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八千里】2020世界大事回顧︰疫情如何改變世界?
2020-12-21

今年「大流行」是如何發生?「封城」與否成為各地政府難題?「民粹主義」如何趁疫情挑戰民主?「世衞」為何無力維持世界衞生?「疫苗」又能否成為新冠疫情的解藥?五個關鍵字,總結2020疫情之年。

大流行︰
《時代雜誌》話2020年是史上最差的一年︰澳洲和美國的山火、NBA傳奇球星直升機失事逝世、席捲全球的種族平權示威……當然還有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美國抗疫權威學者福奇形容,今次是近100年來人類面對最致命的瘟疫。病毒至今感染約6700萬人;奪走150萬條人命。

疫情的序幕在去年冬天揭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首先傳出疫情;政府在12月31日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首批病案,「武漢肺炎」一名不脛而走。今年2月,世衛將病毒正命為2019冠狀病毒病 ,呼籲不要污名化個別地區。

3月,境外新增病例數目開始超越中國;韓國、日本、伊朗、德、法、美、澳,各國紛紛淪陷。隨著五大洲都出現案例,世衞宣布疫情全球大流行。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兩成染疫者亳無症狀,一次握手、一個擁抱,足以無聲播毒。

群聚活動最為高危︰家庭聚會、宗教集會、體育賽事、工地工廠、老人院舍,都出現大型爆發。例如南韓大邱「新天地教會」群組;和意大利貝加莫市球賽群組。飄洋過海的郵輪和軍艦亦成為病毒溫床。鑽石公主號的慘痛教訓, 3700人海上隔離,1人感染700人,最終9人死亡。

美國是全球確診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疫情初期,總統特朗普形容新型肺炎只是「流感」,強調絕不封城;但確診個案以平均每月新增134萬宗的速度上升,他本人更於10月1日染病。至今,美國超過1638萬人確診;30萬人死亡。

反觀中國,先後至少在十六個城市實行全面封鎖、大規模檢測行動;健康碼機制監控人流。外媒回顧武漢封城76日的一年後,市內經濟活動回復疫情前水平,官方公佈全國死亡人數僅4750人。彭博社發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抗逆力排名,評定中國排名第8;而美國排第18。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政治和治理研究部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威權國家在遏制冠狀病毒方面是否比民主國家做得更好?

封城︰
保持社交距離、限制人員流動是控疫的必要手段;但隨之而來的經濟損失又如何平衡呢?踏入三月,已花費至少120億美元籌辦東京奧運的日本,痛苦宣佈延期一年。同期,全球的公共衛生官員面對的考題則是封城與否。

超過一百個國家先後實際入不同程度的封城;全球一半人口活在限制之下︰各國關上國門;民眾足不出戶;餐廳商店停業。全球的航運和旅遊業進入冰河時期;國際貨幣基金預測,瘟疫將引發自1930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弱勢群體在封鎖下更加弱勢。在印度,百萬移民工三餐不繼,他們嘗試徒步回鄉;卻被孟加拉的邊防官員拒諸門外,無助的身影引起國際關注。

疫情改變所有人的生活習慣︰視訊軟件Zoom成為2020第四位的熱門搜尋字,科技令屋企變成學校、辦公室和健身室;國際會議都改以視像形式舉行。大家各出其謀繼持正常生活,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罕有發表演說為國民打氣,她說︰我們終將於朋友重逢;與家人團聚。

5月,疫情放緩,巴西、印度和印尼等中低收入經濟體率先開始放鬆封鎖。但新冠疫情是一場持續不退的洪水,面對隨秋冬而來的新一波疫情,各國重複痛苦決擇︰以色列是全球首個二度封城的國家;全球跟隨,步入封鎖與放寬的輪迴之中。

民綷主義︰
研究發現民粹主義領袖應對疫情大流行的方式各不相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用否認與淡化面對危機︰他們拒絕戴口罩、指責科學家散播恐懼;呼籲國民生活如常。各地的「反封城」遊行中,他們支持者除下口罩、高呼新冠病毒是騙局。

有評論說,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是民粹主義的催化劑;但公衛危機亦可以是拆穿民粹口號的照妖鏡,例如白俄就因政府抗疫不力,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新冠疫情,是民粹主義的助燃油;還是冷卻劑?

另一種民粹領袖則將疫情視為集權契機。例如︰匈牙利通過緊急法案,總理歐爾班被賦予中止國會選舉、用行政命代替法令、對發放「假新聞」處以監禁;波蘭亦利用危機匆匆通過墮胎禁令、並性教育入罪化;又加強對司法系統的控制。

國際民主與輔助選舉研究所統計,全球有一半的選舉推遲。部分國家例如緬甸,烏干達,以防疫為由剝奪民眾投票權。《金融時報》警告,疫情在全球內助長威權主義。這個情況是否值得擔心?

世衛︰
五月,全球確診人數突破五百萬之際;各國領袖世界衛生大會上登場。本應是共議抗疫工作的時機,卻被中美角力奪去鎂光燈。

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會上發言,反而致函世衞總幹事譚德賽,十四條罪狀控訴世衛應對疫情反應緩慢;協助中國隱瞞資訊。威脅永久終止資助;全面退出世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起全球化大旗。他指中國處理疫情公開透明,提供巨額捐款;承諾共享疫苗研發成果,全力協助發展中國家抗疫。

衛生大會上的刀光劍影,還有澳洲針對中國提出調查新型肺炎病毒的起源。但最終獲得成員國一致支持的,是歐盟的議案︰對疫情源頭以及世衛協調各國應對疫情的工作進行獨立調查。定稿用字,如同歐洲在爭議中的取態一樣,巧妙避中美地雷的同時;強調合作精神,呼籲地球村團結面對危機。

調查能否帶動改革,仍有待觀察;但由創立至今已經走到第72個年頭的世衞,它領導全球公衛工作的地位會從此改變嗎?

疫苗︰
疫情帶動國際疫苗競賽。世衛指有超過100種疫苗參戰開發;年末,至少三枝疫苗衝過向研發的終點線,向各國政府申請上市批准。藥廠輝瑞最先在英國衝刺成功,成為首枝歐美民眾普遍接種的新冠疫苗。疫苗研發一般需時十年;今次由研發到配送,縮短到一年以內,堪稱醫療界的里程碑。

至於中國,亦有四款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國藥集團與約旦、秘魯等10個國家合作進行人體試驗;至今得到阿聯酋和巴林獲批註冊上市。科興生物則與巴西、土耳其和印尼合作,菲律賓更提出採購意向。分析指,中國疫苗在成本和運輸費方面更具優勢,有力搶佔發展中國家市場;但因未有公布數據,在這場競賽中未算達標。

疫苗是終結疫情的希望。歐美日本等國已向歐美藥廠購買近40億劑疫苗,在富裕國家每人都能接種;但貧窮國家則只能仰賴世衛牽頭的疫苗分配機制,和外國捐贈,分配公義是會持續到明年繼續發酵的國際議題。




【十萬八千里】

主持:陸宇光、譚永暉、高福慧
編導:高福慧
監製:陸宇光

【十萬八千里】六十分鐘陪你走遍世界
逢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

專題分類:國際追蹤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