,然後呈報給美國司法部,司法部在其網頁公開這些資料,但只有PDF版本,民眾若要有系統地翻查某一個政府或者政黨的游說活動紀錄,非花上浩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逐一翻看每份PDF不可。Propublica和Sunlight Foundation就為公眾做了這件苦差,把零八年所有的PDF資料,逐一逐一整理,最後才有今天這個非常易用的資料庫。其後一些民眾 (不單是記者) 把他們從資料庫查到好些新聞線索上載到 Propublica 網頁,例如:美國國防部於零八年九月要求國會通過出售總值八十億美元軍備給土耳其,當中土耳其政府和軍備製造商進行的游說工作有否直接關係。
另一個調查報導中心:Centre of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CIR)最近推出的項目—Data Centre,同樣是把一些公共紀錄重新整理,並附上搜索功能,它們整理的公共紀錄範圍很廣泛且非常貼近民生,例如:病患的地區分佈、罪案及政治捐獻等。 新聞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線索累積起來才有機會發展下去的,這些調查報導中心開發了這個資料庫,對新聞同業來說肯定是一大功德,同時也推動了民眾使用公共紀錄,間接鞭策政府多開放和簡化公開資訊。
美國近年興起獨立、非牟利調查報導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中心,之所謂獨立,因為它們的營運主要靠民眾一分一毫的捐款,及一些非牟利團體或基金較大筆的捐助,編輯路向因而不如其他媒體般受廣告客戶左右,編輯和記者可按專業判斷甚麼是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題目,並作深入的調查報導。
有些調查報導中心還會把編輯的採訪「菜單」,定期放在其網頁,讓民眾初步了解每個採訪題目,如何重要,記者又掌握了甚麼資料,考慮過後,才決定彈指一click,捐款支持這項採訪方案,也即是說,由民眾決定記者想看甚麼新聞、記者應做甚麼新聞。民眾參與過程簡單又具主動性,猶如網上購物般。
近一兩年大家較熱烈討論的「民眾參與新聞」(citizen journalism),民眾在新聞採訪中參與的多是提供新聞線索或獨家拍攝新聞發生現場情況,而調查報導中心帶出的新營運模式 – 主要收入來源來自民眾捐款,可能為民眾提供了參與新聞的新渠道。
網絡是這些調查報導中心的主要平台,它們的報導會在其網頁「出版」,加上編採員工有部份是起用以件工計的自由身記者,整體成本因而比傳統媒體的調查報導小組較低。
而成本的考量,是獨立調查報導中心在美國興起的社會和行業背景。報章等傳統媒體抵不住新媒體的競爭,銷量和廣告收入日跌,有些媒體雖不至要關門,也難逃裁員縮皮 (如減少報章/雜誌頁數) 命運。調查報導耗時耗資源,很多時成為被砍的目標。
可是,民眾對有深度的調查報導需求仍不絕,傳統媒體既不能滿足民眾,有些資深新聞記者及編輯於是萌起新意念,他們組織起來,落手落腳做採訪,以質優的報導,從民眾中取得口碑和金錢支持。很多報導精彩得連大報和電視網絡都垂青,紛紛轉載,讓更多民眾欣賞到他們的傑作。
香港報章及電子傳媒大抵也面對營收下降、人才被迫流失的困局,獨立的調查報導中心這種營運模式會否在香港行得通,有待業界討論;然而從它們如何以專業態度去採訪和編輯大新聞,及推動政府愈來愈透明,公開更多資訊,業界和學術界可以借鑒。
善用公共紀錄
數個月前我因參與美國調查報導中心:Centre of Public Integrity的一個跨境報導,親身感受到好些資深編輯/記者在新領域上依舊發揮其對新聞專業的熱誠;還有這些調查報導中心如何認真地進行採訪、查證和編輯,對從事了十多年新聞前線採訪的我,獲益不少,其中最深刻的是他們如何運用「公共紀錄」(public information),讓記者在前線採訪更有效率,及加強報導的可信性。 這是一個有關走私假煙的調查報導,焦點是假煙主要出口地 - 中國。Centre of Public Integrity在走私煙這個全球都關注的題目,自二千年起至今,不斷做了很多跨境報導,他們招募不同地方的資深記者,包括歐洲、南美和亞洲,參與報導。
和我合作採訪的是一名年輕美籍記者,她年資尚淺,但對這個題目十分掌握,尤其是中國的煙草歷史、製煙賣煙制度、幾大國際煙草公司的背景、如何打入中國市場等資料,都滾瓜爛熟;訪問時,不管對方是煙草公司大員、或者是大陸鄉村的小村民,她都可以提出好問題,和不同背景的受訪者聊天,都頭頭是道。和她兩、三個月不間斷的通訊和夥伴採訪,讓我看出她的竅門:勤力翻讀有關煙草業的公共紀錄。美國的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設有一個有關煙草業的檔案庫,收藏非常豐富,不是因為我的拍檔記者推介,我也不知道美國對煙草業的調查那麼認真。
檔案庫內有逾一千萬份煙草公司的內部文件,內容涉及煙草公司研發、製造和推銷香煙;檔案庫還包括涉及煙草公司的訟訴文件、判決書,及有關的學術文獻。我的拍檔記者就是不時從這個檔案庫網頁,搜尋、下載及細讀和今次採訪有關的文件,文件數目之多,單從她電郵轉寄給我的,便有一呎厚!
編輯工作,同樣認真。按編輯要求,我們記者寫稿時,要像寫學術論文般附上注腳 (footnote)—每逢作引述受訪者的話時,不管是直接引述或間接引述,都要在注腳列明訪問時何時何地進行的;之前,我們還要為每個訪問整理出一份謄本 (transcript),好讓編輯審稿時參考。新聞出街,除了文字、圖片和視像外,還附有一些方便讀者閱讀的相關公共紀錄pdf (例如煙草公司內部文件),力求加強新聞的說服力。
自行開發資料庫
運用公共紀錄上,我還要加一筆。獨立調查報導中心在這方面担當一個積極推動的角色,不單只用在新聞採訪上,還開發易查易用的資料庫,鼓勵更多同業及民眾使用,充份行使查閱公共紀錄這項公民權。
美國政府在公開資訊上,已較其他國家開放,很多公共紀錄,例如政府統計資料、法庭案件判決書、車牌登記人紀錄等,都是開放給市民查閱的,很多還放在政府網頁上,讓民眾不花分毫便可閱讀。而對於調查報導記者,公共紀錄是很多精彩報導的成敗關鍵,可以提供調查線索、甚至成為部份事實真相。
美國有調查報導中心和關心資訊公開的有心人認為整理過這些資料的存取方法,可以變得更有意思,更吸引和方便民眾 (及記者) 使用,於是合作開發資料庫。好像調查報導中心 Propublica (www.propublica.org) 和 sunlight foundation 數月前合作開發了一個附有搜索功能的資料庫,名為Foreign Lobbyist Influence Tracker,使用者只要輸入外國政府代表 (例如政府部門名稱)、政府有關的組織和政黨的名稱,就可查悉他們有否向美國政府 (包括國會議員) 進行各項的游說活動,資料庫還會提供他們僱用的政治公關名字,和游說活動所涉的費用。 這個資料庫放在其網頁上,免費任人使用。
原來美國有法例規定,任何外國政府和組織為影響美國政府於貿易、稅務、對外國支援、撥款、人權和國家安全政策,而進行的游說活動,有關部門都要定期把所有資料填寫在九頁紙長的表格,然後呈報給美國司法部,司法部在其網頁公開這些資料,但只有PDF版本,民眾若要有系統地翻查某一個政府或者政黨的游說活動紀錄,非花上浩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逐一翻看每份PDF不可。Propublica和Sunlight Foundation就為公眾做了這件苦差,把零八年所有的PDF資料,逐一逐一整理,最後才有今天這個非常易用的資料庫。其後一些民眾 (不單是記者) 把他們從資料庫查到好些新聞線索上載到 Propublica 網頁,例如:美國國防部於零八年九月要求國會通過出售總值八十億美元軍備給土耳其,當中土耳其政府和軍備製造商進行的游說工作有否直接關係。
另一個調查報導中心:Centre of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CIR)最近推出的項目—Data Centre,同樣是把一些公共紀錄重新整理,並附上搜索功能,它們整理的公共紀錄範圍很廣泛且非常貼近民生,例如:病患的地區分佈、罪案及政治捐獻等。 新聞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線索累積起來才有機會發展下去的,這些調查報導中心開發了這個資料庫,對新聞同業來說肯定是一大功德,同時也推動了民眾使用公共紀錄,間接鞭策政府多開放和簡化公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