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翹:
當你收到這一封信的時候,應該快將在英國大學畢業了。恭喜你!一想到你即將回來香港發展,爸爸真是百感交集。既為你可以學有所成感到很欣慰,又驚覺時日如飛。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我們父女之間的角色亦在這幾年慢慢轉變。
記得你曾問我:「爸爸,你工作這麼忙碌,整天都留在工總工作,到底這麼辛勞是為了什麼?」當時,我只是簡單地笑了一笑。但今天,想到你快要踏入社會了,就讓我以爸爸及工總主席的身份,好好解答你這問題。
兩年前,2023年夏天,我出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接下了這一份重擔。我除了滿懷使命感外,同時亦感到不少壓力。當時經濟情況並不理想,疫情並未完全過去,國際局勢又複雜,全球經濟都在復甦及重塑的交匯點,而香港就站在企業轉型、創科發展的十字路口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迎來了很多機遇,同時亦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一直相信,工業不單止是製造產品,更是一個城市創造未來的引擎。所以,在我上任的第一日開始,我就全力推動香港工業的升級轉型與新型工業的發展,讓香港可以在國際舞台上重新定位,再次展現我們的工業實力。
這兩年,香港經歷了不少挑戰,例如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戰、逆全球化升溫、金融市場波動等等,這些都考驗著香港工商界。然而,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們便能找到正確方向。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求變。這兩年,我和工總所有朋友、同事,積極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協助會員企業優化生產佈局、拓展新興市場,在逆境中尋求出路。
本年三月,在香港工業總會牽頭籌組之下,「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而我則有幸擔任首任主席。能夠帶領這個聯盟,我深感榮幸,亦知道這個責任相當重大。這個聯盟集合了政府、產業、學術、研究機構及投資界的力量,目標是建設一個有利於新型工業發展的生態圈。我們希望催生更多高增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提升香港的新質生產力及國際競爭力,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我深信,透過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我們留意到生物科技、智慧製造等等新產業蓬勃發展。過去兩年,工總一直努力推動創新科技落地,成立了「生物科技及醫療保健協會」及「醫學工程及創新協會」,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支持香港成為亞洲醫療創新樞紐。
這個並不單是產業升級,更是對下一代的承諾:我們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全球創科與產業發展環境下,為年輕人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可以盡展所長。
昕翹,你小時候問我:「工業是什麼?」我答你:「是令世界運轉的力量。」現在,我想再補充一句:「是讓夢想開花結果的土壤」。
香港踏入「新型工業化」的新階段,這些政策和資源,可以幫助香港創造更多發展的機會,而我們香港工業總會,一直致力於促進各方合作,扮演橋樑的角色。我們積極發展大灣區,每年都舉辦「大灣區工商界高峰論壇」,與內地夥伴討論如何加強創科協作,推動灣區高質量發展。我們還會走訪不同的國家,例如東盟各國,為香港企業打開一帶一路市場的大門。這些努力,不單是為了企業生存,更是為了香港未來的產業發展。
昕翹,這刻你或會問,這些與你有何關係?我想告訴你,一切都有關。因為我和我這一代人所努力建設的環境,就是為了你和你這一代人鋪路。
知道你選擇回來香港發展,我真的是很開心。香港仍然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只要你願意努力,願意探索,香港一定會給你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後,親愛的女兒,歡迎你回來。我相信,你會在這一片土地,活出最燦爛的自己;我亦相信,你會活用你所學到的知識,貢獻香港。
希望你會跟爸爸一樣,以香港這片土地為榮。
爸爸
2025年5月10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