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40608】 香港律師會會長 陳澤銘
2024-06-08

親愛的父親:

 

自2023年初新冠病毒的防疫措施全面撤銷後,我一直未兌現陪你坐飛機外遊的承諾。因為香港律師會會務實在太忙。現在,我的香港律師會會長任期只剩下幾天,我答應在我卸任會長後會盡快跟你乘坐飛機到上海一遊。

 

 

 

這幾年,我忙於香港律師會理事會的工作,陪你的時間便少了。尤其是2021年當選會長之後,我深感任重道遠,時刻不敢鬆懈。因為我一直謹記在成長的路上,你和媽媽的教誨。
 
小時候,媽媽在一間律師樓做秘書。所以我自小便出入律師樓,覺得做律師是一份充滿正義感的工作,所以從小便培養出做律師的夢想。我亦都很感謝爸爸媽媽你們支持我去英國修讀法律。
 
過去三十年間,通過工作上的體驗,我深深明白到律師不單止是一個職業,更加重要是幫助社會、維護公義。

自從2021年以來擔任律師會會長,我和所有香港人一同經歷了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三年。在這三年,香港法律界以至整個香港都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香港目前仍然面對不少地緣政治及國際宏觀經濟影響下的困難。但我深信,以香港穩健的法律制度和「一國兩制」的優勢,我們一定可以走出難關。
 
國際化是香港的重要優勢,它就像紅血球般,深植於我們的法律界之中。缺少這個元素,身體就會貧血,變得欠缺活力。由於疫情期間的隔離措施,限制了外地律師來香港工作。可幸的是,自從2022年12月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在香港律師會註冊的外地律師人數已回升了百分之3.3。我相信這個數字會慢慢回復到從前的水平。
 
當然,除了挑戰,還有很多令人期待的新發展。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城市,於國家發展中有著無可取代的角色。一方面,國家發展是香港法律業界的機遇,同時間,香港律師的高度國際化以及雙語能力,可以幫助國家的涉外法治建設。所以,我一直鼓勵香港律師積極探索內地的法律市場,包括報考在2021年首次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成為大灣區律師。
 
香港律師會理事會亦都自去年開始,恢復了因疫情而暫停的年度訪京活動。今年四月律師會再次訪京,我們很榮幸可以拜訪各個部委,向領導人反映香港業界和市民關心的議題。當中包括首次拜訪國家體育總局,希望為香港社會和業界探索一些新的產業,發掘新機遇。

說到體育,爸爸你應該記得除了做律師,我曾經有一個足球夢,想做職業足球員。差不多40年前我曾經代表香港青年軍踢亞洲青年賽,跟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健和、山度士做過隊友。雖然後來我放棄了職業足球員的夢想,選擇了去英國讀法律,但仍然關心香港足球圈。想不到當年對體育的熱愛,現在仍然可以大派用場。
  
適逢明年的全國運動會由粵、港、澳三地合辦。香港律師擁有與運動法律相關的專業知識,可以為運動產業提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而我很高興,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肯定香港體育仲裁員的語言優勢和專業法律知識,可以助力國家的體育發展。而律師會明年亦計劃舉辦一個有關運動法律的大型會議,希望令運動界別和市民明白法律服務及體育仲裁對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大家都可能記憶猶新,今年年初阿根廷球王美斯的一場在港表演賽而引申出來的法律爭議,正正證明法律和體育是息息相關的。
 
卸任在即,回顧過去三年,除了努力回應會員的發展需要,我亦盡我所能,維持香港律師會的獨立性、專業性,以及捍衛法治。
 
律師並不是一份普通的職業,我們有社會責任,要維繫香港社會的法治。正正因為有這一份使命感,身為律師會會長,我當然向律師會員負責,但亦同時向市民負責,甚至向整個香港負責。
 
雖然法治並無統一的定義,但普遍人都認同,司法獨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法守法,以及保障人權,都是法治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律師專業自主,亦是維繫司法獨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些核心價值都是我在任會長期間致力維護的。
 
法律是講求證據、講事實的,法律並不能夠憑感覺。如果每個人都只用主觀判斷,就會造成社會上的爭拗。談到香港法治情況,不如我們看一些客觀的事實:
 
(1) 雖然法治不是一個適合量化的概念,但一些由獨立智庫做的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就像以美國為基地的世界正義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發布的2023年全球法治指數,香港在亞太區排行第六,反映香港的法治仍然穩固。
 
(2) 剛才談到司法獨立是法治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們很引以為傲的香港終審法院自回歸以來,一直發揮着重要憲制責任。如果有關注終審法院判決的市民,就會留意到有很多民事、刑事,以至司法覆核的案件,終審法院都判了政府敗訴。以2022年和2023年為例,香港終審法院就至少三宗民事案件,以及一宗刑事案件,判處政府一方敗訴,當中不乏備受公眾關注、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案件。
 
(3) 不僅如此,根據《基本法》第82條,終審法院可以根據需要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目前終審法院有十位海外非常任法官。他們不單止是所屬普通法地區裡面享負盛名的法官,有部分更擔任過當地(包括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的最高法院院長或首席法官。以他們的履歷是不會對任何對司法獨立的干預作出妥協。他們願意參加香港的審訊,是香港司法獨立的鐵證。
 
我還有幾天就會卸任會長,我寄語年青的律師,香港法律界目前面對很多挑戰,將來仍然會面對其他的挑戰,當中包括人工智能的影響、地緣政治對香港的衝擊。但是,我深信香港法律界都能夠化危為機,繼續成為一個多元、包容和適應性強的行業,繼續服務香港市民。
 
爸爸,你曾經問過我會不會移民?我在香港出世、香港土生土長,我現在的一切都是香港給我的,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一定不會移民,因為香港從來都是福地,亦都是我的家。希望在我的會長任期結束之後,可以抽出多些時間陪伴你,一齊留在香港打吓籃球、睇吓波。
 
澤銘
2024年6月8日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編導:陳健佳、彭德章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