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40615】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 甄秋慧教授
2024-06-15

岑浩强院長:


隨著考試結束,學年亦開始踏入尾聲。學系的準畢業生,對未來滿懷憧憬。看着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不禁令我諗起當年剛剛畢業、準備投身學術界的自己。那時,在教授眼中,我是否像他們一樣,充滿朝氣呢?轉眼過了多年,今日的我,又是否能夠毋忘初衷呢?

 

最近,您問我為甚麼看起來如此疲憊。從事老人研究工作多年,也許,對虐老問題的無力感,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聽說,有些長者開始認為,長壽已不等於快樂,而「長命百歲」亦不再是一種祝福。究竟是甚麼令長者不再期待晚年生活呢?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難道我們無法好好守護這些「寶」?

您大概還記得,近年我和研究團隊負責由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牽頭,利希慎基金贊助的「耆盼。樂活」計劃。我們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公眾教育及社區篩查,儘早識別高危長者,為他們提供及時支援,減低將來受虐的風險。

「耆盼。樂活」已經進行咗三年有多,我們從二千三百多位長者中,識別出三百五十個高危個案。換句話說,在香港,每6.5個長者入面,就有一個可能正遭受虐待。這個比率,與數年前世界衛生組織推算的數字相距不遠,反映情況嚴重。若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我們不難想像,在可見將來,受虐長者將會急劇增加。根據統計處估計,二、三十年後,香港的長者人口將升至二百幾萬。如果我們不再快腳步,儘快找出虐老的有效應對方法,到時候,受虐長者豈不是數以十萬計?

受虐長者,從來都不應只是一個數字、一宗個案;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一段段經歷甜酸苦辣的人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過住有不同的生活,面對截然不同的問題。虐老問題,基本上由個人、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互相影響造成。而何謂「虐老」,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那些行為可以接受、那些不可以,不同文化、不同階層,往往有自己一套看法。

從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虐老是指在任何互相信任的關是入面,單次或者重覆的行為,又或者缺乏適當的行為,令到長者受到傷害。當中包括身體同精神上的暴力、 財產侵吞、性暴力同疏忽照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身體暴力是虐老行為,嚴重傷害長者,但是精神暴力亦也不可以說是對長者沒有影響。試想像每日聽着至親罵自己「老啦! 唔死都無用! 嘥米飯! 」等等,日日被他人罵,真的可以當「耳邊風,左耳入右耳出」嗎?有一些精神虐待個案,即使無言語暴力亦為長者帶來莫大傷害,試過有長者的宗教信仰跟家人不同,家人趁他外出時,將他供奉的「神主牌」,棄置到垃圾站。這些情況確實沒有為長者帶來任何身體上的傷害,但是精神上的傷害可想而知。

情況這麼差,為何受虐長者不離開,又不找人幫忙呢?

接觸長者多年,我非常理解,不少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會令他們對求助卻步。虐老問題入面的關鍵元素是「信任」關鍵是 —— 好多時候施虐者正正就是長者的伴侶或者仔女。好多長者本着「家醜不外傳」、「血濃於水」的想法,為了保護家人,大多數受虐長者寧願逆來順受,也不願意舉報施虐者,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曾受虐待。而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受虐長者,更將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年紀大、無用、麻煩」激怒家人,家人才會對他們施以暴行。

虐老跟虐兒情況不同。小朋友每日都要上課,他們受到虐待的話,老師和學校社工較容易察覺,並作出適當支援介入。但是,好多長者,因為身體同金錢上的限制,往往只能留在家中。即使外出,亦未必有幾個知心的鄰居或者朋友可以聽他們傾訴。就算想尋求協助,都未必了解相關的資源及服務 —— 最後,一個個變成隱形個案,只能夠選擇啞忍家人的暴行。

可幸的是,透過「耆盼。樂活」計劃,我們發現不少高危長者,即使好多都無主動求助,但是經團隊社工接觸同關懷,都願意接受支援服務。在一對一諮詢會談,好多受虐長者都願意向社工透露自己的遭遇同感受。在計劃協助下,通過專業諮詢、自我認識、健康管理等方式,高危長者慢慢了解自己跟家庭的問題,重拾自信,學習面對改變,減低將來受虐風險。

那些受虐長者的改變,正正反映要預防虐老、保護長者,首要任務是提升大眾對虐老的關注同認識。首先,長者需要了解自身權益,明白自己不需要忍受虐待。萬一不幸遇上問題,亦可以清楚知道各種社區資源,不會求助無門。其次,屋企人,尤其家庭照顧者,需要認識虐老的性質,注意自己跟長者的溝通方式,慎防出現無意識的虐老行為。當照顧者出現壓力時,應該尋求適當方法紓緩,學習體諒長者,避免將他們當作「出氣袋」。

對社會大眾,我們要加強宣傳,提升公眾對虐老的認知,鼓勵市民多些關懷身邊長者,保持警覺。遇到懷疑虐老情況,不要擔心自己「多管閒事」而置之不理。如果社區能建立一個有效的長者保護網絡,令高危人士及家庭能儘早得到支援,虐老問題一定可以大大減少。

行筆至此,早前的些許負面情緒已一掃而空。作為學術界及教育界的一份子,我們能為長者做的事還有很多,又何須因為一時的無力感而氣餒呢?今天6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關注虐老日,讓我們跟長者同行,為他們打開堅韌的保護網,使所有長者均能夠安享晚年,樂活人生為我們的目標。

Elsie
2024年6月15日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編導:陳健佳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